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热烈祝贺本刊荣获201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郭秀婷;

    <正>2017年11月1日上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刊荣获201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并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此次会议发布了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等权威报告;同时发布了"中国科技期刊"、"中国科技图书"相关

    2018年03期 v.26;No.437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自2017年开设“技术创新”栏目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鼓励临床技术创新,推进实用性新技术传播,本刊于2017年增设"技术创新"栏目。涉及实用性手术技术方法、器具、材料的创新与改革。稿件书写要求:(1)简述技术创新的背景、目的和创新点;(2)详细介绍创新的技术与方法并配有示意图或照片,建议同时投送5分钟视频资料;(3)报告近期结果或典型病例:报告病例的近期结果或1~2例典型病例,配有相应图片;(4)讨论部分应着重于技术创新点与文献比较,并点明新技术的不足。全文应限制在5 000字以内,并附有中英文摘要。

    2018年03期 v.26;No.437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网站开通

    邹雪莲;

    <正>http://www.chinaorthopedic.org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是2004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国家一级社团

    2018年03期 v.26;No.437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生物型短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股骨髓腔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甄平;李旭升;周胜虎;田琦;常彦峰;

    [目的]探讨应用Tri-lock生物短柄假体在年轻患者Dorr C型烟囱状髓腔进行髋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对17例(19髋)年轻患者烟囱状股骨髓腔采用圆锥形生物翻修柄假体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男10例(12髋),女7例(7髋);年龄20~32岁,平均25.23岁。类风湿髋关节炎8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7例8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2髋。所有病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III级12例,II级5例。正位X线片上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术后行X线片检查评估假体柄位置,Engh标准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17~43个月(平均31.51个月)随访。17例(19髋)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7.12±6.91)分(51~7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6.72±2.90)分(9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2,P<0.001)。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短柄假体与髓腔紧密压配。末次随访时19髋均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15髋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12髋,Ⅱ度(累及小转子)3髋。15髋有明显股骨骨皮质增厚,本组病例无大腿痛发生。[结论]锥形柄短柄化的Tri-lock生物短柄可良好充填Dorr C型烟囱状股骨近端髓腔并有效保留良好的股骨近端骨量,表面钛微孔涂层可有效增加假体摩擦力,短小的柄端在髓腔内的指向作用可有效避免髋内外翻的发生。

    2018年03期 v.26;No.437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

    蒋秋香;张正迪;邓斌;曹慧娟;蔡铁良;

    [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75例列入本研究,依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均分为3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A+P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F+P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下,E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A+P组和C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患者术后6、12、24 h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术后1、2、3 d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加用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18年03期 v.26;No.437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初步评价

    张顺聪;郭惠智;莫凌;袁凯;唐永超;李永贤;莫国业;李大星;郭丹青;梁德;

    [目的]评价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行OLIF联合后路固定14例15节段,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51~82岁。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滑脱症4例。其中L2、3节段1例,L3、4节段4例,L4、5节段8例,双节段(L3~5)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椎间融合率,对比术前术后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切口长度(5.39±0.84)cm,平均手术时间(141.07±25.3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10.71±65.57)ml。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末次随访时术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3 d、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 d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初步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严重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等优点,但应把握其适应证。

    2018年03期 v.26;No.437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5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椎间盘造影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唐晓军;罗玲丽;唐国军;曹奇;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及染色在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4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lumbar FLDH)患者,术前行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继之行椎间盘薄层CT扫描,明确责任节段椎间盘及受累神经根。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和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手术疗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c 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间盘造影和亚甲蓝染色及椎间孔镜手术,术中镜下可以清晰识别受压的神经根和突(脱)出的蓝染髓核组织。术后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VAS评分由术前(8.78±1.47)分降低至术后24 h时(2.00±0.42)分和术后3个月时(0.89±0.14)分,ODI由术前(83.70±5.59)%减少至术后24 h时(45.92±3.39)%和术后3个月时(13.33±2.23)%,按Mac Nab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3.75%。[结论]椎间盘造影及亚甲蓝染色有助于明确责任椎间盘节段和受累神经根,提高FLDH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PELD术中发现髓核突出及神经根致压部位、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年03期 v.26;No.437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王奇;王珏;原涟靖;卢志祥;杜文杰;

    [目的]探讨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内镜组)与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组)。其中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36例,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42例。术前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术后比较两种术式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内镜组36例,男15例、女21例;开放组40例,男18例、女22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内镜组与开放组相比较,手术切口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术后下腰痛复发率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腰椎管成形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2018年03期 v.26;No.437 214-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锁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祝天平;马焕芝;张伟;孙成良;路小勇;李栋;

