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只是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本刊关于各类稿件字数限定的最新通知

    <正>为了不断提高杂志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缩短刊用周期,使更多新的成果尽快见刊。针对来稿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等问题,本刊重申对各类稿件的字数要求:临床论著、基础研究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500字,中文摘要在4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20条以内;技术创新类稿件正文字数不超过4 000字,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参考文献在15条以内;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学术诚信承诺书》的通知

    <正>为了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保护知识产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须同时附《学术诚信承诺书》。作者需承诺稿件由本人撰写,不存在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行为;承诺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无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无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以及不当署名等情况;承诺研究数据及结果真实、可靠,为作者原创。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经皮钉棒内固定与外固定骨盆前环骨折的比较

    杨开杰;杨海波;杨勇;安维军;余俊;乔泽文;

    [目的]比较经皮钉棒内固定(INFIX)与传统外固定架(EXFIX)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2例。其中,21例采用INFIX,21例采用传统EXFIX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INIFX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显著大于EXFIX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INFIX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EXFIX组(P<0.05)。INFIX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EXFIX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Majeed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INFIX组VAS和Majeed评分显著优于EXFIX组(P<0.05)。影像方面,INFIX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EXFIX组(P<0.05)。[结论]经皮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EXFIX。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17-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平卧位无牵引床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老年粗隆骨折

    刘爱刚;陈培基;周章南;林洪光;陈昆;

    [目的]比较平卧位无牵引床和使用牵引床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8月接受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其中32例采用非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30例采用常规牵引床下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牵引床组手术准备时间显著短于牵引床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后6个月均显著提高,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物位置佳。两组术后颈干角(NSA)和尖顶距(TA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影像学检查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结论]在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时,平卧位不使用牵引床和使用牵引床一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准备时间更短。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22-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闭合与开放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

    桂鹏;邹毅;冷华伟;周跃海;张钧泉;叶茂;

    [目的]比较闭合与开放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3月,1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65例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65例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闭合组在开始负重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方面均显著早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P<0.05);在相应术后时间点,闭合组的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闭合组有2例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切开组3例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复位髓内钉固定。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27-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评分判别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风险的价值

    王红旗;黄久勤;

    [目的]探讨O-POSSUM评分与Nottingham评分预判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228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进行O-POSSUM评分与Nottingham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实际并发症与死亡情况。评价两种评分系统预判的价值。[结果]采用O-POSSUM评分预测并发症86例(37.71%),实际发生并发症67例(29.3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OSSUM评分预测术后死亡为7例(3.07%),实际死亡为3例(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是否发生并发症将228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骨折部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并发症组年龄显著大于无并发症组(P<0.05),并发症组内固定比率和全麻比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并发症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O-POSSUM评分和术前Nottingham评分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 O-POSSUM评分与Nottingham评分均能较为准确的预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术者仍应注意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围手术期失血量等因素对手术风险的影响。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32-2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髓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李安澜;曹翠香;仲海燕;邵为;曹华;陈步俊;王新国;王春秋;王俊;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 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采用PFNA,46例采用H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HA组(P<0.05)。HA组术后患肢恢复部分至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时,H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3%vs. 4.35%,P<0.05)。[结论] 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一期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结果更优。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36-2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

    韩利伟;侯海燕;张杰;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6月,8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合并骨质疏松症52例,未合并骨质疏松症37例;男30例,女59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7 d和14 dβ-CTX、ALP、IGF-1水平。[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89例患者随时间推移,β-CTX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ALP和IGF-1水平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骨质疏松组β-CTX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而骨质疏松组的ALP和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女性β-CTX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女性ALP和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男性(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β-CTX水平上升,ALP、IGF-1水平下降,且在骨质疏松和女性患者骨丢失更为明显,可能反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40-2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

    郭雄飞;王挺;汤立新;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2例闭合性距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35.71±7.92)岁。距骨颈骨折19例,Hawkins-Canale分型Ⅰ型6例,Ⅱ型7例,Ⅲ型3例;距骨体骨折11例,Sneppen分型:Ⅱ型5例,Ⅲ型2例,Ⅳ型1例;距骨颈和距骨体同时骨折3例。[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4~124 min,平均(95.75±16.39) min。2例患者术中距骨体复位困难,经松解后仍无法复位进入踝穴,辅助后外侧小切口用骨膜剥离器进行撬拨复位成功。5例患者术中经反复由后而前置入空心钉时失败,重新消毒将体位变为完全俯卧位后成功。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1个月,平均(18.64±2.17)个月。术后9~12周,平均(10.35±1.42)周下地行走;术后4~7个月,平均(5.61±1.17)个月完全负重行走。末次随访时A0FAS评分为71~95分,平均(88.65±9.34)分。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检查显示,32例患者中,22例达到解剖复位,8例距骨移位<2 mm,2例距骨移位≥2 mm。随访影像显示,32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38±1.7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32例中,距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具有微创、直视复位及内固定的优势,术前正确的距骨骨折分型,有利于保证关节镜手术的顺利实施。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45-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ubberley分型成人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治疗

