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的书写规范要求

    <正>论文作者署名及单位名称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编者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信息联系等问题,因此投稿时必须认真正确书写。近年来由于作者撰稿后对署名及排序变动,单位名称不具体(只写大单位,如××大学/医学院)使杂志邮寄投递困难,不能及时送到作者手中。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规范(GB/T3179.7713)要求,本刊重申:1论文作者署名及排序:授权书签名后并已寄到本刊的不应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致作者:向本刊投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1、在选定论文题目时,务请充分检索相关文献,以避免文章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献过度重复(要求不超过40%)。撰稿前务必上网认真阅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投稿要求(刊登在本刊每年第1期、第13期),严格按要求的项目和规范格式撰写。本刊欢迎选题新颖、内容实用、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文字精炼的论著类文章。不采用内容一般、缺少新意、书写格式不规范、数据不准确、文章整理粗错、文字表达较差的文章。2、应高度重视:1英文摘要的撰写用词、拼写及语法必须正确,项目及格式符合本刊要求;2必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临床论著

  • 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邓盎;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王昱翔;高琪乐;吴建煌;刘金洋;

    [目的]探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23例;年龄10~22岁,平均13.6岁;其中胸弯13例,胸腰双主弯4例,胸腰弯3例,双胸弯2例,腰弯1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48.9°~91.4°,平均68.3°;凸侧Bending相Cobb角40°~79.2°,平均57.4°;柔韧性8.3%~28.1%,平均15.7%;顶椎旋转度2°~3°,平均2.3°;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46.4°~79.6°,平均58.2°,胸腰段后凸Cobb角21.1°~35.7°,平均28.3°。均采用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进行矫形融合固定。[结果]随访12~9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16.3°~46.7°,平均28.4°;顶椎旋转度1°~2°,平均1.2°;矢状面胸椎后凸Cobb角16.1°~38.3°,平均25.3°,胸腰段后凸Cobb角-4.3°~18.7°,平均8.9°;术后各指标均获得良好的矫正,侧凸矫正率为46.3%~74.1%,平均56.9%。末次随访时侧凸矫正丢失率仅3.1%,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仅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多点锚定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融合效果。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53-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甫拉提·买买提;梁亮;朱松青;曾志;张健;盛伟斌;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诊断策略、治疗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入住本科的2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及功能障碍的椎管内占位患者,术前详尽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排除肿瘤、结核等相关性病变,明确手术指征,行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病理学送检。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rankle脊髓损伤等级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3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结核等椎管内占位患者,术后病理学证实均为椎管内炎性肉芽肿。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91.07±12.74)min,出血量为(102.14±35.34)ml,均未给予输血,VAS评分由术前的(6.93±1.14)分降到末次随访的(2.79±0.70)分,Frankel脊髓损伤等级分别由术前的C级1例、D级12例、E级10例改变为末次随访的D级1例、E级22例。[结论]对诊断为椎管内占位并伴有症状及功能障碍且排除肿瘤、脊柱结核的椎管占位性病变,疑为椎管内炎性肉芽肿的患者,行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清除占位的肉芽肿组织,且可以恢复脊柱序列,重建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生活及自理能力。术前详尽的辅助检查、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中细致操作对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及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59-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旁正中入路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李德亨;蔡丰;刘亮;张琰;杨安礼;刘晓东;

    [目的]评价旁正中入路TILF(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使用旁正中入路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26~55岁,平均36岁。单节段24例(L4、517例、L5S17例),双节段11例(L4、5和L5S1)。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平均18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 d,术中硬膜撕裂1例合并术后脑脊液漏,给予头低脚高位及间断夹闭引流管治愈。1例患者术后1周切口远端炎性反应,行清创术后二期愈合。平均随访18个月,ODI评分由术前(53.08±7.19)分降至末次随访(14.92±4.80)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5.38±2.60)分提升至末次随访(21.15±3.83)分(P<0.05);VAS-腰痛及腿痛评分分别由术前(7.31±1.11)分、(7.92±0.76)分降至末次随访(1.54±0.66)分、(2.08±0.95)分(P<0.05)。影像学检查提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无融合器移位、沉降。35例患者共46个节段均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结论]旁正中入路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小,恢复快,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及融合率,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63-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5 ]
  •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C_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