    [目的]回顾分析锁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肿瘤性及功能性结果。[方法]2006年1月~2015年6月,16例锁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切除术,其中6例行异体骨重建。包括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6-75岁,中位年龄53岁。左侧锁骨7例,右侧9例,肩峰端3例,骨干5例,胸骨端6例,累及胸骨端及骨干2例。肿瘤类型:转移瘤5例,浆细胞瘤4例,尤文肉瘤3例,骨髓瘤1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手术切缘包括:广泛切除8例,边缘切除7例,囊内切除1例。根据MSTS功能评价标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0个月。2例转移瘤(包括肺癌和肾癌各1例)复发,其余14例均未见局部复发。16例中,6例死亡,10例无复发存活。6例异体骨重建患者,2例分别随访至12和14个月时,出现植骨未愈合、内固定松动伴活动时疼痛,予以取出内固定并取出异体骨。根据MSTS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评分相比术前均明显改善,未重建组术后功能评分与异体骨重建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P=0.462)。[结论]对锁骨恶性肿瘤,锁骨部分或全部切除可达到局部控制。使用异体骨重建易不愈合,相比未重建患者术后功能并无显著改善,因此不建议使用异体骨重建。

    2018年03期 v.26;No.437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胫前肌腱劈开转位治疗平足症

    石林;姜厚森;衣兰凯;刘春红;尚小鹏;孙建民;

    [目的]探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转位治疗平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6年1月保守治疗无效的52例平足患者(52足)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16~62岁,平均40.50岁。术中首先对所有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再对畸形矫正不足者增加跟骨截骨和跟骰关节融合,甚至距下关节融合,最后对所有患者行胫前肌劈开转位。采用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52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5.22个月,其中49例患者术后足部外观明显改善,其余3例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AOFAS评分由术前的(47.5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72±6.54)分(P<0.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52±3.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1±1.92)分(P<0.001)。[结论]采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移位可有效矫正平足畸形,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2018年03期 v.26;No.437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会议信息

  • 第四届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报名通知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以新鲜尸体标本操作为特色,连续举办了8届全国脊柱及关节和3届围关节创伤及肩关节镜学习班,学员多为副高级以上医师,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邀请了顾玉东、戴尅戎、邱贵兴、付小兵院士及侯树勋、王岩、田伟、张英泽、王坤正、姜保国、邱勇、杨惠林、袁文、姜建元、张长青等大师和来自美、德、法、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著名教授以及各相关专业领军专家,学术周场场爆满,与会人数千余人。

    2018年03期 v.26;No.437 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通知

    <正>为推动Ilizarov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交流我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最新成果与进展,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专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协办的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日~

    2018年03期 v.26;No.437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举办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与辅具康复培训班的通知

    <正>中国尚遗留百万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其中大部分患者进入中年,肢体残障后遗症问题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甚至累及到健侧肢体和精神生活。全国各大医院骨科没有设立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与康复辅具的专科。致使众多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乱求医、上当受骗以至加重残疾。秦泗河教授从事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矫治康复40年,曾任黑龙江省和北京市两个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主任,其研究

    2018年03期 v.26;No.437 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牵张成骨中骨形成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刘凯;周诺;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随着近年来大量对牵张成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该技术在颅颌面骨发育不足、先天性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颅颌面外伤及肿瘤术后骨缺损、牙槽骨萎缩种植修复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信号通路转导分子机制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干扰其通路中某些核心分子,从分子水平调控和干预牵张成骨过程,为提高牵张成骨效率提供新的途径,加速牵张成骨区骨生成与矿化,缩短患者疾病的治疗周期。因此有必要探讨这些通路在牵张成骨与细胞信号传导及新骨形成的相互关系与调控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该文对近年来研究牵张成骨相关信号通路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2018年03期 v.26;No.437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液体治疗方案

    张少云;曹国瑞;裴福兴;

    液体治疗是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环节,其治疗方案经历了开放性、限制性、目标导向等几次变革。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髋、膝关节置换(THA/TKA)患者围术期的应用,THA/TKA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在此背景下选择何种液体治疗方案进行围术期输液成为新的话题。与此同时,液体治疗途径和液体种类的选择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和总结,提出ERAS模式下THA/TKA患者围术期液体治疗的最佳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26;No.437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脊柱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柏寒;郑柏;郭开今;黄栋;刘永涛;辛兵;

    脊柱是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主要侵及脊柱的附件结构,单发椎体少见。在组织学上该肿瘤并无恶性表现,但临床上常表现出很明显的侵袭性,甚至有恶变的可能。大多数患者存在疼痛症状,肿瘤侵犯压迫脊髓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手术治疗是脊柱骨母细胞瘤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肿瘤一经发现均应尽快手术切除,手术术式的选择应根据Enneking system分期,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目前放化疗在脊柱骨母细胞瘤的应用还存在争议,不建议作为骨母细胞瘤的常规治疗手段。

