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此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各类稿件字数限定的通知

    <正>为了不断提高杂志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缩短刊用周期,使更多新的成果尽快见刊。针对来稿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等问题,本刊重申对各类稿件的字数要求: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5 500字,参考文献在25条以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9年“两会”会费缴纳通知

    <正>各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 2019年委员会费:常委、委员均为500元。各委员自收到本通知即可向秘书处汇寄,秘书处收到此款后给予发票,请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开发票的项目名称,并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带一路”肢体畸形残疾手术矫治与康复辅具国际论坛会议通知

    秦泗河;

    <正>2018年中国官网公布各类残疾人8 500多万,其中肢体残疾者近3 000万。随着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畸形残疾人群数量正在迅速增加。召开"一带一路"肢体畸形残疾手术治疗与康复辅具国际论坛,可以使一带一路国家的医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环形减压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压迫症

    张阳阳;刘耀升;祝宝让;曹叙勇;

    [目的]研究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前瞻性纳入30例肺癌MESCC患者为试验组,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再行环形减压术。回顾性纳入单纯胸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的肺癌MESCC 52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神经功能状况以及生存预后。[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340.00±336.27) ml vs(2 475.60±340.80) ml,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103.20±20.25) min vs(145.75±19.67) min,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5.38%。术后1周Frankel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周能行走率为86.67%,对照组为65.38%(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为30.00%,对照组为28.84%。[结论]选择性术前动脉栓塞联合后路经椎弓根环形减压术治疗肺癌MES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能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降低脊柱肿瘤切除术中风险,增加彻底切除肿瘤的可能性。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53-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截骨联合钉棒内固定矫治脊柱侧弯的疗效研究

    韩耀光;潘富文;邓睿;云波;王启琪;孙军萍;

    [目的]探讨后路楔形截骨联合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僵硬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5例青少年先天性僵硬性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采用后路楔形截骨联合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Cobb角矫正程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内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97.63±76.52) 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 271.32±167.39) ml,使用螺钉4~9枚,平均(6.12±2.14)枚;住院总花费平均(42 783.92±5 679.37)元。15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良好的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21.31±6.72)个月,末次随访时,躯干偏移(4.31±1.97) mm,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Cobb角(22.39±5.14°)和后凸Cobb角(26.32±5.15°)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楔形截骨联合选择性钉棒矫形内固定治疗先天性僵硬性脊柱侧弯经济、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59-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

    付松;吕仁花;邵诗泽;王龙强;王亚楠;邹奇;刘海军;黄相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椎病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7~79岁,平均(64.91±7.1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症状。全部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手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49~139 min,平均(59.91±32.42) min。4例穿刺过程中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损伤,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椎间隙感染等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的ODI评分和VAS评分显著下降,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35例、良8例。至末次随访时,动力位影像显示5例椎间失稳。[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临床疗效好。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63-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改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王宪峰;牛犇;李欣;王硕;杨求勇;匡凌浩;田纪伟;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m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本科采用改良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65~81岁,平均(68.37±6.30)。采用VAS及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应用SF-36量表对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估。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0.59±28.46)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54.57±42.87) ml。其中,68例患者中64例(94.12%)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患者ODI评分由术前(55.32±8.29)分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23.23±5.34)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8.50±0.92)分减少至末次随访时的(1.93±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由术前(463.91±40.1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783.11±37.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手术入路操作相对简单、有效,术中神经损伤的风险也较小,能彻底减压,同时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性和骨性融合。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67-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二代测序技术在诊断假体周围感染中的应用

    徐一宏;徐卫东;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红肿、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依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最终共计22例患者确诊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中男10例,女12例;膝关节感染16例,髋关节感染6例。所有22例PJI患者均行关节液二代测序和细菌培养。分别记录二代测序及细菌培养结果,以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阳性,未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阴性,记录阳性例数。分别计算二代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髋膝不同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并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22例PJI患者中,18例患者二代测序检出微生物,二代测序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8/22(81.82%);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关节液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22(40.9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两种方法在PJI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在PJI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检出率,在PJI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71-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内急性合并症

