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泽文;魏代好;李志忠;张昊;杨开杰;安维军;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钛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 TEN)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LP)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患者76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6例采用闭合复位TEN固定,40例采用切开复位LP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TEN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手术失血量均显著优于LP组(P<0.05),TEN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LP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总并发症发生率,TEN组为5.56%(2/36),LP组为17.5%(7/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DASH功能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后各时间点,TEN组VAS和DASH评分均显著优于LP组(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间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EN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LP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TEN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LP固定。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57-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钰军;吴振焕;朱英;潘月帆;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0±2.50)个月。两组恢复负重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髌下组(P<0.05)但相应术后时间点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术后残留矢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均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间术后残留冠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完成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相比之下髌上旁入路的临床结果更优。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62-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邹毅;田家亮;冷华伟;张均泉;张玉峰;叶茂;
[目的]比较半髋与全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FNF患者90例,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半髋组(hemiarthroplasty, H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组(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半髋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全髋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4、8、12个月时,全髋组的Harris评分、伸-屈ROM和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半髋组(P<0.05)。影像方面,半髋组双侧肢体长度差显著小于全髋组(P<0.05),但两组在偏-心距与髋臼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组假体下沉2例、髋臼磨损3例、异位骨化1例,总发生率13.33%;而全髋组仅1例,为假体下沉,总发生率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全髋置换的临床结果优于半髋置换。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67-1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耿晓林;张志昌;周庆兰;徐海斌;
[目的]比较髋关节镜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是否缝合关节囊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骨科采用关节镜下磨削股骨头颈凸轮骨赘或髋臼骨赘,并修复盂唇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合并盂唇损伤52例患者,其中,28例术中修复关节囊,24例末修复关节囊。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缝合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缝合组(P<0.05),两组在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合组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未缝合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髋内旋-外旋ROM,HHS、NAHS和HOS-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缝合组髋内旋-外旋ROM显著小于未缝合组(P<0.05),但是缝合组的HHS、NAHS和HO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未缝合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α角和CE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α角和CE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缝合组髋关节退变征像显著轻于未缝合组(P<0.05)。[结论]关节下磨削股骨头颈凸轮骨赘或髋臼骨赘,并修复盂唇可有效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术中缝合关节囊可改善手术效果。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2-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军;武永刚;余磊;陈建新;
[目的]比较TriGen肱骨髓内钉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患者采用TriGen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58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70.52±6.78) min vs (91.50±8.01) min,P<0.05]、切口长度[(6.32±1.51) cm vs (12.52±1.73) cm,P<0.05]、术中失血量[(141.98±10.08) ml vs (224.91±12.67) ml,P<0.05]、住院时间[(9.33±1.82) d vs (12.47±2.38) d,P<0.05]和切口拆线时间[(12.43±1.78) d vs (15.38±2.35) d,P<0.05]均显著优于钢板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主动伤肩活动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前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肱骨颈干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均可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TriGen髓内钉的医源性损伤明显小于锁定钢板。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77-1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瑞鹏;吴多庆;范忠诚;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固定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5月本院开放复位内固定股骨干陈旧性骨折96例成人患者,其中,50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4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期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髓内钉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均显著早于钢板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髋伸屈ROM、膝伸屈ROM、Harris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髓内钉组髋ROM和Harris评分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但髓内钉组膝ROM和HSS评分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影像学方面,末次随访时,髓内钉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和短缩畸形的矫正均显著优于钢板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陈旧性股骨干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2-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国;段永壮;
[目的]评价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在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椎弓钉固定寰枢椎骨折脱位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辅助置钉,38例采用常规C形臂透视辅助置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导向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导向器组螺钉置入准确度分级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标杆型3D打印导向器可显著提高寰枢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置钉的准确性,提升手术效率。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87-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杨柳;潘玉林;刘春枝;
[目的]比较后路单侧部分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unilateral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UVCR),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82例。其中,44例患者接受PUVCR截骨,38例患者接受PSO截骨。[结果] PUVC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PSO组(P<0.05)。PUVCR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SO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PUVCR组的VAS评分[(2.28±0.52) vs (3.53±0.68),P<0.05]和JOA评分[(31.57±2.47) vs (24.39±2.46),P<0.05]均显著优于PSO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PI和PT显著减少(P<0.05),而LL和SS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各矢状面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矫正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PUVCR截骨优于PSO术。
2021年12期 v.29;No.518 109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仲鹤鹤;金瑛;吴术红;刘毅;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早期评估及个性化处理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诊治的24例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前评估膝关节韧带、血管损伤情况,2例腘动脉损伤者急诊手术修复血管。3例不可复性脱位患者急诊行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后交叉韧带重建+内侧副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韧带重建术于伤后10~14 d进行,分别重建PCL、PLC和ACL。[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24例患者的抽屉试验、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拔号试验旋转角度均显著减少(P<0.05),而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P<0.05),IKDC评级显著改善(P<0.05)。[结论]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重视早期评估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其近期疗效满意。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2-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饶海军;王德桂;黄兰兵;林学扬;李瑾;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结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60例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3口服,唑来膦酸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接受PKP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各项目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项目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减小。末次随访时,唑来膦酸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局部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可有效纠正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有利于恢复受损的椎体高度和脊椎生理曲度,提升生活质量。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6-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袁梅;孙悦;刘乔;杨一峰;汪鑫鹏;王正雷;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14例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联合组)。而另外14例仅采用常规PFNA固定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联合组的VAS、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内固定物松动等改变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效果。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39-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康成为;蒲小兵;董长超;谭钢;晏兆魁;吴立雪;刘雷;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学特点及伤口修复方法。[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8月,对18例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并清创,行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8例伤口,11例为革兰氏阳性菌,7例为革兰氏阴性菌。经取出内固定装置后感染得到控制,6例缺损面积较大未能直接缝合,使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骨折愈合。[结论]内固定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建议早期取出内固定装置,如伤口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可考虑使用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2-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宏德;蒋家正;桑龙;陈文健;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5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4例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5~60岁,平均(51.74±9.26)岁。融合原因均为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髋融合,髋融合病程3~10年,平均(5.62±0.42)年。骨折原因为:跌伤7例,车祸伤5例。外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2.82±0.44) 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年,平均(4.63±0.87)年。术后3 d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髋部无疼痛,无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85~100分,平均(94.86±4.67)分。至末次随访,骨折均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假体松动,无假体断裂、骨溶解、臼杯假体移位、股骨柄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融合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
2021年12期 v.29;No.518 1145-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