    2018年03期 v.26;No.437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低浓度TNF-α对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程实;林凌瀚;应金威;李丹丹;郭子明;王德利;阮狄克;

    [目的]探讨低浓度TNF-α对大鼠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ucleus pulposus derivedstem cells,NPSCs)增殖及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从SD大鼠尾椎髓核组织中分离NPSCs,体外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取P3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干细胞表面抗原;使用诱导培养基进行三系诱导分化,3周后分别用茜素红、油红O、阿利辛蓝染色观察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用含不同浓度(0、0.1、1、10 ng/ml)TNF-α的血清培养液培养P3代细胞,0、1、3、5、7 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OD值),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比较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P0代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形态呈纺锤状。P3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MSCs表面分子标记CD90、CD29、CD44表达比例分别高达96%、99%、97%以上,低表达CD45、CD34(低于5%和4%)。茜素红、油红O及阿利新蓝染色证实分离的细胞可向骨、脂肪及软骨分化。按照ISCT有关MSCs的判定标准,分离的细胞即NPSCs。用含TNF-α培养液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1、3、5、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的TNF-α均促进了NPSCs的增殖。Transwell及划痕实验表明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NPSCs的迁移能力上升。[结论]低浓度的TNF-α(0.1~10 ng/ml)能促进NPSCs增殖及迁移能力。

    2018年03期 v.26;No.437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开窗安全性3D-CT分析

    刘鑫;孙兆忠;程艳;任佳彬;李瑞;孙宁;

    [目的]通过三维CT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方法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posterior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精准开窗范围。[方法]8例颈椎病患者行头颈CTM,Mimics16.0重建颈椎3D图像。经各点建立矢状面:侧块内下端与椎板外下缘交点(O点)、相邻上下椎板交点(V点)、硬脊膜外侧缘、下位椎弓根峡部内侧缘M_((内))及外侧缘M_((外))、棘突中线。横断面测量距离:侧块横径(a),V点与硬脊膜外侧缘(b),O点与M_((内))(c),O点与M_((外))(d),O点与V点(e),O点与硬脊膜外侧缘(f),棘突中线与硬脊膜外侧缘(g),O点上、下关节突重叠厚度(h)。矢状面测量距离:O点与相邻上位M_((下))(i)及下位M_((上))(j),计算d/a(k)。统计学分析数据。[结果]C_3-C_4~C_7-T_1的f值[(4.03±1.67)mm~(4.72±1.98)mm)、h值[(6.06±2.07)mm~(7.20±1.9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_3-C_4~C_5-C_6与C_7-T_1的b值[(-0.17±1.74)mm~(2.42±1.41)mm](P<0.001);d值[(-0.75±1.27)mm~(2.85±1.69)mm](P<0.001);i值[(6.79±1.04)mm~(9.57±1.27)mm](P<0.001);j值[(0.19±2.04)mm~(2.36±1.39)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点将术区分为中央椎管区、腋下区、肩上区及椎间孔区,各区减压范围恒定,各有其开窗入点、开窗安全范围和重要结构;显露腋下区、肩上区无需破坏关节突关节,显露椎间孔区对关节突关节影响甚小。

    2018年03期 v.26;No.437 24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变类型的腰椎髓核CD68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

    殷乐;元虎;

    [目的]观察比较突出型和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手术摘除的髓核组织CD68表达与相关临床表现。[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7年1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55例LDH患者髓核标本,施行手术摘除突出型患者(突出组,30例)和脱垂游离型患者(游离组,25例),全部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髓核组织中CD68的阳性表达率,观察两种突出类型在组织学上的差异并分析CD68的阳性表达率与术前疼痛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HE染色观察下游离型组失去正常的髓核组织结构,可见肉芽组织生成及炎性细胞浸润,而突出型组则无此现象。游离组CD68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突出组(P<0.05)。游离组术前的VAS评分、ODI评分高于突出组(P<0.05)。髓核组织中CD68的阳性表达率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与突出型髓核相比,脱垂游离型髓核表现为更明显的肉芽形成和炎细胞浸润,伴有更高的CD68阳性表达率。由于其阳性表达率与术前临床疼痛程度评分呈正相关,CD68有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产生有关。

    2018年03期 v.26;No.437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初步研究

    易林洪;郑欣;郭开今;赵凤朝;庞勇;唐金龙;朱正亚;

