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我刊被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正>近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28个单位参与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出版发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继续被收录为"外科类核心期刊",在被收录的26种外科类核心期刊中排在第4位。这是《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继被2004版、2008年版、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之后,连续第4次被收录。

    2016年02期 v.24;No.388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刊继续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为来源期刊(2015~2016)

    <正>"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创建于1989年,是我国第一个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为广大用户,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份重要

    2016年02期 v.24;No.388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2016年度稿件中图片的要求

    <正>为进一步提高图片的印刷清晰度,自即日起,请作者投稿时在按编辑部原投稿要求将图片安插在正文相应位置并注明图序及详细图题的同时,必须再将JPG格式图片(图片必须清晰,分辨率在300 dpi以上)作为附件一起上传至投稿系统中,以方便作版及印刷时使用,从而提高期刊的印刷质量。感谢各位作者的合作!

    2016年02期 v.24;No.388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16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正>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得到普及,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方式日趋多样化。减压、融合、内固定成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基础。如何精准选择减压、融合和内固定的节段,使手术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是每个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加强对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技术的正确认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

    2016年02期 v.24;No.388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6年会费交纳通知

    <正>各委员: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2016年委员会费同2015年:一般委员260元,常委280元。各委员自收到本通知即可向秘书处汇寄,秘书处收到此款后给予发票,请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开发票的项目名称(用会费或版面费形式),以便于单位报销。注:(1)会费使用范围:(1)免费向委员赠送当年各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本会委员在参加学会举办的学术活动时酌

    2016年02期 v.24;No.388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髋关节翻修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赵亮;史哲;吴宣平;王健;肖军;史占军;

    [目的]观察分析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严重髋臼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探讨其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3月~2015年2月,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行髋关节翻修75例(87髋),67例患者79髋获得随访(失随访8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岁。初次置换至此次翻修时间为2~15年,平均10.3年。翻修原因: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2.5±3.3)分。髋臼骨缺损按照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Ⅲ型51髋,Ⅳ型28髋。[结果]67例患者79髋获得随访(失随访8例),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腰麻下切开复位,1例手法复位后无再脱位。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2.5±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X线片提示髋臼假体均无骨溶解、松动,所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未见明显骨吸收区。[结论]采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技术,髋臼假体可获得满意的初始稳定,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髋臼加强环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可成为严重髋臼骨缺损人工髋关节翻修时重建髋臼的方法之一。

    2016年02期 v.24;No.38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两种经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对比研究

    黄进成;张继平;蔡贤华;黄金友;李作宏;刘曦明;

    [目的]比较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与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4年5月收治5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9.8±7.2)岁,采用前路切开复位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1.2±5.3)岁;采用前路切开复位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髋臼复位情况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等。[结果]56例患者术后均获良好随访。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组及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组手术时间(221.4±34.5)min、(190.2±22.2)min;术中失血量(675.0±153.6)ml、(540.2±169.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髋关节功能评分为(15.7±2.0)分、(16.8±1.9)分,术后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复位优良率为74.3%、8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及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均具有良好的内固定效果,临床效果满意,但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联合改良后柱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是处理复杂髋臼骨折的一种更好方法。

    2016年02期 v.24;No.38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隐性失血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影响的分析

    曾晶山;蔡贤华;李稳;王庆;孔长旺;王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PFLP)、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计算平均隐性失血量,依据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依据平均隐性失血量,将三组患者分别分为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并分别比较患者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PFLP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5.98±6.37)d、(35.58±4.46)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32±3.36)周、(16.48±2.35)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3.88±4.35)分、(83.88±4.35)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量组。DHS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5.41±5.21)d、(31.52±9.4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7.24±2.86)周、(15.30±1.45)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57±7.76)分、(92.82±6.82)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术后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组。PFNA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4.11±8.01)d、(30.25±7.4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74±2.31)周、(13.62±1.96)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7.07±7.21)分、(93.02±7.14)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患者术后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量组。[结论]隐性失血量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低隐性失血量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于高隐性失血量患者。

