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义才;罗高斌;罗颖丽;马天骏;姚军;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THIBOND线与Inlay切开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依据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关节镜组18例,切开组22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和后抽屉试验稳定性,并使用Lysholm及IKD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26±4.64)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片和CT)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复位满意并一期愈合。关节镜组术后3d VAS评分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个月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后抽屉试验阴性率、膝关节平均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ETHIBOND线固定与Inlay切开锚钉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组在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疼痛方面更具优势。
2019年08期 v.27;No.466 673-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玉宏;高翔;张殿英;
[目的]评介经皮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隐匿性Lisfranc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符合条件的32例隐匿性Lisfranc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新鲜损伤19例,陈旧性损伤(外伤后超过6周) 13例,均为单足,平均年龄(36.23±5.14)岁。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站立相足底平均压力值。[结果] 32例患者随访12~22个月,平均(16.17±2.4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内固定物失效、再次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新鲜损伤组与陈旧损伤组的AOFAS评价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新鲜损伤组、陈旧损伤组治疗后3个月足底压力载荷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但相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治疗,经皮闭合复位重建足弓、恢复足内外侧纵弓及横弓解剖形态,牢固内固定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9年08期 v.27;No.466 678-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贺达;成永忠;赵勇;程灏;刘广伟;陈彦飞;张琪;许晶晶;
[目的]探讨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4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用匹配配对的方法分为外固定组与内固定组,每组22例。外固定组采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治疗,内固定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改良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影像学解剖评分和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外固定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经最少1年的随访。末次随访时,依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外固定组优良率81.80%,内固定组优良率95.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ovic影像学评分外固定组优良率95.40%,内固定组优良率81.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掌倾角恢复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半环式外固定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可同时兼顾对功能与解剖角度的恢复,尤其对于掌倾角度的恢复具有明显临床优势。
2019年08期 v.27;No.466 682-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勇兄;梁昌详;庄见雄;昌耘冰;曾时兴;郑晓青;梁国彦;詹世强;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PVP/PKP)、后路Ponte截骨椎板间融合术和后路短缩椎弓根截骨术(PSO)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有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2017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胸腰交界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52-86岁。其中,行PVP/PKP 16例,Ponte截骨17例, PSO截骨7例,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PVP/PK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纠正角度最少,PSO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最多, PSO组Cobb角纠正角度最好,Ponte组其次。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减少,但PVP/PKP组有5例(5/16)术后出现疼痛再发甚至加重或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影像检查发现后凸畸形进展,给予翻修手术,行前方或后方减压截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胸腰交界区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PVP/PKP手术创伤小但翻修率高,Ponte截骨手术总体效果更好,PSO截骨手术能达到更好的矫形效果但创伤更大,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决定手术方式。
2019年08期 v.27;No.466 68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峰峰;欧国峰;董博;李小群;袁普卫;刘继华;刘德玉;郝阳泉;史国号;霍洪亮;
[目的]探讨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辅以电针治疗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5月治疗的59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其中30例神经减压内固定术后在针灸康复科行电针治疗(电针组);余29例行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常规组)。根据ASIA评分标准对下肢进行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121.74±41.31) min,出血量(340.53±163.38) ml。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术后CT显示59例骶骨骨折愈合。术前16例鞍区感觉减退和有膀胱、肛门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者,末次随访时完全恢复11例,部分恢复4例,无恢复1例。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若换算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电针组感觉评分增量和运动评分增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应尽快行神经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同时术后及时给予电针治疗,能有效提高骶丛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2019年08期 v.27;No.466 692-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岩召;蔡贤华;吴海洋;
[目的]探讨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内固定治疗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66例伴髋臼顶骨折的复杂性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44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63±10.52)岁。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33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12例,前柱骨折9例, T型骨折12例。所有臼顶骨折病例均采用单一髂腹股沟入路开窗+截骨行DAPSQ内固定治疗,需要时联合骨盆前缘短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手术,手术时间(182.50±56.28) min;术中出血量(550.35±102.94) ml。4例患者术后股外侧麻木,1~4个月症状消失。随访12~46个月,平均(30.36±10.23)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减少,而Harris评分和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评估方面:依据Matta标准,骨折复位评定为优35例,良好20例,一般7例,差4例。3例出现Brooker I型异位骨化,6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改变。末次随访时,3例改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单一髂腹股沟入路联合开窗、截骨为臼顶骨折复位提高良好的术野,DAPSQ内固定能够固定和维持髋臼顶的解剖位置,恢复头臼匹配关系,从而保留髋关节的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2019年08期 v.27;No.466 697-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莫华贵;黄远翘;陈元庄;马滚韶;邬黎平;徐勤;罗裕强;