    段钢;贾星海;冉波;陈宏亮;朱自强;闫长明;李高玉;刘刚;王斌;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对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8月,本治疗组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共7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减压节段分组,A组:减压1~2节段患者;B组:减压3~4节段患者,采用颈脊髓病功能评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及颈椎前凸角度(Cobb角),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B组发生C5神经根麻痹6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手术后的CCI改变率大于A组,且B组术后颈椎前凸角度和CCI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减压融合使椎间隙撑开增加致术后颈椎曲度明显改变是发生C5神经根损伤的可能因素。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69-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5 ]
  • Dynesys非融合术后腰椎节段放射学改变及椎间盘再水化

    刘园桐;镇万新;杨大志;高国勇;刘俊良;林二虎;王庆贺;

    [目的]分析Dynesys动态固定术后腰椎节段的放射学变化和残留椎间盘的再水化现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接受Dynesys动态固定的3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0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采用腰椎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腰椎前凸角及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利用腰椎MRI计算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标准椎间盘信号(calibrated disc signal,CDS)。[结果]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11±6.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手术前后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较手术前后均明显降低(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后缘高度较手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平均丢失(10.34±9.81)%。下位邻近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及腰椎前凸角均无显著变化。手术节段屈伸ROM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仍保留术前ROM的64.11%;相邻节段及腰椎整体ROM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患者接受腰椎MRI复查,平均CDS由术前(42.74±13.15)%改善至(47.69±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Dynesys非融合术后残留椎间盘出现再水化,表明其可能具有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作用。该系统保留了固定节段一定ROM,不引起邻近节段过度活动。但是术后存在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以及上位邻近节段代偿性前凸等问题。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73-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2 ]
  • 腰椎间盘突出症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危险因素

    付海祥;曹兴兵;陈奇;富仁杰;卞元健;徐晓峰;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34例融合,33例保守作为对照。入院、末次随访时评测MRI、X线片参数:近端椎间高度丢失、近端小关节退变。采用SPSS 1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5±2.4)个月(18~28个月)。椎间高度组内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丢失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9,P=0.000)。小关节退变的组内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异常是邻近节段退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是自然病程,融合加速该病程。前凸角异常是退变的重要因素,予适当矫正。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79-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8 ]
  • 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 Ⅱ位点多态性与女性膝骨关节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付映旭;胥伯勇;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曹力;艾力·热黑;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女性膝骨关节炎(O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有关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女性膝骨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OR值及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包括1 414例骨关节炎患者,903例健康对照者。PvuⅡ位点总人群等位基因及基因型(CT vs TT;CC vs TT;CT+CC vs TT;CC vs CT+TT)合并OR值均>1;按地区分层提示亚洲地区人群等位基因及基因型(CC vs TT;CT+CC vs TT;CC vs CT+TT)合并OR值均>1,欧美地区人群等位基因及基因型(CT vs TT;CC vs TT;CT+CC vs TT;CC vs CT+TT)合并OR值均>1。另外,亚洲地区女性人群CC vs TT及CC vs CT+TT基因型P<0.05(P=0.04;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与亚洲女性膝骨关节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联性。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83-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79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七届Ilizarov技术(骨外固定)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学习班通知

    <正>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主办,江苏省徐州仁慈医院承办,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七届Ilizarov技术与骨关节修复重建学习班"拟定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江苏徐州召开。届时秦泗河等国内著名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外科专家将作专题报告。采用理论授课及病例讨论的形式,内容包括复杂肢体畸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4 ]
  • 2015年度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骨干医师系列培训班通知

