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爱峰;王平;张超;金哲峰;尹广斌;李远栋;吴鹏;韩金昌;
[目的]根据蛋清实验探讨不同功率时间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最佳消融量效参数,评价此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根据射频等离子针刺蛋清实验,测量不同功率射频等离子针刺使蛋清产生变性所需时间及产生变性的最大长度、宽度,以确定最佳消融量效参数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应用此参数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8例,观察指标包括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红外热成像温度,应用SPSS 19.0软件对治疗前后各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蛋清实验:射频功率3 W以上时才有治疗意义,功率4~6 W射频需发射2 s以上才起作用,功率7~9 W需发射1 s以上起作用,功率10 W发射低于1 s即起作用,不同功率时间组合产生蛋清热凝物的最大长度、宽度存在差异。临床研究: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部平均温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等离子针刺随功率升高治疗时间缩短,但治疗范围呈缩小趋势,功率4~7 W、作用时间2 s以上时,射频等离子针刺消融量效关系最佳;此功率时间组合射频等离子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5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志伟;于秀淳;黄伟敏;刘磊;
[目的]比较PEEK棒杂交术与钛棒双节段融合术的临床结果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44例双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杂交组21例,采用下位间隙融合,上位间隙不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融合组23例,行双间隙融合,椎弓钉钛棒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欧式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分析临床疗效。通过测量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指数(DHI)、活动范围(ROM)、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退变分级,评价ASD。以末次随访腰椎CT二维重建评估椎间融合。[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VAS、ODI、JO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杂交组无任何患者符合ASD的诊断标准。相比之下,融合组有6例患者发生ASD,发生率为26%,其中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为邻近节段退变病。两组分别出现1例螺钉松动,均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PEEK棒杂交手术与钛棒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平均24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显示PEEK棒杂交手术延缓ASD有明显的优势。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58-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丽彪;姚玉龙;黄文舟;敖鹏;程细高;
[目的]比较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2例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其中微创组2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传统组28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参数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前术后访视记录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67%(22/24)、89.29%(25/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24)和7.14%(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容易误诊,神经根阻滞可以有效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相似的效果,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64-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乐鹏;李高磊;崔艳萍;娄朝晖;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0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51例胸椎OL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术前是否存在二便功能障碍、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等因素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JOA改善率≥25%,38例)和不良组(JOA改善率<25%,13例),术后恢复优良率74.51%。两组间年龄、术前JOA评分及病程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P=0.004)、椎管面积残余率(P=0.009)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P=0.00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OR=6.202)、椎管面积残余率(OR=13.286)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OR=25.905)与预后影响关系密切。[结论]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存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80%、二便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68-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在恒;张祥英;张元豫;颜登鲁;厉玉杰;张科;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3月,2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间隙减压后Zero-P系统固定。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片、MRI或CT,根据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矫形效果;分析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6~33个月的随访,平均22.7个月。26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术前分别为:(9.37±0.99)分、(6.70±0.55)分、(23.48±2.3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18±1.03)分、(2.02±0.37)分、(10.10±1.67)%;颈椎Cobb角:术前(-2.26±1.04)°,末次随访(14.73±1.00)°;颈椎椎间高度:术前(4.16±0.54)mm,末次随访(7.42±0.88)mm;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弓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73-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鑫峰;赵志刚;黄方敏;李鹏;
