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好的期刊——是专业发展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知识财富!《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21年09期 v.29;No.515 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2021年09期 v.29;No.515 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21年09期 v.29;No.515 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1年09期 v.29;No.515 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了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保护知识产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自即日起,凡根据编辑部修改意见上传修改稿的同时附《学术诚信承诺书》。作者需承诺稿件由本人撰写,不存在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行为;承诺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无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无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以及不当署名等情况;承诺研究数据及结果真实、可靠,为作者原创。
2021年09期 v.29;No.515 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为鹏;赵旋;赵志平;李涛;王英振;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VNFH)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7年因SLE导致AVNFH,在本院接受THA手术的患者13例,并以同期因创伤、酒精等因素导致的AVNFH行THA的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和Harris评分,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6~123个月,平均(89.54±21.48)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测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lb、ESR、CRP、Hb、WBC和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两组间Alb、CRP、WBC和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SLE组术前E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LE组术前H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SLE组的Hb、W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LE组的ESR和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lb和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活动性较低的SLE患者,行THA手术前经过规范激素及抗生素的治疗,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可以取得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类似的早期及中远期疗效。
2021年09期 v.29;No.515 769-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预;慕童;刘玉杰;藏磊;孔晓川;洪钢;张乐;
[目的]评价膝关节清理术联合医用几丁糖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9年9月,248例单侧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127例采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医用几丁糖关节内注射治疗,保守组121例仅采用医用几丁糖关节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index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 ISOA)和Lysholm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14 d,手术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保守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48周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ISOA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前至治疗后12周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治疗后24~48周稍有下降,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ISOA评分和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6、12、12和48周,手术组的ISOA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联合关节腔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中短期疗效。
2021年09期 v.29;No.515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姚志鹏;熊承杰;杨赛;姚亚伟;朱方强;徐峰;
[目的]比较3D外视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和常规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5例行3D外视镜辅助ACDF (外视镜组),18例行常规ACDF (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外视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111.33±17.88) min vs (86.67±14.65) 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44.67±28.5) ml vs (73.89±38.98) ml,P<0.05]。33例患者平均随访(15.70±2.01)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N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病理反射显著减弱(P<0.05),深反射评级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在NDI评分、JOA评分、病理反射评级和深反射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硬膜囊面积均显著增大(P<0.05);而两组C_(2~7) Cobb角两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硬膜囊面积和C_(2~7) 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外视镜辅助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与常规ACDF相当。
2021年09期 v.29;No.515 779-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包乾录;王力军;杨豪;
[目的]探讨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单开门椎板角度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 VR)组38例术中依据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开门椎板角进行操作,常规组37例常规调整开门椎板角。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R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门轴侧骨折VR组为3.16%(6/190),常规组为9.19%(17/1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未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而常规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脊髓损伤加重。VR组未发生C5神经根损伤,而常规组5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损伤。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四肢肌腱反射分级显著下降,而肌力和感觉评级显著增加,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R组的Cobb角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VR组的椎板角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间脊髓横断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虚拟现实设计单开门椎板角度的单开门成形术可准确测控椎板开门角度,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