    <正>由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CEFS)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国家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短期骨干医师培训班,将在国家康复医院开班。延续2014年之特色,2015年将开展五期不同专题的骨干医师培训班,每期都邀请数位知名矫形外科和骨科专家,进行理论授课、Workshop操作、手术示教、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传播矫形外科肢体重建新技术、新理念。2015年的五期培训班分别为:外固定与上肢重建培训班(3月12~15日)、儿童肢体延长与重建培训班(5月28~31日)、外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通知

    <正>由北京瑞朗时代骨微创技术研究所、《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Ilizarov肢体延长与重建国际论坛暨首届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年会将于2015年9月19~21日在广西桂林桂山华星大酒店会议厅举行。本届论坛将全面展示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及骨关节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综述

  • 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任宏磊;胡侦明;沈皆亮;郝杰;

    在全球日益老龄化的趋势下,椎间盘退变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现今临床上对其诊疗手段及其效果都非常有限,尤其对于退变早期的椎间盘还缺乏有效的介入方法。基因治疗的兴起,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法学选择,现就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其潜在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8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4 ]
  • 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学测量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谭小义;耿彬;张波;陈聪;姜金;Chandan Kumar Jayswal;Shahidur Khan;夏亚一;

    股骨髁间窝的形态及大小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等膝关节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从髁间窝的测量方法、大小、形态分型、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股骨髁间窝形态学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并讨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91-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6 ]
  • 磷酸钙生物陶瓷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张灏;陈峰;蔡筑韵;钱齐荣;

    为修复肿瘤、创伤及病理因素引起的骨缺损,随着纳米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系列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被制备出来。磷酸钙生物陶瓷作为一种可吸收的生物陶瓷,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能、成骨性能及可控降解性能,在骨组织工程中日益被人们所熟知。同时,磷酸钙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对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等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以降低环境改变引起的细胞损害,是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为了更好地掌握纳米生物材料的优点和指导制备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本文对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之一的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细胞支架的骨组织工程等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发展作出展望。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95-1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1 ]
  • HMGB2与骨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唐国栋;杨国夫;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s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OA的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关节软骨浅表层的改变,而在人类关节软骨中HMGB2主要表达在浅表区,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软骨退行性病变中,HMGB2作为核因子对维持软骨细胞分泌表征和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积极作用。

    2015年13期 v.23;No.375 1199-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0 ]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李健;吴添龙;程细高;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髋关节在发育过程中以空间和时间上的不稳定为特征的一组病变的总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早期诊断和治疗是DDH的治疗原则,取得稳定的同心圆复位是DDH的治疗目的。但就算是接受了正确的保守或手术治疗,不少DDH患者仍然会存在髋关节残存发育不良,不得不接受再次复位并髋臼或股骨重建术。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多种影像学技术在对DDH的诊断、评估三维病理形态学畸形以及指导治疗方案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对DDH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02-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2 ]

基础研究

  • 不同力学刺激对骨性关节炎软骨Ⅰ型胶原蛋白产生的影响

    张猛;张杰;张文;顾晓晖;周龙;罗宗平;

    [目的]观察异常力学刺激对骨性关节炎病程中软骨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性关节炎软骨中I型胶原蛋白的异常表达机理。[方法]18只SD大鼠,将动物随机分为A(力学刺激组)、B(对照组)、C(假手术组)3组,每组6只。A、B组按照标准方法行前交叉韧带横断术造骨性关节模型,C组作为假手术组。术后1周将A组与C组置于动物跑台上给予力学刺激:8米/min,30 min,5次/周,B组养在鼠笼中正常饮食、喝水、活动。术后5周处死所有动物,取样行HE染色和番红O-快绿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I型胶原在各组关节软骨中的表达;根据改良Mankin评分对标本进行病理分期;IPP软件分析各组I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研究异常力学刺激与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组膝关节软骨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番红O-快绿染色,示A组软骨退化程度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Mankin评分A组高于B、C两组(P<0.05),C组最低。[结论]异常的力学刺激与骨性关节炎病程中I型胶原蛋白的产生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导致骨性关节炎软骨中I型胶原蛋白产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06-1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3 ]
  • 活动性关节结核不同病理材料PCR检测对比研究