    胡川;田少奇;张驰;王远贺;刘江俊;孙康;

    [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个月内急性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高龄患者的资料。男性36例,女性54例,年龄80~92岁,平均(81.84±2.54)岁。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既往手术史、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实验室检查数据及术后1个月内急性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该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4.44%),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衰1例,手术切口感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谵妄2例,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显示术前高血糖(P=0.039)和术前合并脑部疾病(P=0.047)是术后1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心肌梗死及谵妄等并发症的可能。术前合并血糖高或脑部疾病是术后1个月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76-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鹅足肌腱炎的疗效分析

    黄合琴;张成昌;曹晋;张常贵;杨柳;段小军;

    [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鹅足肌腱炎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访2013年3月~2015年4月至本科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鹅足肌腱炎患者174例。按照治疗方法,采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治疗组78例(冲击波组),采用常规中药消痛贴外用治疗96例(中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并发症,评定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随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下降,而Lysholm评价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冲击波组的VAS和Lysholm评分显著优于中药组(P<0.05),但治疗后3个月,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冲击波组出现皮肤红斑4例,外用中药组皮疹28例,冲击波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3周冲击波组总体有效率为97.44%,而中药组为57.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鹅足肌腱炎比外用中药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快地缓解膝关节内侧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81-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相关分析

    李彦;李岩;张建勇;刘文清;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骨科临床抗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骨科住院的7 276例患者,调查感染情况,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 276例患者中,57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0.78%,而社区感染率为2.3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依次为泌尿系统感染(34.92%)、手术部位感染(26.99%)、下呼吸道感染(20.6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57.46%)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32.46%)和真菌(6.1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为40.91%~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35.42%,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94.59%。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的耐药率>5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23%~6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在42.86%~61.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81.8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大肠埃希菌总耐药率呈正相关(r=0.886,P=0.019);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829,P=0.042)。[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谨慎经验性用药,加强病原学送检,科学选择抗菌药物,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85-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胸锁关节脱位诊治现状

    高翔;陈玉宏;李建鹏;王松;

    本文阅读和分析国内外关于胸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胸锁关节的解剖特点导致其稳定性主要由关节囊及周围韧带维持。胸锁关节脱位时X线片敏感性差,CT有助于明确诊断。胸锁关节脱位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包括胸锁关节重建术、锁骨内侧端切除术、胸锁关节内固定术等。内固定术是手术治疗胸锁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其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探索符合胸锁关节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技术仍是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方向。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90-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足姿指数(FPI):足部姿势及足踝功能的定量表达

    张新语;霍洪峰;

    足部姿势与足踝功能紧密相关,足姿异常影响足踝功能,导致各关节产生代偿性损伤,改变正常步态及身体姿势。足姿指数(FPI)将足部姿势量化,通过评分对足部姿势进行评估,能够全面、有效的反映足踝功能。本文查阅、分析国内外大量有关足姿指数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可借鉴的数据和方法理论,结合足踝结构特征,确定了评价足部姿势及足踝功能的六项内容,并对足姿指数的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

    2019年13期 v.27;No.471 1194-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5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髋关节囊肿压迫股静脉1例报道与文献综述

    胡波;李春宝;齐玮;高奉;袁伟;张柏青;刘雨丰;鹿鸣;安明扬;王志刚;李众利;刘玉杰;

    本文报道1例髋关节囊肿压迫股静脉导致下肢肿胀病例的诊疗过程。完善单侧髋关节核磁等检查后明确诊断,行髋关节镜检查,证实了术前诊断,通过髋关节镜微创手术部分切除囊肿行内引流,同时处理股骨髋臼撞击,盂唇损伤等关节内原发病因。术后患者腹股沟区包块消失,疼痛及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且术后随访未见复发。通过总结此病例诊治思路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并回顾文献,可见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此类疾病,在切除囊肿的同时可一期处理关节内原发病因,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0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控释神经生长因子的阵列微管促进神经再生

    石晓伟;黄亮亮;夏冰;高楗勃;杨雨洁;罗卓荆;黄景辉;