    [目的]探讨无下腰痛的髋关节骨关节炎(hip osteoarthritis,HOA)患者与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正常对照组56例,HOA组22例,收集其腰椎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测数据均呈正态分布。观察者间和观察者自身ICC值均>0.8,提示测量值可靠性优。HOA组与正常对照组的PI值分别为(47.14±10.14)°和(43.38±10.63)°;PT值分别为(8.89±10.89)°和(11.94±8.03)°;LL值分别为(32.86±8.90)°和(30.77±7.94)°,PI、PT及LL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A组SS(37.77±5.13)°大于正常对照组(31.2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下腰痛的HOA患者PI、LL、PT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SS较正常对照组更大,表明HOA患者骨盆较正常成年人前倾更大,为今后的HOA患者的手术治疗及维持良好的矢状面平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2018年03期 v.26;No.437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出版

    <正>由刘玉杰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关节镜手术学》系"精华医学"之"骨科精萃系列"图书。本书围绕微创化、有限化治疗等核心理念,详细讲解了关节镜设备与器械,膝关节镜、髋关节镜、足踝关节镜、肩关节镜、肘腕关节镜的手术操作,关节镜下撬拔复位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以及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的临床

    2018年03期 v.26;No.437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0例患者

    徐峰;李涛;胡昊;徐彬;谭林英;张建;伍博宇;席金涛;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应用椎间孔镜Ⅰ 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0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JOA改善率。[结果]手术时间60~110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20 ml,平均11.5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5.4 d。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10±0.61)分,术后3 d VAS评分为(2.81±0.40)分,末次随访为(1.44±0.28)分。术前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7.93±0.73)分,出院当天评分为(18.73±0.91)分,末次随访评分为(31.16±1.10)分,术前与出院时、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计算改善率,优8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应用椎间孔镜I se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8年03期 v.26;No.437 260-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强直膝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探讨

    王上增;李基威;郑福增;

    [目的]探讨强直性膝关节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强直膝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6~72岁,平均55岁;其中屈曲位强直8膝,伸直位强直4膝,均为单膝,膝关节活动度为0°。致病原因:强直性脊柱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创伤性膝骨关节炎2例,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为(91.66±2.46)分;术后2周、半年、1年、2年的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年随访时优7例,良3例,一般1例,差1例,膝关节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强直,疗效显著,可矫正骨性强直畸形,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03期 v.26;No.437 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骨填充囊袋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kümmell病

    薛海鹏;吴燕;徐展望;郝延科;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kümme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21例老年kümmell病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第2d、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中间高度、病椎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第2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病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病椎Cobb角等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随访中1例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结论]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对老年Kümmell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8年03期 v.26;No.437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Quadrant通道下微创治疗军人腰椎峡部不连并滑脱的疗效观察

    滕海军;郭志良;鲁海江;张大海;都文楠;张帆;姜永田;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治疗军人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12例军人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患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4岁,平均(28.83±7.6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29.17±28.67)个月。腰椎峡部不连并椎体滑脱部位:L_44例,L_58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0.42±13.30)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31.67±40.17)ml;住院时间9~13 d,平均(10.42±1.32)d。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即刻X线片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4.3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采用Nakai分级评定标准,优12例。按Coe的标准,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至末次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治疗军人腰椎峡部不连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2018年03期 v.26;No.437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症状不典型的痛风致髌骨破坏1例

    万浪;闫亮;赵良功;耿彬;夏亚一;

    <正>痛风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最常见于单侧第1跖趾关节,其次为趾、踝、膝、腕、指、肘关节。青壮年痛风仅累及髌骨十分罕见,其症状不典型,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院于2016年12月5日收治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汉族。因"反复右膝关节肿痛4年,加重1年"于2016年12月5日到本院门诊就诊。患者2012年11月因车祸致右膝关节和左肘关

    2018年03期 v.26;No.437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巨大坐骨肿瘤行骨盆重建及THA术后假体脱位2例

    王伟;刘军;周胜虎;李旭升;刘振;邵陇陇;马永海;甄平;

    <正>骨盆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复杂,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既往骨盆肿瘤的治疗以截肢为主,但近年来随着骨盆重建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患者得以保肢治疗~([1])。骨盆重建术是治疗晚期骨盆肿瘤的有效方法,其可重建骨盆结构,祛除肿瘤病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既往国内诸多文献对骨盆重建术后疗效进行详细报道,但有关坐骨肿

    2018年03期 v.26;No.437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先天性脊柱侧凸伴右位心1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胡鉴瑜;欧云生;杜兴;罗伟;赵增辉;朱勇;李剑萧;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一种包括冠状位上的侧凸、矢状面上的失衡和椎体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脊柱三维结构性畸形,其在活产胎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3‰~0.5‰,若纳入部分未就诊患者及死产胎儿,其发病率预计为0.5‰~1‰~([1])。右位心(dextrocardia)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

    2018年03期 v.26;No.437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