    林庆玺;黄迅悟;李洪敏;彭伟;冯会成;李玉静;徐洪伟;

    [目的]评估活动性关节结核不同病理材料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探索提高PCR检测阳性率的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43例晚期活动性关节结核患者手术中获取脓液、干酪样组织及肉芽组织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荧光定量PCR检测。男23例,女20例;年龄15~74岁,平均45.6岁。其中膝关节结核20例,髋关节结核15例,肩关节结核3例,踝关节结核3例,距下关节结核1例,骶髂关节结核1例。对3种不同病理材料PCR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肉芽组织74.42%(32/43)阳性率明显高于干酪样组织58.14%(25/43)和脓液37.21%(16/43),x2值12.181,3种病理材料MTB-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种病理材料联合行PCR检测阳性率88.37%(38/43)。[结论]活动性关节结核不同病理材料PCR检测阳性率有差异,多种病理材料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12-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0 ]
  • Decorin对人僵直膝关节滑膜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

    邢帮荣;梁彩倩;杨晓燕;曾花;陈郁鲜;周伟雄;韩建华;孔庆磊;张永标;

    [目的]探讨重组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对培养的人僵直膝关节滑膜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的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合成的影响,为Decorin治疗人膝关节僵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人僵直膝关节滑膜FLS,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μg/ml,0.1μg/ml)的Decorin;培养24、48、72h后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法测定FLS的增殖速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LS的周期和凋亡;用RTPCR法检测FLS合成Ⅰ型前胶原蛋白(PcⅠ)mRNA的含量,westem Blot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0μg/ml的Decorin可有效抑制滑膜FLS的增殖(P<0.05),明显增加FLS处于G0/G1期的百分比(P<0.05),并通过下调PcⅠmRNA的表达,在转录水平上抑制PcⅠ的合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终末期凋亡细胞。[结论]Decorin可抑制人僵直膝关节滑膜FLS的增殖及PcⅠ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在防治膝关节僵直中起一定的作用。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16-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9 ]
  •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及其受体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侯开宇;王宇飞;陆晓涛;杨克敏;孔维云;李勇刚;

    [目的]通过与正常髋关节患者比较,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组织及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2,CXCL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XCR2)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无菌性松动间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月2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因其他原因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抗凝外周血,以及髋关节翻修术时取假体(或)骨周围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ELISA法检测CXCL2、CXCR2基因mRNA、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浓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XCL2、CXCR2在组织中表达。[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示,试验组CXCL2基因mRNA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量(2-ΔΔCt)分别为(18.39±1.11),(8.07±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18)(t=119.47,P<0.01)及(1.00±0.02)(t=45.50,P<0.01)。CXCR2基因mRNA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量(2-ΔΔCt)分别为(18.51±1.45),(8.40±1.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09)(t=91.87,P<0.01)及(1.00±0.02)(t=55.40,P<0.01)。Western blot检测示,试验组CXCL2蛋白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比分别为(0.41±0.13),(0.97±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7±0.07)(t=12.83,P<0.01)及(0.37±0.09)(t=17.947,P<0.01)。试验组CXCR2蛋白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比分别为(0.96±0.30),(1.15±0.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4±0.20)(t=6.91,P<0.01)及(0.52±0.10)(t=15.38,P<0.01)。ELISA检测外周血CXCL2浓度示,试验组为(3.26±0.5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0.40)ng/ml(t=17.11,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松动的假体周围组织中CXCL2、CXCR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XCL2和CXCR2表达增高可能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有关。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8 ]

系统评价

  • 脊柱侧弯矢状面平衡参数研究

    朱文艺;藏磊;海涌;李健;孔晓川;周预;

    [目的]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严重的侧弯往往需要手术矫正。目前已证实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对于优化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总体上对这些参数进行分类,便于理解和分析,同时找出目前研究的趋势和进展。[方法]通过检索CNKI、Pub Med和ELSEVIER数据库,总结近几年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和分析相关参数。[结果]主要将矢状面平衡参数分为了6个部分:常用的矢状面整体平衡参数;特殊的矢状面整体平衡参数;常用的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特殊的矢状面局部平衡参数;常用的骨盆参数;特殊的骨盆参数。[结论](1)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测量方法正逐渐由距离测量向角度和面积测量的变化;(2)多个参数与SVA关系密切;(3)脊柱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矢状面平衡参数。尽管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大多数参数缺乏高质量的证据支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27-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22 ]

专家述评

  • 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选择融合还是置换?