2021年09期 v.29;No.515 784-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褚立;顾少光;刘志强;王猛;曲晨旭;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椎管减压融合术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经肌间隙入路为肌间隙组,42例经后正中切口入路为后正中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椎评分(Japan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和影像学参数。[结果]肌间隙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暴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血清CK水平均低于后正中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肌间隙组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而ODI评分低于后正中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及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多裂肌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肌间隙组的多裂肌面积显著大于后正中组(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椎管减压融合术治疗LSS软组织干扰轻、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2021年09期 v.29;No.515 789-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邓明明;杜瑞;付炳金;赵永杰;孙广超;
[目的]探讨改良腓骨沟加深支持带重建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9年6月,手术治疗的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43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22例接受改良腓骨沟加深支持带重建术,21例接受常规腓骨沟加深支持带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VAS评分、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3.21±3.89)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和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VAS和AOFAS评分,以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改良组的VAS和AOFAS评分,以及ROM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在VAS评分和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改良组AOFAS评分仍显著优于常规组[(94.36±2.34) vs (89.90±2.12),P<0.05]。[结论]与常规腓骨沟加深支持带重建术相比,改良腓骨沟加深支持带重建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且效果更佳,快速康复。
2021年09期 v.29;No.515 794-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德麟;崔建强;康乐;李成立;曲军杰;徐林;
[目的]比较分析Kidner术与副舟骨融合术治疗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经本院手术治疗的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15患者应用Kidner术,15例患者应用融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Kidner组手术时间[(50.36±3.26) min vs (65.72±5.40) min,P<0.05]及术中透视次数[(1.23±0.32)次vs (3.15±0.22)次,P<0.05]均显著少于融合组。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3±8.42)个月。Kidner组恢复下地行走[(4.21±1.27)周vs (6.31±1.41)周,P<0.05]和完全负重活动[(6.03±1.36)周vs (8.21±2.32)周,P<0.05]均显著早于融合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Kidner组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融合组(P<0.05),但两组间AOF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Meary角、Pitch角和TCA角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Meary角、Pitch角和TCA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青少年Ⅱ型疼痛性副舟骨,相比之下,Kidner术的临床结果优于融合术。
2021年09期 v.29;No.515 799-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无非;张贤祚;朱晨;
[目的]比较假体周围感染三种样本处理的病原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膝关节翻修手术病例。同时对术中采集的关节液、假体周围组织匀浆和假体超声震荡液进行培养,以检测病原体。计算每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培养的微生物谱进行比较。[结果]检出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超声震荡液(77.01%)>组织匀浆(60.92%)>关节液(32.18%),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间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47例在标本采集前的2周内使用了抗生素,40例未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抗生素组相比,使用抗生素组的关节液(40.00%vs 25.53%,P<0.05)和组织匀浆(70.00%vs 53.19%,P<0.05)的检出敏感性显著降低(P<0.05);但是否使用抗生素对超声震荡液的检出敏感性无显著影响(77.50%vs 76.60%,P>0.05)。相比较于关节液培养较为单一的微生物谱,组织匀浆和超声震荡液可检出少见致病微生物和混合微生物。[结论]假体周围组织匀浆培养和假体超声震荡液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假体周围感染致病微生物检出的敏感性,在术前使用抗生素干扰的条件下假体超声震荡液培养的优势更为明显。
2021年09期 v.29;No.515 804-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卢彬;李力韬;崔旭;胡明;鲍达;罗展鹏;李大伟;黄凤山;于龙;刘宁;吴云峰;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手术后神经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4月本中心收治的45例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7~80岁,平均(57.33±15.12)岁。术前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y Association, ASIA)A级1例,B级30例,C级4例,D级10。所有患者均行胸椎后路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31.80±8.1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2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complete recovery, CR),22例神经功能未完全恢复(incomplete recovery, IR)。单项因素比较表明:CR组年龄显著小于IR组(P<0.05),CR组术前瘫痪时间显著短于IR组(P<0.05),CR组术前ASIA分级轻于IR组(P<0.05),CR组影像学脊髓压迫程度显著轻于IR组(P<0.05)。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功能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OR=1.262,P=0.009)、术前瘫痪时间长(OR=1.122,P=0.014)、ASIA分级重(OR=11.494, P=0.010)、术前脊髓压迫程度重(OR=14.087,P=0.038)。[结论]影响胸椎结核伴截瘫患者术后截瘫恢复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瘫痪时间长、术前ASIA分级低、影像学脊髓压迫程度重、耐药结核。尽早手术、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基于药敏试验的个体化化疗对截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9期 v.29;No.515 809-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邹毅;叶茂;冷华伟;张均泉;张玉峰;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特点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20年4月61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40例患者无低氧血症(血氧正常组)。描述低氧血症发生的特征与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对两组各相关资料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SpO_2均呈曲线改变,低血氧组术后2 d SpO_2下降至谷底,术后3 d和术后4 d SpO_2水平回升,但仍未达到术前水平;血氧正常组术日SpO_2降至谷底,尔后回升,于术后3 d和4 d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pO_2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SpO_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日、术后1、2、3和4 d低氧血症组的SpO_2均显著低于血氧正常组(P<0.05)。单项因素比较,低氧血症组在年龄、BMI指数、ASA分级、TKA/THA的比值均显著大于血氧正常组(P<0.05)。逻辑回归表明,高龄(OR=1.114,P=0.041)、高BMI(OR=1.830,P=0.002)以及ASA分级高(OR=15.629, P=0.009)是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龄、高BMI、高ASA评级的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
