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比较

    乔泽文;魏代好;李志忠;张昊;杨开杰;安维军;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钛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 TEN)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LP)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76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闭合复位TEN固定,40例采用切开复位LP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TEN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手术失血量均显著优于LP组(P<0.05),TEN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LP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总并发症发生率,TEN组为5.56%(2/36),LP组为17.5%(7/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DASH功能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TEN组VAS和DASH评分均显著优于LP组(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EN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LP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TEN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LP固定。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57-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髌上与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比较

    李钰军;吴振焕;朱英;潘月帆;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0±2.50)个月。两组恢复负重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髌下组(P<0.05)但相应术后时间点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术后残留矢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均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间术后残留冠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完成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相比之下髌上旁入路的临床结果更优。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62-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半髋与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邹毅;田家亮;冷华伟;张均泉;张玉峰;叶茂;

    [目的]比较半髋与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FNF患者90例,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半髋组(hemiarthroplasty, H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组(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半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全髋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4、8、12个月时,全髋组的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半髋组(P<0.05)。影像方面,半髋组双侧肢体长度差显著小于全髋组(P<0.05),但两组在偏-心距与髋臼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假体下沉2例、髋臼磨损3例、异位骨化1例,总发生率13.33%;而全髋组仅1例,为假体下沉,总发生率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全髋置换的临床结果优于半髋置换。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67-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否缝合关节囊

    耿晓林;张志昌;周庆兰;徐海斌;

    [目的]比较髋关节镜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是否缝合关节囊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采用关节镜下磨削股骨头颈凸轮骨赘或髋臼骨赘,并修复盂唇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52例患者,其中,28例术中修复关节囊,24例末修复关节囊。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缝合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缝合组(P<0.05),两组在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合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未缝合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髋内旋-外旋ROM,HHS、NAHS和HOS-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缝合组髋内旋-外旋ROM显著小于未缝合组(P<0.05),但是缝合组的HHS、NAHS和HO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未缝合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α角和CE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α角和C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缝合组髋关节退变征像显著轻于未缝合组(P<0.05)。[结论]关节下磨削股骨头颈凸轮骨赘或髋臼骨赘,并修复盂唇可有效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术中缝合关节囊可改善手术效果。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riGen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比较

    张军;武永刚;余磊;陈建新;

    [目的]比较TriGen肱骨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患者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58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0.52±6.78) min vs (91.50±8.01) min,P<0.05]、切口长度[(6.32±1.51) cm vs (12.52±1.73) cm,P<0.05]、术中失血量[(141.98±10.08) ml vs (224.91±12.67) ml,P<0.05]、住院时间[(9.33±1.82) d vs (12.47±2.38) d,P<0.05]和切口拆线时间[(12.43±1.78) d vs (15.38±2.35) d,P<0.05]均显著优于钢板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主动伤肩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前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肱骨颈干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均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TriGen髓内钉的医源性损伤明显小于锁定钢板。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7-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髓内钉与钢板固定股骨干陈旧性骨折比较

    贾瑞鹏;吴多庆;范忠诚;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固定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5月本院开放复位内固定股骨干陈旧性骨折96例成人患者,其中,50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4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髓内钉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均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髋伸屈ROM、膝伸屈ROM、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髓内钉组髋ROM和Harris评分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但髓内钉组膝ROM和HSS评分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髓内钉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和短缩畸形的矫正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陈旧性股骨干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2-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导向器椎弓根螺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

    周建国;段永壮;

    [目的]评价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在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椎弓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辅助置钉,38例采用常规C形臂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导向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导向器组螺钉置入准确度分级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可显著提高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置钉的准确性,提升手术效率。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7-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的对比

    杨柳;潘玉林;刘春枝;

    [目的]比较后路单侧部分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unilateral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UVCR),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82例。其中,44例患者接受PUVCR截骨,38例患者接受PSO截骨。[结果] PUVC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PSO组(P<0.05)。PUVCR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SO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PUVCR组的VAS评分[(2.28±0.52) vs (3.53±0.68),P<0.05]和JOA评分[(31.57±2.47) vs (24.39±2.46),P<0.05]均显著优于PSO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PI和PT显著减少(P<0.05),而LL和SS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各矢状面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PUVCR截骨优于PSO术。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9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弯角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的荟萃分析

    钟远鸣;万通;吴思贤;钟锡锋;吴卓檀;何炳坤;

    [目的]系统评价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 PC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bilateral-pedicle-approac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b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20年1月之前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PCVP与b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含428例患者,其中217例患者采用PCVP,211例采用bPVP。Meta分析结果显示:PCVP在术后VAS评分(MD=-0.12,95%CI-0.21~-0.04,P=0.005)、骨水泥渗漏率(RR=0.36,95%CI 0.18~0.75,P=0.006)、X线曝光次数(MD=-9.35,95%CI-10.68~-8.02,P<0.05)、骨水泥注入量(MD=-1.58,95%CI-1.89~-1.28,P<0.05)和手术时间(MD=-14.93, 95%CI-18.12~-11.73,P<0.05)方面均显著优于b PVP。[结论] PCVP在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优于bPVP。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9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局灶性关节软骨缺损外科治疗的研究现状