[目的]比较短节段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PLIF)与动态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15年所有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矫形手术,病例纳入标准为Lenke-Silva Ⅱ级,根据采用的术式分为PLIF组33例,Dynesys组20例。其中男1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7.3±6.9)岁(48~72岁)。固定2个节段的16例,3个节段的37例。分析术前与术后的腰椎侧凸Cobb角、VAS评分和ODI指数,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两组之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PLIF组平均随访时间(28.2±14.9)个月,Dynesys组(29.2±12.0)个月。Dynesy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PLIF组;PLIF组各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Dynesys组为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81%、80.60%,ODI指数改善率分别为77.80%、78.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和Dynesys组Cobb角矫形改善率分别为81.68%、74.78%,术后矫形丢失率分别为5.32%、18.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均少许PLIF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与PLIF组相当。但矫形效果和腰椎稳定性不及PLIF组。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7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梁磊;刘文德;陈可夫;吴一凡;丁俊杰;孙小航;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2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椎管扩大、颈部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定义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60±1.90)分,随访时平均JOA评分(13.12±1.88)分(P=0.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28.57%~77.78%,1例出现轴性症状,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2.4%,C5神经根麻痹0例,术后测量X线片或CT、MRI椎管矢状径扩大7.1~10.9 mm,平均(9.48±0.83)mm。[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效果肯定,操作简单,减压效果好。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83-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曹国瑞;谢锦伟;徐彬;沈彬;杨静;康鹏德;周宗科;裴福兴;
[目的]评价在现代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快速康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设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30例,其中手术过程中使用了自体血液回输装置的70例患者作为回输组,未使用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炎性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259.73±189.50)ml vs(118.25±56.47)ml,P<0.001],术后24 h引流量多于对照组[(274.43±153.31)ml vs(193.64±88.62)ml,P=0.031],两组患者术后第1 d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下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8),回输组术后第3 d的HB和HCT下降量多于对照组(P<0.05),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vs 0%,P=0.300)。[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现代血液管理策略干预下,对于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的复杂初次单侧THA,术中自体血回输不会改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以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防止HB和HCT快速下降,降低术后贫血的发生率。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87-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峰;徐大霞;王闯;孔猛;陈允震;
[目的]分析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药物应用的指导意义,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探索一条精准有效地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56例患者根据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测量值分为低骨转换组(30例)与高骨转换组(26例)。每组随机分别给予2种治疗方案:特立帕肽(20μg/d)与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年),治疗时间为26个周,期间定期观察β-cross Laps、P1NP、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以及VAS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高、低骨转换组中,特立帕肽治疗后P1NP与β-cross 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升高(P<0.05),唑来膦酸治疗后P1NP与β-cross Laps均较治疗前浓度降低(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腰椎BMD升高较唑来膦酸显著(P<0.05),高骨转换组唑来膦酸治疗后股骨颈BMD升高较特立帕肽显著(P<0.05);低骨转换组特立帕肽治疗后骨痛缓解优于唑来膦酸(P<0.05),高转换组中两种药物均能缓解骨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以骨生化标志物作为药物选择的依据:低骨转换状态下以促成骨药物为主,高骨转换状态下以抑制骨吸收药物为主。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93-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浩曦;李新华;雍之遥;陈兆雄;刘涛;吴德升;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分析情感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用于揭示情绪度量的截断分数,以确定不利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前测试13%的患者为抑郁症,30%的患者为焦虑症状。术后测试仍然有13%的患者报告抑郁症,38%的患者显示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在术后持续存在,并且发现抑郁症和焦虑是明显的,并且明显影响手术后生活质量的特定结构域。手术前后时间截点的抑郁和/或焦虑水平预测与不利的术后生活质量关系被确立。[结论]本前瞻性研究显示特定的情感因素如:抑郁和焦虑,对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必须更加重视患者的情绪调节。
2017年13期 v.25;No.423 1198-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闯;刘明廷;尚义美;孟涛;李健;石辉;杜长岭;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肥胖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 Med、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Wan Fang、CNKI中关于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6年8月1日之前。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筛查,采用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10 047例患者,肥胖组2 985例,非肥胖组7 0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可以显著增加THA手术时间(WMD=10.82,95%CI[4.83,16.82],P=0.000 4)、术后脱位率(RR=2.08,95%CI[1.55,2.79],P<0.000 01)、感染率(RR=3.68,95%CI[2.18,6.22],P<0.000 01)、失血量(WMD=169.14,95%CI[73.24,265.05],P=0.000 5),显著降低Harris Hip Score(HHS)评分(WMD=-3.40,95%CI[-5.41,-1.40],P=0.000 9);但两组住院时间(WMD=-0.19,95%CI[-0.38,-0.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脱位、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肥胖对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产生负面影响。
2017年13期 v.25;No.423 1203-1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