[目的]探索利用小转子投影术中纠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畸形的准确率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9例,年龄17~64岁,平均(38.73±11.65)岁。均以髓内钉进行固定,术中通过小转子宽度与股骨头中点至小转子基底部的比值调整旋转畸形。术后行双下肢CT检查,分别测量患侧和健侧的股骨前倾角(FAV),并两侧比较。行正侧位X线片,观察其内固定位置与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CT测量FAV患侧为2.44°~43.21°,平均(20.62±7.31)°,健侧为11.30°~37.24°,平均(19.12±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8月,平均(16.72±7.14)月。其中,84例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31±3.44)月;5例患者发生肥厚性骨不连,均为粗隆下骨折,通过断端置入单皮质钢板,平均于第2次手术后(5.40±1.24)个月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患者Harris评分76~93分,平均(86.72±3.16)分。[结论]利用小转子投影术中纠正股骨干骨折旋转畸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快速且方便,可作为术中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旋转畸形的选择之一。
2019年08期 v.27;No.466 702-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刚;杨静;张磊;扶世杰;郭晓光;刘洋;覃波;汪国友;
[目的]比较奥邦骨与自体骨治疗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因跟骨骨折骨缺损行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术的72例患者,其中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内固定37例(人工骨组);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35例(自体骨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采用AOFAS评分评价临床结果,影像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结果] 7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优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8.11%,自体骨组22.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时间延长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两组术后B?hler角和跟骨高度均显著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邦骨修复材料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疗效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患者。
2019年08期 v.27;No.466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苏永蔚;周山健;肖大伟;田大川;罗华;刘丹平;綦慧;
[目的]探讨负载miRNA-27b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27b-Exos)对炎症环境下的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利用10 ng/ml白介素-1β(IL-1β)建立软骨细胞炎症环境模型,采用超速离心法收集外泌体,分别以80μg/ml的MSC-27b-Exos,普通外泌体MSC-Exos、inhibitor沉默的MSC-27boff-Exos作用炎症环境下的软骨细胞,并设PBS处理为对照组,检测各处理组软骨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MMP-13,及凋亡蛋白Caspase的表达水平。体内实验: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创伤性骨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TOA)模型,分别注射等量的MSC-miR27b-Exos、MSC-miR27b~(off)-Exos,并设立单纯PBS组和假手术组,6周后取材,观察关节软骨形态;ELISA检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对比各组Ⅱ型胶原表达。[结果]体外实验中,MSC-27b-Exos组的软骨细胞增殖能力较MSC-miR27b~(off)-Exos组增强,较空白组明显旺盛(P<0.05),在炎症环境下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减弱(P<0.05),MSC-27b-Exos组软骨细胞中cleave-Caspase-9水平降低(P<0.05),cleave-Caspase-3水平降低(P<0.05),MMP-13相对含量减少。SD大鼠体内实验显示, MSC-27bExos组对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空白组和MSC-miR27b~(off)-Exos组。MSC-27b-Exos组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低于空白组,明显低于MSC-27b~(off)-Exos组。[结论]在实验型SD大鼠PTOA模型中,利用MSC-27b-Exos关节腔内注射具有明显抗炎的作用和减缓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2019年08期 v.27;No.466 726-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1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钱光;余月明;董有海;洪洋;王明海;
[目的]探讨磷酸钙复合BMP-2对骨质疏松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卵巢切除去势法制备骨质疏松模型,测量骨密度。将兔随机分为增强组和常规组,增强组采用磷酸钙复合BMP-2注入增强后置入椎弓钉,而常规组采用常规技术置入椎弓钉。置钉后4、8和12周分别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检查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术前比较,卵巢切除后6个月的BMD显著下降(P<0.05),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置入L3椎弓螺钉术后4、8和12周,增强组和常规组骨形态计量指标比较,类骨质表面、骨-螺钉接触、骨内生和骨矿物沉积速率,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相同时间点增强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表明,置钉后4、8和12周,随着固定时间延长,两组的最大拔出力和最大破坏功耗均显著增加,相同时间点,增强组的最大拔出力和最大破坏功耗均显著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钙复合BMP-2可以增强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年08期 v.27;No.466 73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强;赵红金;宋绪荣;李长勤;
[目的]探讨MR 3D-FIESTA序列和3D-MERGE序列在腰骶神经根成像上的可行性,比较两者所得神经根影像的优缺点。[方法]对30例正常志愿者和40例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患者分别行3D-FIESTA序列和3D-MERGE序列冠状位成像。由4名高年资医师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可视化评价,并比较两序列所得图像神经根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结果]两序列在L_1~S_1节前神经根、神经节以及L_3~S_1节后神经根显示上基本一致,在L_1和L_2的节后神经根显示上3D-FIESTA序列不及3D-MERGE序列。尽管3D-FIESTA序列对正常神经根显示评分优于3D-MERGE序列[(3.72±0.28) vs (3.36±0.31),P<0.05),前一序列对受压神经根的显示评分不及后一序列[(2.26±0.57) vs (2.81±0.42),P<0.05)。对神经根的SNR及神经根与椎体CNR的比较,3D-FIESTA序列为(48.37±9.29)、(33.25±15.46),而3D-MERGE序列分别为(122.19±15.54)、(83.92±20.47),前者不及后者(P<0.05)。然而,在神经根与脑脊液的CNR方面, 3D-FIESTA序列显著优于3D-MERGE序列[(230.57±65.02) vs(81.94±20.96),P<0.05]。[结论] 3D-FIESTA序列与3D-MERGE序列均可良好显示腰骶神经根:3D-FIESTA序列适合于显示椎管内节前神经根;3D-MERGE序列则可更好的显示侧隐窝段及远端神经根和受压的神经根。
2019年08期 v.27;No.466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