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源;郝定均;贺宝荣;杨俊松;刘团江;李厚坤;葛朝元;杨彦玲;
[目的]提出一种评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不连(nonunion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NOTF)伴伤椎失稳的方法,并探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NOTF伴伤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比站立位侧位X线片和仰卧位正中矢状位CT片的伤椎后凸角变化来评估伤椎的稳定性,定义伤椎后凸角变化≥11°为伤椎失稳。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应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1例单节段NOTF伴伤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18例。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估采用伤椎前缘高度比和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9.14±7.73)个月。所有患者背部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水泥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比站立侧位X线片和仰卧位CT正中矢状位片下伤椎后凸角的变化是评估NOTF伴伤椎失稳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NOTF伴伤椎失稳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57-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武京国;高胜一;王德峰;祖伟;张庆富;曹燕;张喜善;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联合椎板有限切除治疗PKP术后椎体再骨折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PKP治疗后再发椎体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6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35例,年龄65~86岁,平均(72.46±9.07)岁,采用椎体成形联合椎板有限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并通过VAS疼痛评分、脊柱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比、脊柱动力位交角变化、JOA评分、腰椎功能改善指数、改善率对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再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以上。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显著减少,术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延长脊柱动力位交角变化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联合椎板有限切除是治疗PKP术后椎体再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术方法,该治疗方案风险小,术后并发症少。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63-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峰;王秀会;夏胜利;周小小;易存国;付备刚;沈超;王明辉;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2部分及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行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另外47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肱骨颈干角及患肩前举角度。[结果]虽然锁定钢板组相比交锁髓内钉组的平均切口长度更大、平均手术时间更长、平均出血量更多,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肱骨颈干角及患肩前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方面:锁定钢板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交锁髓内钉组发生率为23.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eer 2部分和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和肱骨近端钢板均能可靠的进行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外翻型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是较好的选择;对于内翻型骨折,髓内钉固定更具优势。对于伴有大结节骨折的肱骨近端骨折,用髓内钉固定时,建议增加辅助内固定手段,防止出现术后大结节骨折块移位。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68-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星亮;华国军;杨家骥;徐志庆;王小龙;刘云鹏;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LCP)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EF)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同一手术组收治并手术的7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锁定钢板内固定(LCP)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4岁,平均(57.41±3.31)岁;外固定支架(EF)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5~72岁,平均(56.32±2.51)岁。采用改良Mayo功能评分和影像测量,包括桡骨远端的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高度,评价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CP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大于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55±1.38)个月。末次随访时,Mayo功能评分LCP组(86.13±9.73)分,EF组(84.18±8.4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3,P=0.08)。在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3个月的影像测量方面,LCP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茎突高度均大于EF组。[结论]LCP和EF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LCP在维持桡骨高度和尺偏角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74-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杨飞;赵鹏;姜佩瑜;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切开复位联合大粗隆抗剪切螺钉治疗65岁以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科治疗195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32例初次闭合复位Garden复位指数欠佳均为Pauwels分型Ⅲ型骨折[1],这3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男20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平均(49.17±13.62)岁。改用DAA切开复位大粗隆抗剪切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常规行X线片检查,判断股骨颈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进一步评价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供情况,根据Harris评分[2]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获得18~36个月,平均(27.69±6.16)个月随访,术后1.5~3个月,平均(2.39±0.56)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形成,开始部分负重,6~9个月,平均(7.53±1.12)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可完全负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2~98分,平均(85.69±9.57)分,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3.75%,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无1例出现感染。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对于65岁以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闭合复位欠佳,采用DAA联合大粗隆抗剪切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直视下复位骨折,手术操作简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79-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扬;樊俊俊;程建岗;冯亚非;袁志;孟国林;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不稳定型骨折,应用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年龄65岁以下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2例。