    2016年02期 v.24;No.38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onfidence高黏度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张愈峰;龚辉;侍德;

    [目的]分析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onfidence高黏度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2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共74个椎体,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onfidence高黏度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和Oswesty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Cobb角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onfidence高黏度椎体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24;No.388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注入可注射硫酸钙治疗胸腰椎骨折

    江伟;刘兵;余游;蔡建平;樊元胜;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Frank分级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Z=-2.552,P=0.011)。[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内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治疗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增加椎体高度稳定性,减少Cobb角丢失。

    2016年02期 v.24;No.388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后路减压椎体成形短节段融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合并神经损害

    薛有地;王兆红;马超;戴维享;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开放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s)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3月本科手术治疗的23例OVFs合并神经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记录手术并发症、VAS评分、ODI评分、SF-36及ASIA分级;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CT矢状面重建测量椎管侵占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26~69个月)。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中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脑脊液漏。术后随访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均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脊髓损伤者术后ASIA分级均至少改善1级;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侵占率均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固定结合开放椎体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神经损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6年02期 v.24;No.388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胸腰段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对侧方成角的影响

    卢海川;卢照应;黄春辉;吴益奇;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纠正脊柱侧方成角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7年1月~2011年6月胸腰段骨折手术患者117例,行前路手术者42例,行后路手术者75例。术后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率91.4%,行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冠状位Cobb角测量并比较。[结果]对于术前冠状面Cobb角>5°病例,前路手术术后冠状面Cobb角减小值较后路手术大(t=5.94,P<0.05);对于术前冠状面Cobb角<5°病例,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术后侧方畸形发生率更高(x~2=4.88,P<0.05);前或后路手术患者如术后冠状面Cobb角小于10°,当其骨性愈合时冠状面Cobb角并未明显进展(P>0.05);如术后冠状面Cobb角≥10°,其骨性愈合时冠状面Cobb角较前有进展(P<0.05)。[结论]胸腰椎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能更好矫正侧方成角畸形,但也增加发生医源性侧凸畸形的风险;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或存留轻度侧凸畸形通常不会导致畸形持续进展,亦不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可以保守观察。

    2016年02期 v.24;No.38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黄荷;吴培玉;谢春亮;李常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前后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并探求引起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5例经皮椎体强化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 d进行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测量胸椎后凸角、局部后凸角、肺功能(VC、FEV1.0、FVC、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分析肺功能的变化、探求引起其变化的相关因素及相关性。[结果]经皮椎体强化术后3 d时患者受损的VC、FVC、FEV1.0、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显著改善,胸椎后凸角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术后明显改善,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活动能力明显增加。胸椎后凸角与FVC、MVV呈明显负相关性,骨折椎体局部后凸角与肺功能各指标没有明显相关性,术后3 d胸椎后凸角改善值与FVC、FEV1.0、MVV提高值呈显著正相关性,局部后凸角改善值与肺功能改善值无显著统计学相关。疼痛评分在术前与VC呈显著负相关,在术后3 d与VC、FVC、FEV1.0呈显著负相关,术后3 d VAS改善值与FVC、FEV1.0、MVV提高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皮椎体强化术后3 d时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脊柱矢状面排列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同时受损的VC、FVC、FEV1.0、MVV、ERV、通气储备百分比得到改善。

    2016年02期 v.24;No.388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Meta分析

    邱皓;栾富钧;曹春风;周新;王滕羽;卢旻鹏;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n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5年5月,同时查阅所获取的参考文献索引。两名研究者对检索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SF-36(PCS)、SF-36(MCS)、术后疼痛、并发症(浅部感染、深部感染)、距下关节融合、不能返回原工作、Bohler角作为评价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共7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SF-36(MCS)、术后疼痛和距下关节融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F-36(PCS)、并发症(浅部感染、深部感染)、Bohler角及不能返回原工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患者的远期功能和疼痛情况,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相似,手术治疗不能减小因距下关节炎而需进行关节融合手术的风险,不过手术能更好的恢复Bohler角及使患者返回原工作,但是手术治疗会有更高的感染风险,易导致并发症。

