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热烈祝贺本刊荣获201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郭秀婷;

    <正>2017年11月1日上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刊荣获201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幷入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此次会议发布了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等权威报告;同时发布了"中国科技期刊"、"中国科技图书"相关指标。

    2018年05期 v.26;No.439 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自2017年开设“技术创新”栏目

    本刊编辑部;

    <正>为了鼓励临床技术创新,推进实用性新技术传播,本刊于2017年增设"技术创新"栏目。涉及实用性手术技术方法、器具、材料的创新与改革。稿件书写要求:(1)简述技术创新的背景、目的和创新点;(2)详细介绍创新的技术与方法并配有示意图

    2018年05期 v.26;No.439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网站开通

    邹雪莲;

    <正>http://www.chinaorthopedic.org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是2004年7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国家一级社团的分支机构。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

    2018年05期 v.26;No.439 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徐峰;李涛;胡昊;徐彬;谭林英;张建;伍博宇;席金涛;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手术并获得随访的27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5~25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9~60个月,平均26个月。VAS评分术前(9.00±0.35)分,出院时(3.15±1.25)分,术后1个月(2.51±1.67)分,末次随访时(1.41±0.3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1.21±15.22)分,出院时(29.46±9.23)分,术后1个月(17.58±7.16)分,末次随访时(10.13±5.29)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24/2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者要求高,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2018年05期 v.26;No.439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rhBMP-2骨修复材料在后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

    雷建平;徐昊;张克良;

    [目的]探讨rhBMP-2骨修复材料在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骨科收治的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植骨融合材料分为两组。rhBMP-2组35例,采用rhBMP-2骨修复材料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自体骨组38例,采用自体骨骨质填埋Cage+椎弓根螺钉双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螺钉位置不良率、Cage位置移位率、相对椎间隙丢失高度、椎间融合率以及治疗前后JOA评分及Oswestry指数(ODI)评估。[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ODI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螺钉位置不良率(7.14%)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分别显著高于自体骨组的3.29%和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4周,rh BMP-2组螺钉位置不良率(9.29%)和Cage位置移位率(8.11%)与自体骨组的10.53%和7.69%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0.32±0.06)mm显著低于自体骨组的(1.41±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组第12周椎间融合率为54.05%,低于同期自体骨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4周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骨修复材料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起效时间晚于自体骨,但最终疗效与自体骨相当,但在恢复椎间高度上的作用优于自体骨,可以在临床上替代自体骨用于脊柱融合术中。

    2018年05期 v.26;No.439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关节置换术后高凝状态的动态变化分析

    翁建豪;许杰;张应彬;李登;蔡志清;苏保华;马若凡;

    [目的]探讨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后凝血状况的动态变化,推测目前预防性抗凝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前瞻性纳入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行TEG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术后第1、4、7 d行TEG检查,对比观察各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根据筛选标准纳入研究患者100例,TKA 50例,THA 50例,术前血栓弹力图凝血检查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R值在术后4 d降至最低值,K值术后到第7 d呈持续下降趋势;a-angle、MA值术后第7 d升至最高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反应性高凝状态在髋、膝置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高凝状态在术前与术后1、4、7 d之间的变化则有显著差异。根据术后R值、MA值及CI值的持续监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高凝在术后7 d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随时间的迁延,高凝类型比例变化,血小板型及混合型高凝病例出现并占比渐增。[结论]通过TEG对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例机体凝血状态的动态监测,不同病例及不同时间点间凝血状态均存在差异,需加强监测及因个体化特点进行抗凝调整。

    2018年05期 v.26;No.439 395-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冲击波方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疗效的比较

    李剑峰;刘福云;

    [目的]比较两种冲击波方法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足底组和复合组,足底组对足底区进行冲击波治疗,复合组在足底区治疗的基础上对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底部压痛阈值(PPT)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4、12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足底组比较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终结时、治疗后1周PPT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在治疗后4、12周P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以复合组显著(P<0.05)。复合组在治疗后4、12周与足底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筋膜与小腿三头肌同时冲击波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足底筋膜治疗。

    2018年05期 v.26;No.439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唑来膦酸辅助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

    张瑜哲;刘继军;郑稼;陈骁;钟楚楠;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43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岁(14~43岁)。按术后是否接受静脉ZOL治疗,患者被分为ZOL组26例和非ZOL组17例。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记录应用ZOL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05;t=-1.596,P=0.118)。术后1周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397),但ZOL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4)。术后3个月时ZOL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ZOL组,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01;t=2.729,P=0.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163;t=1.370,P=0.088),ZOL组中局部复发率3.85%(1/26),非ZOL组中局部复发率17.65%(3/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ZOL组中远处转移率0%,非ZOL组中远处转移率为5.88%(1/17),为肺转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ZOL组部分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ZOL可改善术后早期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可作为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手段,但未降低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2018年05期 v.26;No.439 405-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距骨骨软骨瘤——14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童凯;王翔;钟子毅;谢献进;王钢;