    陈有荣;林霖;颜昕;宋一凡;王信杰;陈则亦;范宝石;张继英;余家阔;

    局灶性关节软骨缺损在运动医学领域较为常见,通常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由于软骨无血管、缺乏内源性修复细胞的特点,其自愈能力有限,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发展为骨关节炎。手术一直是临床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主要手段,按照外科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姑息性手术、修复性手术、重建性手术和软骨替代性手术等四大类。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有关以上不同外科手段治疗局灶性软骨缺损的适应证、优势、局限性及远期疗效等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0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预防的研究进展

    王磊;刘军;

    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是指在正常骨组织以外的组织中出现骨形成。HO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髋部强直、男性、既往HO史。最常用分型是采用Brooker分型将其分为4个等级。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放疗或服用NSAIDs。放疗方案是术后一次性给予7 Gy的照射治疗。预防HO最常用的非甾体药物是消炎痛,布洛芬的疗效也得到了证实。选择性COX-2抑制剂预防HO效果显著,且副作用更小。症状性HO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HO或翻修性关节成形术。本文总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05-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研究进展

    周颐;向柄彦;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最有效措施之一,但胫骨假体的旋转对线不良可导致术后膝关节的长期慢性疼痛、胫股关节不稳定、假体无菌性松动、假体过度磨损,甚至关节脱位、垫片脱出等并发症。目前对于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参考轴以及胫骨假体位置的精准安放方法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方法有髓内定位、髓外解剖标志定位、自我形合技术、计算机导航技术、个性化3D打印技术,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内侧半月板损伤手术前后的三维步态分析

    胡滨;刘宁;袁鹏;冯杨;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的三维步态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损伤组为本院关节外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关节镜手术证实内侧半月板损伤的17例患者;健康组为同期招募的健康体检正常人17例。行三维步态特征分析,比较损伤组术前、损伤组术后,以及健康人三维步态数据。[结果]损伤组术前步长及步速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术前内收角度、内收外展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摆动相最大弯曲角度、支撑相最大伸展角度、承重期最大弯曲角度以及屈曲伸展ROM较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损伤组术后内收角度、内收外展ROM、支撑相最大伸展角度、承重期最大弯曲角度、屈曲伸展ROM较术前显著改善,但仍未达到正常范围(P<0.05)。损伤组各动力学参数均较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损伤组术后内收力矩第二峰值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后,虽然三维步态参数较术前有一定恢复,但是仍未能完全达到正常水平范围内,故术后仍需加强康复训练。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HDAC2转染对骨髓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晔;孙仁义;吕明;王鹏云;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istone deacetylase 2, HDAC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HDAC2-siRNA重组序列、阴性随机对照序列分别转入大鼠BMSCs,命名为HDAC2-si组和空载组,未做干预细胞为空白组,检测转染后各组HDAC2 mRNA表达量;诱导BMSCs成骨分化后,检测ALP活性及BGP分泌量、茜素红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2、SHH、IHH、Ptch1、Glis1蛋白表达量。[结果]转染后HDAC2-si组HDAC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前3组均无红色矿化结节,诱导后空白组和空载组出现红色矿化结节,HDAC2-si组矿化结节更多。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HDAC2-si组成骨诱导后HDAC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ALP活性、BGP分泌量及SHH、Ptch1、Glis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0.05),IHH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HDAC2表达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发挥促向成骨分化的作用。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19-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3D打印导向器辅助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

    宋辰光;王鑫众;李晋;张利恒;余家阔;罗浩;玄峰学;

    [目的]介绍3D打印辅助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3D打印导向器辅助镜下固定ACL胫骨撕脱骨折患者20例。按照术前CT扫描数据,建立伤膝3D模型,预演直接定位骨道位置,并设计打印相应的导向器。实际关节镜术中,采用3D打印导向器引导下建立骨道,引入缝线,对撕脱骨块编织复位固定。[结果]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转为阴性,术中出血量(59.35±6.10) ml、手术操作时间(46.74±6.52) min、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时间(39.69±2.55) d、骨折愈合时间(2.28±0.42) m。膝关节Lysholm评分由术前(40.26±3.15)显著提高至术后6个月(89.37±4.25)分(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镜下ACL胫骨撕脱骨折固定具有创伤小、精准性高、骨折块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操作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特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24-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导板辅助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杨凯;杨茂清;李佳佳;姜泽威;刘彬;吴瑞;姚树强;杨永军;周纪平;谭明生;