    2016年02期 v.24;No.388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新兵集训致股骨颈应力性骨折3例并文献复习

    王星亮;华国军;杨家骥;李坤;于晓华;刘云鹏;

    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十分少见,在所有青年人群应力性骨折中发病率接近5%。这种骨折在运动员、入伍新兵和代谢系统疾病患者中相对常见。由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股骨颈应力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本院收治了3例4侧新兵战士发生股骨颈应力性骨折的病例,3例患者均已排除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的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3例患者经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后正常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最长达3年,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肢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的表现。对于新兵出现逐渐加重的非特异性髋部疼痛等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发生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尽可能降低伤退役率。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应力性骨折,应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预后。

    2016年02期 v.24;No.388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_会议与学习班

  • 第二届中山骨科国际学术周报名通知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以新鲜尸体标本操作为特色,连续举办了6届全国脊柱、关节和关节镜学习班,并于去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山骨科学术周,邀请了顾玉东、戴尅戎、邱贵兴、付小兵院士等大师及来自全国的各相关专业领军专家,学术周场场爆满,与会人数共计近千人。第二届学术周将邀请欧美日等国际著名专家,由董健主任担任论坛主席于2016年4月20日举办国际高峰论坛;脊柱论坛

    2016年02期 v.24;No.388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继教学习班及会议信息

  • 第五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通知

    <正>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与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委员会肢体重建学组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定于2016年3月25~27日举行,本届学习班的主题是上肢与手部畸形的矫正与重建,会议将重点围绕上肢与手部创伤后遗症、先天性发育不良、罕见疾病等采用内或外固定技术进行重建的热点展开探讨。

    2016年02期 v.24;No.388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届山东省外固定(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通知

    <正>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办,山东省骨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协办,首届山东省外固定(Ilizarov技术)肢体延长与重建论坛,定于2016年2月27日在济南市银座泉城大酒店召开。国际知名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家秦泗河教授将带领他的矫形外科团队回山东义务授课,把几十年的临床研究经验传授给家乡的骨科

    2016年02期 v.24;No.388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血管化的影响因素

    陈聪;马愔花;张波;谭小义;耿彬;姜金;吴萌;夏亚一;

    严重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通常需要重建来修复,重建的韧带在体内需经过不同时期的转归与重塑才能形成有功能的韧带,其中早期再血管化是重塑过程的关键。本文从韧带的来源、重建的方法、细胞因子对再血管化的影响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自体来源较异体来源的韧带发生再血管化早;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和髌下脂肪垫能加速重建韧带再血管化的进程;VEGF、bFGF、PDGF等众多细胞因子也可促进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2016年02期 v.24;No.388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峡部裂的治疗策略

    尹进;彭宝淦;

    腰椎峡部裂是引起儿童及青少年腰痛症状的常见原因。腰椎峡部裂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限制活动、佩戴支具及理疗等。手术治疗分为两类,峡部修复+节段内固定术与腰椎融合术。本文就腰椎峡部裂常用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2016年02期 v.24;No.388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

    曲峰;袁邦拓;齐玮;李春宝;王俊良;申学振;王江涛;肇刚;刘玉杰;

    [目的]探讨Wnt3a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携带Wnt3a及阴性对照基因(Mock)的慢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过表达Wnt3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及QPCR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使用MTT法观察Wnt3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0~72 h内,实验组MTT法检测吸光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MSCs体外成软骨诱导后,实验组细胞团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甲苯胺蓝染色较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成软骨指标Col2A1、Aggrecan和SOX9的m 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Wnt3a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但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2016年02期 v.24;No.388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含rhBMP-2活性生物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邓立庆;谭振;谢小伟;康鹏德;