    [目的]分析距骨骨软骨瘤病变的临床发病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00~2016年本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例距骨骨软骨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所有病例由临床、影像、病理结合确诊。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发病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4例距骨骨软骨瘤患者发病年龄6~47岁,平均20.86岁。单发11例,多发3例,复发3例,无恶变病例。左足9例,右足6例,发生于距骨内侧9例,外侧2例,前方3例,后方6例,关节内游离体2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结论]距骨骨软骨瘤病变发病率很低,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好发于男性,距骨受累部位内侧多于外侧,后方多于前方。患者症状与肿瘤发病部位有关。距骨骨软骨瘤无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对于有症状者,外科手术切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8年05期 v.26;No.439 410-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Quadrant通道下精准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侧弯

    滕海军;郭志良;鲁海江;张大海;都文楠;张帆;姜永田;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技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7月~2013年6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治疗26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64~78岁,平均70.8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7.48个月。26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MRI检查,均显示腰椎管狭窄伴退变性腰椎侧弯,Cobb角度>10°,病变部位L_(4/5)19例,L_5S_17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2.69±5.59)min,术中出血量(33.84±13.61)ml,住院时间(9.32±4.61)d。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5.3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时患者平均腿痛VAS评分为(1.31±0.79),与术前VAS(5.50±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评分为(52.18±6.71)%,术后6个月为(15.57±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评定按改良Mac Nab标准,优16例,良10例。[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Quadrant通道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侧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8年05期 v.26;No.439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腰背痛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胡珺晖;翟玥;刘泽豫;颜一瑞;夏嘉阳;邓国英;

    [目的]调查大学生腰背痛情况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与腰背痛的相关性。[方法]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多所大学随机抽取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 500份,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颈肩腰背痛患病情况、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生活习惯。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腰背痛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2 500份问卷总计回收有效问卷2 338份,其中男1 131份,女1 207份,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人群中腰背痛的患病率为30.58%,女生腰痛的程度及发病率均高于男生。中国大学生大多数面临着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的问题,56.8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或i Pad等手持电子设备的时间超过3 h,34.47%的大学生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性,31.14%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0.5h、41.18%的大学生在长时间学习工作后不会主动活动。[结论]大学生腰背痛的患病率较高,使用电子设备时长、是否对电子设备产生依赖性和生活习惯(如是否会主动活动)等因素对大学生腰背痛的患病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2018年05期 v.26;No.439 420-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CXCR4受体拮抗剂在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蒙旭晗;李彦林;毛健宇;刘德健;贾笛;王坤;王国梁;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分别属于CXCR类趋化因子和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近年来研究表明,SDF-1/CXCR4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机制密切相关,CXCR4受体拮抗剂能阻止SDF-1与CXCR4结合,进而阻断该信号通路,防止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软骨的退变。本文就CXCR4受体拮抗剂防治OA软骨退变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OA的防治找到新的靶向药物。

    2018年05期 v.26;No.439 424-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外泌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诊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沛;许建中;

    外泌体是一种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其内容物包括多种蛋白标志物、DNA片段及RNA。其功能往往表现为细胞间通讯介质,可远距离膜性转运供体细胞内的生物小分子至受体细胞发挥其调控作用。目前外泌体已被证实参与多种疾病病理生理进程如炎症的诱导、肿瘤的发生及转移等。最近,外泌体被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中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生物治疗靶点。本文综述外泌体形成的分子生物机制及其参与类风湿关节炎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潜在治疗应用。

    2018年05期 v.26;No.439 428-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研究现状

    沈哲源;田书委;赵玉静;彭阿钦;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干扰骨折修复的物理致病因素目前已通过更坚强内固定、手术技术的革新等方式得以纠正,松质骨移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基于干细胞移植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为临床医生治疗骨不连开辟了新的思路。胚胎干细胞、成人干细胞、成人成骨细胞均可作为移植的材料。人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成人多能干细胞,因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在体外可迅速增殖以及潜在的成骨潜力成为移植的重要选择。干细胞可通过全身静脉注射、骨不连局部注射、联合生物支架材料、转基因MSC移植等方式进行移植治疗骨不连。尽管目前这些方法大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少有人体试验的进行,但其在骨不连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8年05期 v.26;No.439 43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

    李克伟;戎帅;滕勇;李浩;刘连涛;甄可培;李锋;