采用双头螺纹空心钉(QWIX 7.5 mm)内固定治疗。骨折按Garden分型:GardenⅢ型27例、GardenⅣ型5例;右侧19例,左侧13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股骨颈长度、颈干角、股骨头形态、内固定退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25±21.33)min,失血量50~90 ml,平均(65.51±15.36)ml,住院时间5~13 d,平均住院日(7.35±1.25)d。完整资料3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36±4.81)个月。其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发生率3.12%(1/32);3例股骨头坏死,发生率9.37%(3/32)。无内固定退钉、无明显股骨颈短缩者。术后1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80±2.51)mm、垂直缩短(7.53±2.14)mm与术后2年股骨颈的水平缩短(5.22±2.83)mm、垂直缩短(7.35±2.9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3,P=0.389;t=-1.502,P=0.780)。髋关节Harris术后评分66~92分,平均(85.92±3.65)分,其中优19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达84.37%(27/32)。[结论]双头螺纹加压空心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固定牢靠,避免退钉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85-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袁伟;程少文;彭磊;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II)、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及股骨头置换三种方法治疗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II组(38例)、LCP组(34例)及股骨头置换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II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LCP组、股骨头置换组;LCP组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明显长于PFNA-II组、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量: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II组、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FNA-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II内固定术治疗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安全,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LCP、股骨头置换术优势更明显,为目前临床较为理想的术式。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90-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盛朝辉;李田珂;王健军;相文龙;李东胜;黎力昊;邱宏韬;林青;赖宇文;
[目的]对比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7年4月治疗的7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9例接受单侧穿刺透视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侧组),39例接受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双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术后VAS评分、术后ODI值,以及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用量均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前结果比较,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椎体Cobb角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的优点。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94-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孙明杰;仲江波;宋宏亮;王鹏;赵凯;张俊越;路来同;龚维明;
[目的]探讨三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氟比洛酚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后路单节段腰椎骨折的病例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术后镇痛以氟比洛酚酯50 mg+100 ml生理盐水为基础,分别联合三种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组30例,10 mg口服,术毕给药1次;丁丙诺啡透皮帖组30例,5 mg外部贴敷,术前24 h给药一次;地佐辛组30例,10 mg肌肉注射,术毕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30例,术毕静点等量生理盐水1次。必要时吗啡10 mg皮下注射作为补救镇痛药物。记录术后4、8、12、24 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各组首次使用补救镇痛药物吗啡的时间及药物总剂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h和8 h时VAS评分排列为丁丙诺啡组>盐酸羟考酮组>地佐辛组,而12 h和24 h时VAS评分排列为盐酸羟考酮组>地佐辛组>丁丙诺啡组,但各时间点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空白对照组与三个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处理组首次使用吗啡的时间相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延迟,吗啡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处理组之间相比较,首次使用吗啡时间及使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氟比洛酚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中均可起到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8年12期 v.26;No.446 1098-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艳君;朱婷;陈燕;汪斐;姜丽萍;俞群;
[目的]探讨观看拟动物化情景剧视频对四肢骨折患儿心理的影响。[方法]158例四肢骨折患儿分为对照组(81例)和干预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医疗护理流程,干预组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观看拟动物化情景剧视频,通过认知的改变影响患儿心理状态。两组患儿在干预前与出院前采用儿童应激障碍检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及骨折知识问卷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之间儿童经历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反应存在差异(P<0.05);患儿骨折知识得分无差异,但干预后有所提高;患儿抑郁、焦虑情绪无差异,但干预后得分有降低。[结论]拟动物化情景剧视频的健康宣教方式对骨折患儿应激障碍急性反应、抑郁及焦虑情绪有缓解作用,患儿能够通过掌握更多的骨折相关知识来更好的应对骨折这一急性创伤事件。
2018年12期 v.26;No.446 1102-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柯屹;巫宗德;彭亮;张强;魏国华;刘亮;
[目的]系统评价初次lisfranc损伤关节融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OVI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末次检索时间为2017年5月,选择适合本研究特点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合成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回顾性试验,总共纳入患者20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107例,关节融合组患者95例。2组术后并发症(OR=0.86,95%CI=0.46~1.60,P=0.64)、术后AOFAS评分(MD=-17.15,95%CI=-41.02~6.73,P=0.16)、再次手术率(OR=4.07,95%CI=0.99~16.65,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内固定取出率(OR=11.28,95%CI=4.20~30.33,P<0.001)、术后满意率(OR=0.24,95%CI=0.08~0.7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融合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内固定组,术后内固定取出率低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与关节融合组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手术、AOFA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018年12期 v.26;No.446 1107-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