    [目的]制备可控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并评价其促神经再生效能。[方法]采用梯度冷凝技术制备复合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检测其机械特性和NGF释放规律。将新生SD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s, DRG)随机分为4组:无序支架组、复合NGF的无序支架组、阵列微管支架组和复合NGF的阵列微管支架组。将DRG植入各组支架中体外培养72 h,观察轴突生长情况。[结果]在机械强度方面,各组在横向压缩过程中的峰值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牵拉测试中,神经支架组与自体神经组的应力-应变曲线类似。在NGF释放规律方面,阵列微管组和无序组的释放曲线类似,且不同时间点NGF浓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轴突生长方面,复合NGF的阵列微管支架组轴突长度为(1 025.41±175.33)μm,显著高于阵列微管支架组(857.58±233.14)μm、复合NGF无序支架组(341.73±52.27)μm、无序支架组(225.36±61.62)μm。[结论]复合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同时具有营养活性及引导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体外环境下可以引导大鼠DRG轴突定向延伸,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具有重要前景。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05-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髓核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

    徐子昂;刘晨;肖良;王效;徐宏光;

    [目的]制备脱细胞髓核基质,并鉴定其物理特性,制备壳聚糖凝胶组织支架,探讨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研究其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多向分化能力。分离家猪髓核组织,逐步经过胰酶、核酶及TritonX-100处理,得到脱细胞髓核基质,观察脱细胞效果及其形态特点,并检测分析脱细胞髓核基质的主要成分。将脱细胞髓核基质溶于醋酸,制备成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将大鼠MSC接种于基质膜上培养。在第1、2、3、4、5 d采用CCK-8检测大鼠MSC在基质膜上的增殖情况,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并计算其孔隙率。[结果]观察到SD大鼠MSC具有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制备出的家猪脱细胞髓核基质肉眼呈乳白色糜状,质较软,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由无规则排列的网状胶原纤维组成,表面无细胞残留。红外光谱仪分析表明脱细胞髓核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通过CCK-8检测,5 d内细胞毒性分级在0级与2级之间,说明大鼠MSC与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支架的孔隙率为(87.52±0.53)%。[结论]壳聚糖联合脱细胞髓核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孔隙率,符合生物工程支架选材标准。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1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脊柱外科新进展》出版发行

    <正>由叶启彬教授等主编的《脊柱外科新进展》新书已出版发行,精装彩印,图文并茂。在本书编写时,虽然重点放在最近10年来的新进展上,但为了兼顾脊柱外科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将一些经典的手术方法和相关理论纳入其中,但尽量缩减,使年轻读者在领略新进展、新知识的同时,对脊柱外科的历史有一些粗略的连贯的认识,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

    张力;秦泗河;石磊;王全;臧建成;郑学建;王执宇;秦绪磊;

    [目的]介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6例多发性骨软骨瘤前臂畸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6~20岁,平均(12.72±5.23)岁;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行尺骨牵伸延长、桡骨截骨矫形等处理,1例患者同期行尺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1例患者同期行桡骨近端骨软骨瘤切除术。[结果]患者前臂畸形矫正满意;尺骨近端延长25~35 mm,平均(30.00±5.00) mm,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延迟愈合;桡骨截骨矫形良好、截骨端骨性愈合;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大部分纠正,下尺桡关节复位,前臂旋转功能明显恢复,腕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度屈腕畸形,予以配置辅具与前臂外固定器相结合很快纠正并有效预防复发。[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致前臂畸形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17-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Wiltse入路峡部“T”形植骨钉钩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隋国侠;陈乃旺;张扬;庄青山;徐兆万;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08~2016年收治的36例峡部裂患者,年龄11~31岁,平均(21.52±6.76)岁。术中均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暴露关节突关节、椎板,处理峡部断端,切除两侧约2.0 mm硬化的骨质,准备新鲜植骨床,取带有外板的髂骨块处理成"T"字形,轻敲嵌入处理后的峡部断端植骨床。于病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放置椎板钩并与螺钉连接加压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 h,失血量100~23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3±4.26)个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1.32±0.26)分,明显低于术前,所有修复的72个峡不连部位在术后3个月达到一期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患者,疗效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100%。[结论] Wiltse肌间隙入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腰背部疼痛轻,峡部"T"字植骨重建、钉钩加压内固定重建峡部稳定性好,骨性愈合率高,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21-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数字设计与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黄旭科;李鹏;孙向华;林钢;彭国瑞;