2021年09期 v.29;No.515 81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逸驰;张丹;张沛;金祺;孙承军;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方法] 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行治疗,材料组注射不含髓核细胞的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细胞组注射诱导分化的髓核细胞,联合组注射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与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复合物,治疗8周后,采用组织学Mankin评分评估各组椎间盘软骨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MM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软骨退变改善最显著,各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对照组(1.27±0.19)分,模型组(19.43±3.48)分,材料组(18.59±4.01)分,细胞组(13.11±3.81)分,联合组(5.90±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增加更显著,MMP3蛋白下调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椎间盘内环境,促进退变椎间盘组织修复。
2021年09期 v.29;No.515 830-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卫强;赵永明;丁童;张立凯;方远;貟霄;郭新军;蒋振刚;王培山;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动态锁定螺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力学变化。[方法]选取1例男性志愿者采集下肢CT影像数据,采用Mimics 14.0和Geomagic Studio10.0软件建立胫骨三维模型,Cero3.0软件在胫骨远端干骺端横形切除2mm宽的骨质,建立胫骨远端骨折模型,并参考临床常用的各种内固定钢板的参数,分别建立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DCP)、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和动态锁定螺钉(dynamic locking screws, DLS)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Hypermesh13.0和Abaqus6.14软件加载分析骨折端的位移、应力及应力遮挡率。[结果]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位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载荷下,LCP模型的位移量显著小于DCP模型和DLS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及弯曲载荷下,骨折端内固定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DCP模型>DLS模型>LCP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载荷下,应力遮挡率依次为:DCP模型93.47%,LCP模型71.86%,DLS模型42.91%。[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DLS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更为良好的力学环境。
2021年09期 v.29;No.515 83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肖清清;李越;吴忌;楚福明;王艳杰;唐小松;王雯;苏洪;
[目的]介绍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循椎弓根360°神经根减压治疗伴椎间孔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1月对38例伴椎间孔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循椎弓根360°神经根减压术。术前确定病变节段与程度,克氏针锚定后置入软组织扩张器,显露"V"点后,沿上下椎弓根內缘向外切除侧块关节至椎弓根外缘,清理神经根周围粘连组织,必要时在工作导管保护下以磨钻磨除增生钩椎关节,对神经根进行360°减压。[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未出现神经、硬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颈肩和上肢疼痛症状均显著缓解。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目标减压区域均实现彻底减压,术后CT测量侧块关节切除率均<50%,无节段失稳表现。[结论]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循椎弓根360°神经根减压术,减压区域沿上下位椎弓根从椎间孔的内口到外口,可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减压边界,减压准确快速,可安全有效治疗伴椎间孔骨性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1年09期 v.29;No.515 839-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谢祎;程富礼;
[目的]介绍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儿童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Salter截骨术的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46例(46髋)DDH患儿术前进行计算机虚拟现实辅助Salter截骨术。术前CT扫描建立虚拟髋关节模型,模拟Salter截骨术,观察手术效果,确认股骨头包容良好,实际手术中按模拟手术测量参数进行操作。行患侧Bikini切口,沿着髂嵴软骨外缘近端切开,清理髋臼,剥离髂骨,经股骨近端外侧做股骨转子间截骨,按照术前模拟确定的髋臼最佳旋转角旋转插入合适的自体或异体骨块,克氏针固定后复位髋臼,修剪关节囊,逐层缝合。[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33±7.52)min,术中失血量(45.35±5.01)ml,术后住院(7.20±1.55)d;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35±3.01)个月,末次随访时,所以患儿均可自行下地活动,McKay功能评价优良率为100%。影像方面,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后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中心边缘角(centre-edge, CE)、前倾角均显著低于术前相应参数(P<0.05)。虚拟手术与真实手术后的AI、CE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Salter截骨术可提升治疗儿童DDH的精准性。
2021年09期 v.29;No.515 84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甄瑞鑫;常成兵;赵龙;杨佳宁;李玉波;安永胜;陈宾;
[目的]介绍后路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0月,对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内镜下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在症状重的一侧插入导针,透视定位。行小切口,置入工作套筒,用磨钻头去除椎板,小心去除黄韧带,至硬膜囊膨起,搏动良好。[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任何血管、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情况。随访18个月以上。相较于术前,术后上肢和下肢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颈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影像方面,术后患者颈椎受累节段均表现出半椎板切除后征象,硬脊膜及神经根受压解除。随访期内均未出现颈椎病变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椎间隙狭窄、退变,未见颈椎不稳征象。[结论]后路内镜下半椎板切除术医源性创伤小,安全可靠,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2021年09期 v.29;No.515 848-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