    胡健;刘红国;石鹏;苏孟华;李洪鹏;邵顺建;陶春生;

    [目的]探讨按照Dubberley分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手术治疗入路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依据Dubberley分型选择手术入路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4例中,14例,包括ⅠA型3例、ⅠB型2例、ⅡA型6例、ⅡB型2例和ⅢA型1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2例ⅢA采用外侧入路加辅助前外侧入路,2例ⅢA、6例ⅢB型采用后正中鹰嘴截骨入路。24例患者恢复患肢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16.17±3.16)周。随术后时间推移,24例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肘伸屈ROM和MEPS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24例患者中,21例关节面解剖复位,2例关节面移位≤2 mm,1例关节面移位>2 mm。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9.83±1.39)周。至末次随访,1例现异位骨化,1例肱桡关节间隙略缩窄;24例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以及骨缺血性坏死等影像征象。[结论] Dubberley分型有利于确定骨折类型和手术入路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50-2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术式治疗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的比较

    韦竑宇;董春科;王好;杨峰;谭明生;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DFVP)与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次全切(DFVE)治疗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10年6月~2015年1月收治Kümmell病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共45例,其中,采用DFVP术21例,采用DFVE术2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系统损伤。DFV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大于DFVP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31.91±8.1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SIA评级显著升级(P<0.05),VAS评分术后1个月时降至最低,而后又有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ASIA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DFVE组的VAS评分低于DFVP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LKA、AVH和PV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后有所衰退;末次随访时DFVE组的LKA、AVH和PVH矫正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FVP组的LKA和AVH的矫正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FVE组的LKA和AVH显著优于DFVP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相比之下DFVE远期疗效优于DFVP。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54-2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

    刘凌;孙佳佳;季一鸣;杨炎;包肇华;杨惠林;潘俊;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否的短节段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行短节段椎弓钉固定复位治疗合并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39例患者。其中,21例伤椎置钉,18例无伤椎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伤椎置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无伤椎置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以上。伤椎置钉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无伤椎置钉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置钉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无伤椎置钉组(P<0.05),而伤椎置钉组JOA评分显著高于无伤椎置钉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间术前AVH、PVH、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VH修复值、PVH修复值及Cobb角矫正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置钉组在AVH丢失值及Cobb角丢失度方面显著小于无伤椎置钉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见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伤椎置钉可以改善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合并PLC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60-2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后不愈合的危险因素

    刘念;李志安;李振武;马俊;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不愈合的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其不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的256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各种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片、CT、MRI评估骨折是否愈合,并比较影像表现特点。对可能影响OVCF不愈合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256例OVCF患者中共有58例患者出现不愈合,发生率为22.66%,主要集中在T12、L1。X线片检出率为36.21%,CT检出率为67.24%,MRI检出率为89.66%。与OVCF愈合者相比,OVCF不愈合者的年龄更大(≥70岁)、骨折程度更严重(重度)、骨密度T值更低(≤-2.5),且有合并骨折、糖尿病、骨折愈合形态为楔形,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影响OVCF不愈合的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年龄(OR=4.615,P<0.001)、骨密度T值(OR=3.924,P<0.001)、骨折形态(OR=2.508,P=0.005)、骨折程度(OR=1.627,P=0.002)、合并骨折病史(OR=1.219,P=0.013)及合并糖尿病(OR=1.136,P=0.010)。但性别与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对OVCF不愈合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主要发生在胸腰段结合处,影像学常见真空裂隙征及液体征。影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防范及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65-2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掌侧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高欣;陈燕;邵为;赵晓芬;何志;王诗峰;范爱民;陈步俊;

    [目的]对比分析在末节离断指体再植中静脉回流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与吻合背侧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4月68例患者79指末节离断指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42指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37指采用背侧静脉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与随访资料。[结果]动-静脉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吻合组(11.90%vs. 32.43%,P<0.05),动-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吻合组(14.29%vs. 35.14%,P<0.05),但两组间再植成活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10%vs. 78.38%,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动-静脉组再植指体外形评分、感觉评级均显著优于吻合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背侧静脉吻合再植,掌侧指动脉静脉化再植较少出现血管危象,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远期再植指体外形评分、感觉评级更高。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69-2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重要通知