    毛宾尧;

    <正>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是选择踝关节融合还是人工踝关节置换?经过20年深度研究,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随着假体设计及置换技术的提高与改进,保留和重获活动踝关节是维系踝关节正常功能(步态)不可或缺的条件。踝关节融合经过9~16年以上,距下关节、跗跖关节、跗间关节的退变性关节问题逐渐显现,变成一个棘手的难题。踝关节融合后,退变从近踝关节的距下、距舟关节开始,逐渐向远侧扩展,变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32-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临床研究

  • 串珠式多段骨滑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赵巍;秦泗河;任龙喜;吴鸿飞;郑学建;石磊;郭宝逢;梁喜斌;

    [目的]探讨串珠式多段骨滑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实施串珠式骨滑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有完整随访病例16例,对愈合时间,成骨质量,感染有无复发,带架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随访26~42个月,平均36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44.7 d/cm,缺损范围5.8~11.0 cm,平均7.3 cm,骨折愈合指数38.9 d/cm,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复发,滑移骨段无偏移及成角,牵拉成骨组织成骨良好,针道感染3例,原有膝内翻、足内翻得到矫正,无新发畸形。[结论]采用串珠式多段骨滑移方法能将骨感染与骨缺损同期治疗并且缩短骨滑移时间,成骨和骨愈合良好,可避免新发畸形等并发症。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34-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71 ]
  • 磁力控制生长棒技术(MCGR)治疗生长中儿童脊柱侧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杨泽雨;陈扬;匡正达;叶启彬;

    磁力控制生长棒技术(magnetically controlled growing rod,MCGR)是近几年在传统生长棒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矫形技术,通过体外磁力遥控装置实现撑开延长或回缩矫形棒,避免了传统技术的反复切开延长。国内对该技术的报道仍相对较少。本文对该技术的手术简要过程、优缺点、临床应用、并发症、术后复查等作了系统介绍,并指出其使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37-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6 ]

经验交流

  • 局部皮下带蒂脂肪瓣填充分离融合区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

    董延召;王义生;刘福云;郭永成;

    [目的]探讨局部皮下带蒂脂肪瓣填充分离融合区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11月先天性尺桡骨融合患儿8例(13侧),男3例,女5例;年龄2.5岁~5.5岁,平均3岁,前臂旋转畸形0°~80°,平均47°,Cleary-Omer分型Ⅰ型4侧,Ⅱ型9侧,均采用局部皮下带蒂脂肪瓣填充分离融合区尺桡骨融合以恢复前臂旋转功能。[结果]8例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前臂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9~48个月,平均3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无减少,前臂旋前活动度20°~45°,平均37°,前臂旋后活动度10°~25°,平均16°,术后患肢外观明显改善,活动时患肢动作自然,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可顺利完成日常动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家属和患儿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局部皮下带蒂脂肪瓣填充分离融合区是治疗先天性尺桡骨融合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41-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5 ]

个案报告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行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报告

    许福生;顾永福;柯荣军;刘方刚;祁伟;

    <正>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罕见的滑膜良性增生性病变,膝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骨结构常受到影响。病变晚期发生骨性关节炎甚至骨破坏后,可选择关节置换术。虽然有报道指出,PVNS患者行TKA术后假体的松动与PVNS的复发有关[1]。但尚无PVNS行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文献报道。本科为经病理证实的1例双膝弥漫

    2015年13期 v.23;No.375 1245-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