    [目的]介绍Mimics软件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的技术。[方法]对6例患者应用数字化设计、3D打印模型辅助手术:3D重建髋臼骨折模型、骨折块分割及复位、挑选匹配最佳的钢板、3D打印1:1的实体模型、模型骨折复位及预弯钢板、按术前规划手术。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9.53±34.25) min,术中失血量(310.91±111.73) 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优良率为83. 33%(5/6),按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67%(4/6)。[结论]数字化术前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实现了粉碎性髋臼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25-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毛仁群;陈传煌;王培吉;李文庆;朱小弟;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小切口微创手术,n=30)和开放组(开放手术,n=3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均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AOFAS评分(由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制定)均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2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29-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薛云涛;丁涛;杨惠林;顾晓峰;冯德宏;张亚峰;刘浩;汤峰林;汪晚怡;陆淼;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前后站立时间和步行距离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腰疼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术中无脑脊液漏及脊髓损伤,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6~24 h,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CT显示椎管前后径、双侧侧隐窝直径均较术前扩大(P<0.05)。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1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67%。[结论]显微镜下over-the-top技术行单侧通道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中期随访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3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Wiltse微创入路治疗青年军人腰椎峡部裂

    唐国栋;郝朋元;王英胜;张振涛;宋元进;

    [目的]探讨Wiltse微创入路治疗青年军人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30例腰椎双侧峡部不连的青年军人,均为男性,年龄19~32岁,平均(23.72±3.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峡部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3、6、12、24个月均获得随访。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未发现断钉、脱钩等现象。所有患者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及末次(术后2年)随访VAS评分分别为(6.70±1.32)、(1.54±0.62),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进行峡部固定既可恢复椎弓的骨性连接,又可以更少的干扰正常组织结构、减轻组织破坏。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峡部植骨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36-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颈椎骨软骨瘤的临床诊治

    王英胜;杨倩倩;张振涛;王谦军;

    [目的]探讨颈椎骨软骨瘤的分类、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选择。[方法]2006年6月~2019年2月,本科共收治5例颈椎骨软骨瘤患者,均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时间不等的随访,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个月,均取得理想效果。[结论]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态度,无论向椎管外生长的单发骨软骨瘤还是向椎管内生长的所有骨软骨瘤,发现后均应积极手术切除,以避免肿瘤过大导致切除困难或神经损害加重,甚至复发、恶变,对于复发者应再次行完整切除。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39-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足跟痛治疗鞋治疗跟痛症效果分析

    丛强;夏传龙;杜宏伟;连杰;张世宇;崔峻;

    [目的]分析足跟痛治疗鞋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4月~2018年4月足跟痛治疗鞋临床治疗效果。以"疼痛完全消失"为优秀、"疼痛明显改善"为良好、"疼痛有改善"为一般、"疼痛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本组共98例129足,经治疗后,优秀77例(96足),占74.42%;良好14例(22足),占17.05%;一般7例(11足),占8.53%;无效0例。优良率达91.47%。[结论]足跟痛治疗鞋对于预防和治疗足跟痛有着确切的疗效,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必定给广大足跟痛患者带来福音。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42-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周慧;杨晓萍;高玉镭;亓文静;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2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组16例和常规组16例,其中VSD组创面大小为4~6 cm~2,平均4.92 cm~2,在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VSD技术对创面进行治疗,常规组创面大小为4~6 cm~2,平均4.89 cm~2,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期内VSD组16例:68.75%(11例)的伤口完全愈合,常规组16例为31.25%(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4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改良TLIF术后皮内缝合倒刺线穿透皮肤2例报道

    于召龙;晏鹏;黄凯;朱文峰;王云浩;田纪伟;

    <正>腰椎退行性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近年来,改良-TLIF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重要手术方案。但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包括术者操作技术、缝合针及线的选择等)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1]。

    2019年13期 v.27;No.471 1246-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