综述

  • 外泌体在修复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中的应用

    寇龙威;郭珈宜;李峰;郭艳幸;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软骨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医疗技术仍无法逆转其软骨退变进程,寻求一种有效修复软骨损伤的疗法是研究的目标。近年来,外泌体在软骨再生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作为一种细胞间的信使,外泌体承载大量的蛋白质、脂质、mRNA、microRNA等生物活性因子,作用于软骨细胞而参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在调控软骨细胞生物学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前研究证实,特定来源的外泌体可有效促进软骨组织再生,具有治愈骨关节炎的潜能。本文就外泌体的特点以及不同来源外泌体在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73-2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疗进展

    许岩;段德宇;贺磊;欧阳柳;

    下胫腓联合损伤常常伴随着踝关节的骨折,若不能及时的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会导致关节不稳定、长期的疼痛。本文将对下胫腓损伤相关的解剖、生物力学、损伤机制、临床诊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77-2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椎体成形术后残余后凸畸形的有限元分析

    赵龙;王剑;韩正才;张月洋;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讨椎体成形术后残余后凸畸形对伤椎及邻椎应力影响。[方法]选取楔形L_1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螺旋CT图像在Mimics 17.0、Geomagic Studio10.0、Hypermesh13.0建立残留15%(A模型)、30%(B模型)、45%(C模型)三种后凸畸形的有限元模型。[结果]前屈、后伸、侧弯载荷下,楔形变组与塌陷压扁组模型T_(12)/L_1及L_(1、2)节段产生的位移量较正常高度组模型显著增加(P<0.05)。前屈及侧弯载荷下,塌陷压扁组T_(12)下终板和L_2上终板的应力显著大于楔形变和正常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应力比较,塌陷压扁组>楔形变组>正常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变组组内比较C模型骨水泥应力显著大于B模型和A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残留的后凸畸形会影响脊柱矢状面稳定,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避免再骨折或后凸畸形加重。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82-2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成型术后的有限元研究

    穆帅;葛永军;吴伟峰;陈斌;张焱;张美超;

    [目的]分析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部分切除+边缘修整术前与术后生物力学变化,以比较哪一种手术方式更能延缓膝关节的退变。[方法]采集包含盘状半月板膝关节CT和MRI影像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中,构建膝关节骨骼、半月板等结构的三维模型。在Hypermesh软件中对各结构进行融合,构建膝关节有限元原始模型,模拟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和半月板部分切除+边缘修整术,对原始模型及两种术后模型分别行轴向载荷,观察生物力学变化。[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上表面挤压应力主要集中在体部,峰值出现在体部的中央,为2.21 MPa。单纯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外侧半月板表面挤压应力主要集中于体部,峰值出现在体部中央,为6.46 Mpa。而外侧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边缘修整后,外侧半月板表面应力分布较为平均,大小为1.55 MPa。[结论]外侧半月板部分切除+边缘修整更符合正常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更好的延缓膝关节的退变。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87-2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小腿骨搬移中软组织嵌顿的Z字成形术

    董惠双;马铁鹏;高顺红;张文龙;于志亮;胡宏宇;张云鹏;赵亮;于俊;

    [目的]介绍小腿骨搬移后软组织嵌顿的Z字成形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7月~2018年11月,本科采用Z字成形术矫正Ilizarov技术骨段搬移后皮肤软组织嵌顿患者8例。于皮瓣原伤口切开,切除部分多余软组织,以原邹褶为轴线行多个"Z"字切口,形成多个三角形皮瓣。小心锐性剥离,保护游离骨段血运,切除部分多余皮肤软组织。调整胫骨段间力线,将滑移胫骨骨段向近端移动约0.5 cm后拧紧螺钉,拍摄X线片确定胫骨力线正常后,交叉缝合三角形皮瓣闭合创面。[结果] 8例患者术后Z字三角形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滑移过程皮肤软组织无再嵌顿发生,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Z字成形术是一种治疗小腿大段骨缺损术后合并皮肤软组织嵌顿的有效方法。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92-2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外侧室骨性关节炎

    徐海军;陈明;程文俊;王俊文;勘武生;