    3D打印技术历经30多年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医学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3D打印技术具有很强的三维直观性,且具有快速、精准、个性化的特点,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制作实物模型、制作手术导板、制作个性化内置物及假体以及骨组织工程等。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小儿骨科各个亚方向的应用价值。

    2018年05期 v.26;No.439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纳米羟基磷灰石/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人工骨支架的制备及其功能评价

    侯洋;史建刚;袁文;

    [目的]体外研究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nHA/pHEMA)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nHA与pHEMA复合构建nHA/pHEMA复合物支架。将BMP-7体外转染BMSCs并作为种子细胞接种至n HA/p HEMA支架。采用MTT、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扫描评价nHA/pHEM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毒性。ALP活性和RT-PCR检测分析BMP-7对复合nHA/pHEMA支架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最后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评价nHA/pHEMA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MTT荧光显微镜及电镜检测结果表明接种于nHA/pHEMA支架的BMSCs生长及增殖情况良好。BMP-7转染组与BMSCs组的细胞增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发现BMP-7-BMSC组的ALP水平在培养第7 d和14 d明显高于BMSCs组(P<0.05),RTPCR发现BMP-7-BMSCs组的RUNX2、COLI、OPN和OCN表达水平在培养第7 d和第14 d显著高于BMSCs组(P<0.05)。生物力学检测发现nHA/pHEMA支架在高压力负荷及形变条件下未出现脆性骨折。[结论]nHA/pHEMA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BMP-7能够显著促进复合nHA/pHEMA支架的BMSCs成骨分化,BMP-7-BMSCs与nHA/pHEMA支架复合可以作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促进骨形成。

    2018年05期 v.26;No.439 44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聚醚醚酮(PEEK)棒用于羊颈椎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吴杰;郭征;石磊;李小康;樊博;裴延军;杨迪;王海亮;

    [目的]评估直径3.2 mm PEEK棒应用于羊颈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比PEEK棒与传统钛合金棒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取6具新鲜羊C_(3、4)椎体标本,通过非损伤性加载方式分别对完整标本、失稳标本、PEEK棒固定标本、钛合金棒固定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在垂直压缩方向的压缩位移及刚度、椎体前缘微应变,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四个方向的移动度。[结果]PEEK棒固定组和钛合金棒固定组各方向移动度均较完整组减小(P<0.05),在左右侧弯方向,PEEK棒固定组移动度大于钛合金棒组(P<0.05)。轴向压缩实验显示,两种固定后较完整组刚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PEEK棒固定组刚度小于钛合金棒固定组(P<0.05)。颈椎前缘应变结果显示,钛合金棒固定组椎体前缘应变显著低于完整组及PEEK棒固定组(P<0.05),PEEK棒固定组应变与完整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直径3.2 mm的PEEK棒可以满足离体羊颈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的要求,其较钛合金棒固定增加了椎间应力,有利于促进骨性融合。

    2018年05期 v.26;No.439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Mimics软件测量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容积

    孟庆玲;施宇云;谭小翠;苗振英;崔学文;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量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容积方法的可行性,并将测量结果与传统X线测量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于本院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门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34例颈椎OPLL患者,所有患者均至少先后两次同时接受颈椎侧位X线片和CT平扫检查。由3名高年资骨科专科护师在1名脊柱外科医师的指导下分别于两次检查后使用X线法和Mimics软件法对骨化物的容积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均重复1次,对测量结果进行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X线片法组中共有5例患者因摄片质量问题而导致测量失败,Mimics软件法组均顺利完成测量。两次测量平均间隔14.3个月。两种测量方法均提示OPLL发生进展,X线法测得的骨化物纵向长度平均进展率为4.52%,Mimics?软件法组骨化物容积的平均进展率为5.82%。X线法的可重复性为较好~极佳水平(ICC为0.810~0.922),可信度均为较好水平(ICC为0.786和0.824);Mimics软件法的可重复性和信度均为极佳水平(ICC≥0.9)。[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更为精确地测量OPLL的容积。

    2018年05期 v.26;No.439 45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出版

    <正>由刘玉杰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关节镜手术学》系"精华医学"之"骨科精萃系列"图书。本书围绕微创化、有限化治疗等核心理念,详细讲解了关节镜设备与器械,膝关节镜、髋关节镜、足踝关节镜、肩关节镜、肘腕关节镜的手术操作,关节镜下撬拔复位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以及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的临床应用。充分展示了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创伤小、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的优越

    2018年05期 v.26;No.439 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会议信息

  • 第四届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报名通知

    <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以新鲜尸体标本操作为特色,连续举办了8届全国脊柱及关节和3届围关节创伤及肩关节镜学习班,学员多为副高级以上医师,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山骨科论坛学术周,邀请了顾玉东、戴尅戎、邱贵兴、付小兵院士及侯树勋、王岩、田伟、张英泽、王坤正、姜保国、邱勇、杨惠林、袁文、姜建元、张长青等大师和来自美、德、法、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著名教授以及各相关专业领军专家,学术周场场爆满,与会人数千余人。