    [目的]研究含rh BMP-2生物活性骨修复山羊胫骨缺损后的生物学性能和新成骨特点。评价其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24只健康成年山羊,雌雄不限,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于双侧胫骨内侧正中,距平台下约20mm,制作成直径为10mm的圆形胫骨骨缺损模型,分组植入材料,A组: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B组:自体髂骨;C组:硫酸钙;D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影像学显示:术后4周可见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开始降解吸收,骨缺损区有新生骨形成;8周可见缺损区骨痂性愈合;12周可见骨愈合,髓腔再通,皮质骨增厚。组织学显示:4周时植骨区出现大量骨小梁,材料开始降解;8周可见骨小梁融合成片,材料大部分降解;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可见板层骨,骨髓腔再通,材料被完全降解、吸收。[结论]含rh BMP-2活性生物骨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活性和修复骨缺损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6年02期 v.24;No.388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联合应用外源性TGF-β2及IGF-1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官建中;刘亚军;王照东;张先启;吴敏;代秀松;

    [目的]对比观察外源性TGF-β2、IGF-1及两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在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建立右侧胫骨骨折模型。A组IGF-1组,B组TGF-β2组,C组联合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评分、ALP检测、骨痂干重检测、组织学观察、生物力学观察。[结果]各时间点,通过大体观察,D、A、B、C硬组织范围不断增大,硬度不断增加。通过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观察,D、A、B、C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影像学评分逐渐加大。通过ALP检测、骨痂干重检测、生物力学观察,D、A、B、C各组数值逐渐增大。[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均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但TGF-β2的作用更强,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更强。

    2016年02期 v.24;No.388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张擎柱;尹雪莲;翟栋;王金铸;杨小华;谷锐;张义;周伟娜;任栋;王鹏程;

    [目的]总结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的83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7例合并创伤性膈疝。全部为男性。年龄19~63岁,平均40.5岁。交通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挤压伤1例,砸伤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例,B2型6例。膈疝全部为左侧。合并创伤性休克3例,合并肋骨骨折6例,合并脾破裂6例,合并胃肠道破裂2例,合并尿道断裂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2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其余5例保守治疗。膈疝均行手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于治愈或好转后出院。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16个月。7例患者中4例创伤性膈疝漏诊。漏诊原因1例为膈疝症状不典型,3例为严重创伤掩盖膈疝症状。骨盆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与创伤性膈疝相关的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并发症。[结论](1)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多见于男性,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多合并肋骨骨折及脾破裂,其中骨盆骨折多为Tile B2型,膈疝多见于左侧;(2)骨盆骨折患者中创伤性膈疝的发生率虽低,但漏诊率较高,漏诊原因多为膈疝症状不典型或严重创伤掩盖膈疝症状;(3)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如能及时确诊,给予相应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2016年02期 v.24;No.388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伽玛钉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对比

    凡福成;桂斌捷;

    [目的]对比伽玛钉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共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FNA组患者行伽玛钉固定,关节置换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伽玛钉固定临床疗效确切,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24;No.388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下多枚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

    李良军;丑克;何志勇;邓俭良;沈枫;雷光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使用多枚带线锚钉缝合固定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对24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2至3枚带线锚钉经ACL基底部缝合固定骨折块。术前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Meyers-Mc Keever分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10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28.5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 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结果]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8.5个月,1例失访。术后X线片骨折均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胫骨髁间嵴骨折均愈合,无锚钉拔出及再骨折病例。末次随访时,患膝活动度0°~140°,均无疼痛;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由术前阳性转为阴性;Lysholm评分和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7.5±3.7)分、(52.4±5.3)分,改善为随访时的(88.6±3.2)分、(91.8±5.7)分,两项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00,t2=20.700,P<0.01)。[结论]关节镜下使用多枚带线锚钉缝合固定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块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等优点,对于Mevers-Mc KeeverⅣ型骨折及骨折块小而薄或者骨骺未闭合者尤其适用。