    [目的]探讨外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骨病科收治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17例,其中3例术中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共14例患者行外侧单髁关节置换术,并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31个月,平均(20.12±3.54)个月;末次随访全部患者无伤口愈合不良,无假体松动、感染。术前KSS评分平均(46.72±6.94),术后末次随访显著增加至(88.32±6.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下肢外翻畸形平均(6.57±3.67)°,术后显著降低至(1.92±0.93)°;术前胫骨平台后倾平均(7.50±1.45)°,术后显著降低至(3.07±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单髁置换用于治疗外侧间室膝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95-2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按摩疗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迟发性动脉痉挛

    王西迅;陈旭辉;李钧;舒正华;潘跃;罗文埌;杨军;雷钧;

    [目的]探讨应用指根按摩疗法治疗断指再植手术后1~3个月发生的迟发性动脉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8年6月,应用患指指根按摩方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1~3个月发生的迟发性动脉血管痉挛患者5例,患者均于术后32~73 d出现再植指体迟发性动脉痉挛,立即来院就诊,应用患指指根按摩方法治疗,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过指根按摩后,症状均得到缓解,指端颜色由苍白或灰暗转为红润。分别随访8个月~9年,平均(39.63±9.74)个月,再植手指均未再次出现动脉痉挛情况,患指骨折愈合,外观恢复良好,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指体痛觉、温度觉恢复良好,手指指端两点辨别觉为4~8 mm,平均(6.02±0.74) mm,恢复正常生活及原来所从事的工作。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例,良2例。[结论]应用指根按摩疗法治疗断指再植术后1~3个月发生的迟发性动脉血管痉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2020年22期 v.28;No.504 2098-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密闭包扎技术治疗趾趾端缺损

    窦砚;王辉;李来峰;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技术治疗趾趾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8月,对30例30足趾趾端缺损病例采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技术,其中创面有骨质外露21例。所有创面均清创后采用生物半透膜直接密闭包扎,每5~7 d更换半透膜时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无需碘伏消毒。[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30例指端创面均无感染发生,愈合时间6~8周。新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功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技术治疗趾趾端缺损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01-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外置锁定钢板治疗Gustilo 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

    程杰;郝廷;刘广辉;王兴国;王建忠;吴昊;孙明启;

    [目的]探讨外置锁定钢板一期治疗Gustilo 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9例Gustilo 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外置锁定钢板一期治疗。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5~61岁,平均(43.26±9.76)岁。末次随访时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畸形愈合、关节功能、深部感染、钉道感染和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评定治疗的疗效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钉道松动、无深部感染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67±3.72)周(10~17周)。1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1例患者因术前挫伤致局部软组织坏死,未特殊治疗自行脱痂。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评定治疗疗效,优13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为94.74%。[结论]采用外置锁定钢板治疗一期Gustilo 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可取得较好疗效。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04-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

    <正>由秦泗河、臧建成、焦绍锋、潘奇主编的《Lower Limb Deformities:DeformityCorrec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中国第一部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本书分为18章,共18余万字,附精美图片2 656张,以临床常见与少见的下肢畸形残缺为主线,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到感觉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源性肢体畸形,以及成骨不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等分列,涵盖了100多个病种,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宁波市第一医院成立“儿童足踝专科门诊”

    <正>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足部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儿童足踝部病种繁多,发病机制各异,治疗千差万别。在我国很多患儿通常就诊于儿科医院或儿童骨科,由于缺乏专业的儿童足踝专科医生,很多患儿得不到有效诊断与治疗,最终导致残疾。为了更好的服务宁波地区的儿童患者,使他们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宁波市第一医院专门设立"儿童足踝专科门诊"。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桶柄样撕裂1例报告

    陈宁杰;孙哲;刘浩;孙仁义;徐东潭;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断裂和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桶柄样撕裂(bucket handle tear, BHT)是半月板的大型撕裂,常常由纵裂发展而来~([1]),起自半月板后角附着点或后体部,向前方延伸至前体部区域,撕裂部分常常发生位移至股骨髁间窝。BHT的发生率在9%~24%,以内侧半月板受累多见~([2,3])。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07-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并肩袖损伤1例报告

    曾本强;卢冰;刘攀;秦谊;罗凌云;李想;

    <正>创伤性肩关节脱位临床多见,以前脱位为主,上脱位罕见。2019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1例因车祸引起的肩关节上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并肩袖损伤患者,闭合复位失败,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开,牵引复位肱骨头;复位撕脱的肱骨大结节并固定;修复肩袖。术后6个月随访患肩功能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

    2020年22期 v.28;No.504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