    [目的]介绍3D打印导板辅助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技术及体会。[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3例。术前CT三维重建,观察齿状突骨折情况,设计并打印导板。术中显露C_(2/3)椎间隙。安放3D打印导板,顺着导板上预设进针通道用骨钻打入1枚1 mm的导诊,穿过骨折线,顺导拧入1枚空心钉螺钉至齿状突近端,拧紧加压后透视见齿状突骨折复位良好。[结果]手术时间50~170 min,平均(82.17±6.32)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39.08±3.62) ml。透视3~7次,平均(4.22±0.21)次,其中定位透视1次,上完螺钉后透视1次,术中进钉时透视1到5次。共置入螺钉23枚,通过术后复查CT评估位置均为Neo评级0级。[结论]此3D打印导板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准确性。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28-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正>近日,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公布,全国各个学术行业申请的出版项目中标者共405项,其中资助自然科学、医学类出版项目49项,包括骨科类4个项目。由秦泗河教授牵头申报的"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丛书"(6部)中标。将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编辑,2022年底前出版。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膝关节脱位的早期评估与个性化处理

    仲鹤鹤;金瑛;吴术红;刘毅;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早期评估及个性化处理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24例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前评估膝关节韧带、血管损伤情况,2例腘动脉损伤者急诊手术修复血管。3例不可复性脱位患者急诊行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后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韧带重建术于伤后10~14 d进行,分别重建PCL、PLC和ACL。[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的抽屉试验、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拔号试验旋转角度均显著减少(P<0.05),而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P<0.05),IKDC评级显著改善(P<0.05)。[结论]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重视早期评估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其近期疗效满意。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KP和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饶海军;王德桂;黄兰兵;林学扬;李瑾;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60例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3口服,唑来膦酸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PKP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各项目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减小。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局部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可有效纠正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有利于恢复受损的椎体高度和脊椎生理曲度,提升生活质量。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6-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袁梅;孙悦;刘乔;杨一峰;汪鑫鹏;王正雷;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14例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联合组)。而另外14例仅采用常规PFNA固定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联合组的VAS、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内固定物松动等改变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效果。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9-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学特点

    康成为;蒲小兵;董长超;谭钢;晏兆魁;吴立雪;刘雷;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学特点及伤口修复方法。[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8月,对18例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并清创,行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8例伤口,11例为革兰氏阳性菌,7例为革兰氏阴性菌。经取出内固定装置后感染得到控制,6例缺损面积较大未能直接缝合,使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骨折愈合。[结论]内固定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建议早期取出内固定装置,如伤口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可考虑使用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2-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

    韩宏德;蒋家正;桑龙;陈文健;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5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4例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5~60岁,平均(51.74±9.26)岁。融合原因均为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髋融合,髋融合病程3~10年,平均(5.62±0.42)年。骨折原因为:跌伤7例,车祸伤5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2.82±0.44) 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年,平均(4.63±0.87)年。术后3 d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部无疼痛,无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85~100分,平均(94.86±4.67)分。至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无假体断裂、骨溶解、臼杯假体移位、股骨柄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5-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

    <正>由秦泗河、臧建成、焦绍锋、潘奇主编的《Lower Limb Deformities:Deformity Correc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中国第一部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本书分为18章,共18余万字,附精美图片2 656张,以临床常见与少见的下肢畸形残缺为主线,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到感觉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源性肢体畸形,以及成骨不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等分列,涵盖了100多个病种,所涉及的治疗主要基于Ilizarov技术、Paley矫形外科原则和秦泗河骨科自然重建理论、一路两线三平衡下肢矫形外科原则,包括了完整的临床思维、术前评价设计、技术理念、操作技巧和系统化的临床管理流程。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动脉损伤1例报告

    宣勇;吴迪;金韡;贾其余;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动脉损伤较罕见,相关报道较少,但是后果严重,处理不当甚至危机生命。现报道1例经后外侧入路THA术中旋股内侧动脉损伤病例,并对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8-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髋臼骨折术中髂骨体滋养孔大出血1例

    刘伟;赵劲民;程建文;杨志;

    <正>骨盆毗邻众多动脉、静脉,骨质血供丰富,滋养血管经滋养孔进入骨质。骨折后滋养血管断裂出血,血液丢失量差异较大,严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骨盆深部的滋养孔大出血较少见,处理经验及相关报道甚少。本文报告一例髋臼骨折术中髂骨体滋养孔活动性出血的处理,以期为今后临床需要提供参考。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50-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会迅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骨质疏松防治教育学组和规培基地成立大会暨0VCF学术论坛胜利召开

    <正>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省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骨质疏松防治教育学组和规培基地成立大会暨0VCF专题学术论坛于2021年5月21-22日在昆明市胜利召开,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磊教授和郭秀婷秘书长,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银和平教授,云南省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宋超院长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60余名专家同道。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

    <正>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学术活动;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肢残康复专业人员学术及诊疗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残疾人康复任务;3、积极推广国内外肢体残疾康复的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同国内外有关学术组织和专家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咨询活动,指导肢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5、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会刊和有关资料,及时传递肢体残疾康复医学信息。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