    2018年05期 v.26;No.439 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通知

    <正>为推动Ilizarov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交流我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最新成果与进展,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组委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中心承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骨科专科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协办的2018中国Ilizarov技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论坛将于2018年3月22日~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学术报告厅召开。

    2018年05期 v.26;No.439 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举办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与辅具康复培训班的通知

    <正>中国尚遗留百万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进入中年,肢体残障后遗症问题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甚至累及健侧肢体和精神生活。全国各大医院骨科没有设立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与康复辅具的专科。致使众多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乱求医、上当受骗以至加重残疾。

    2018年05期 v.26;No.439 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椎间孔镜结合可变向磨钻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

    尹国栋;林舟丹;程昌志;王充;李贵谦;张立杰;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技术配合可变向动力磨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病例资料,均为一侧侧隐窝狭窄症状。收集患者术前与随访时间节点X线片、CT和MRI等影像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32例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手术,平均病程19.83个月,手术节段:L_5/S_1节段11例,L_(4/5)节段18例,L_(3/4)节段3例。术中使用骨钻、咬钳与可变向磨除去除上关节突腹侧、黄韧带、椎间盘并充分扩大侧隐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43个月。术后及随访时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复查腰椎CT与MRI证实,侧隐窝及神经根减压充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0%。[结论]椎间孔镜技术结合可变向磨钻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8年05期 v.26;No.439 45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Ilizarov牵伸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

    梁超;刘跃华;史鹏飞;李军伟;郑冰;董帅;李海乐;

    [目的]探讨Ilizarov牵伸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临床效果,并同膝关节软组织松解联合CPM机锻炼进行比较。[方法]2012年3月~2017年3月因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发生关节伸直位僵硬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2人,分为Ilizarov牵伸器治疗组12例(Ilizarov组),膝关节软组织松解联合CPM锻炼组10例(松解组)。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术后自主屈曲活动度达到60°所用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Ilizarov组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为(102.87±1.84)°;松解组为(85.45±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组术后自主屈曲活动度达到60°所用时间为(28.50±0.71)d,松解组为(61.36±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Judet疗效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Ilizarov组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松解组优2例,良3例,可5例,优良率为50%。[结论]Ilizarov牵伸器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直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

    2018年05期 v.26;No.439 46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复合保温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影响研究

    黄宇;尹东;黄晓;莫冰峰;黄文文;石伟发;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应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对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0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髋。分为复合保温干预组和常规组。复合保温组采取可控式电热保温毯、输入液加温、控制手术室温度等措施;常规组不予复合保温体温干预。评估两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计算术中的隐性失血量。[结果]复合保温组麻醉30 min、麻醉60 min、麻醉90 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保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复合保温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复合保温干预措施在全髋关节置换中能有效减少术中、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

    2018年05期 v.26;No.439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并文献复习

    王海亮;郭征;范宏斌;李小康;陈国景;

    [目的]分析骨延长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例因Ollier病所致肢体短缩的患儿,通过应用骨延长技术行矫正治疗,上肢患儿应用Wagner外固定架延长肱骨8.5 cm,下肢患儿应用Orthofix外固定架延长股骨9 cm并矫正內翻成角畸形26°。[结果]2例患儿术后均获得随访,上肢患儿随访5年,下肢患儿随访2年,患肢功能和外观均获得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上肢患儿97%,下肢患儿80%。[结论]骨延长技术是治疗Ollier病所致儿童肢体短缩的有效方法。

    2018年05期 v.26;No.439 47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同时侵及椎体和肋骨的蜡泪样骨病1例报告

    龚自良;冯大鹏;李正维;

    <正>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又称莱里综合征、流动性骨质硬化症、肢骨纹状增生症、蜡泪样骨病等,是非遗传、良性、硬化性骨发育不良的骨骼疾病,影响骨骼及邻近软组织,临床及影像学上都较为罕见[1]。本症最早于1922年由Leri和Johanny以Melorheostosis的病名报道,故又称Leri-Johanny综合征~([2])。

    2018年05期 v.26;No.439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讣告

  • 骨科一代宗师胡蕴玉教授生平

    <正>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胡蕴玉教授,于2018年3月6日14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8岁。胡蕴玉教授是我国骨科基础研究领域著名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1955年毕业于原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从医从教60多年,毕生致力于骨与关节损伤救治、周围神经损伤救治和组织工程修复、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创新研究。曾担任全球"骨与关节十年"中国区负责人、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连3

    2018年05期 v.26;No.439 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