    2016年02期 v.24;No.388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未行环状韧带重建的临床观察

    贺喜顺;张绍安;刘雅普;李智浩;远东涛;

    [目的]观察探讨仅切开复位、尺骨截骨矫形外固定不行环状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6例平均年龄6.5岁(3岁6个月~12岁3个月),BadoⅠ型15例,BadoⅢ1例,病程平均为7.8个月(1个月~3年)。5例患儿伴有桡神经深支损伤。所有患儿均仅行了切开复位、尺骨截骨矫形外固定,平均随访18.5个月(12~3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其中12例患儿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3例出现延迟愈合,有1例出现脱位复发,二期再次手术治疗。屈伸弧度从术前平均的100°提高到术后的132°,旋转弧度从术前176°提高到165°。按照Kim评分系统[1],其中12例为优、3例良好、1例差。5例伴有桡神经深支症状的患儿在术后12个月之内得到完全恢复。[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尺骨截骨矫形外固定而不行环状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减少了手术步骤,具有相对减少了手术时间、效果好、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6年02期 v.24;No.388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自制导向器在儿童股骨干骨折弹性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罗冬冬;潘琪;张树茂;程永军;

    [目的]探讨自制导向器在儿童股骨干骨折弹性钉固定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22例,年龄4~12岁,平均7.6岁,平均体重23.8 kg。其中横断型骨折15例,短斜形3例,螺旋形2例。股骨中段骨折13例,上段骨折6例,中下段骨折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本组均用自制的导向器经定位针引导下进入软组织,紧贴骨质,拔除定位针及针芯,建立通道,经此通道依次锥孔、深入弹性钉,复位骨折。术后行髋"人"字石膏外固定,术后第2 d复查X线片,4周后拆除石膏行膝、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4~12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股骨远端进针点处切口长度1.58~2.30 cm,平均1.65 cm,切口均无感染、皮下积液、皮肤坏死,无延迟愈合,均在术后10~14d拆线。外观无明显瘢痕。有2例出现针尾激惹症状,在拔除髓内针后治愈。按Flymn等提出的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的评价标准评价,优18例,良4例。[结论]应用由2.5 ml注射器改装的导向器减少了局部创伤,缩小了切口,达到了良好的微创、美观效果,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2016年02期 v.24;No.388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腓肠肌肌皮瓣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开放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缪旭东;闫乔生;贾晶;刘海龙;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肌肌皮瓣转移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GustiloⅢ型胫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病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结合髓内钉治疗。[结果]本组1例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愈合。所有病例经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顺利愈合11例,愈合时间5~14个月,发生骨不连1例,经植骨后愈合。[结论]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移植结合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GustiloⅢ型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6年02期 v.24;No.388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闭合穿针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

    刘文泉;公茂亮;

    [目的]探讨Endbutton带袢双纽扣钢板行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闭合穿针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15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进行Endobutton纽扣钢板线缆系统重建喙锁韧带同时肩锁关节闭合穿针术治疗。男11例,女4例;年龄26~52岁,平均38.5岁;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6例,砸伤2例;左侧9例,右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5 d;肩锁关节有不同程度压痛,关节主被动活动明显受限,Ⅹ线片示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按Allman分型标准均为Ⅲ度及以上脱位。[结果]14例均6周去除钢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患者无再脱位或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标准,获(90.8±4.1)分,与术前的(65.3±4.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7,P=0.00);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7±3.9)分,与术前的(71.5±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2,P=0.00)。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问卷(SST)的肯定答案7~12个,平均9.7个。[结论]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结合闭合穿针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有效提高了肩锁关节早期机械稳定性和晚期的生物性性能。

    2016年02期 v.24;No.388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