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欢迎订阅2021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正>《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4年3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是我国骨科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2)学术诚信承诺书: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承诺稿件内容为自己的工作,并由本人撰写,不存在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行为;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无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无编造数据资料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无不当署名等情况;承诺研究数据及结果真实、可靠,为作者原创。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复杂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

    潘品;宋凯;姚尧;徐志宏;张晓峰;蒋青;

    [目的]研究复杂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概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197例行复杂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DVT形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中,12例术后证实发生DVT,且均为肌间DVT,发生率为6.10%。单项因素比较表明:DVT组年龄显著大于非DVT组(P<0.05),DVT组术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VT组(P<0.05), DVT组右侧比率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DVT组H-胆固醇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术前D-二聚体(OR=1.863,95%CI 1.106-3.140,P=0.021)是DVT的危险因素,而左侧手术(OR=0.074,95%CI 0.008-0.647,P=0.021)是DVT的保护因素。[结论]复杂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6.10%,均位于肌间静脉,较高的术前D-二聚体及右侧手术是复杂全髋置换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49-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

    苗卫华;王宏;李康;

    [目的]比较单纯测量截骨与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8年8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采用单纯测量截骨技术,59例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截骨组股骨内后髁截骨量显著大于测量截骨组[(9.84±1.12) mm vs (8.79±0.72) mm,P<0.05],而联合截骨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显著低于测量截骨组(3.39%vs 15.79%, P<0.05)。术后1个月联合截骨组膝关节KSS评分[(72.22±7.85) vs (68.23±8.10),P<0.05]和膝伸屈活动度(ROM)[(103.78±7.93)°vs (99.84±7.56)°,P<0.05]均显著优于测量截骨组,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KSS评分和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TPA、PTS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技术能够获得更适当的膝关节屈曲间隙,减少软组织松解,并改善术后早期功能。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54-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枕颈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苏文;杨金华;沈忆新;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枕颈融合术的33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吞咽困难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是否出现吞咽困难作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术后与术前枕颈角(occipital-cervical 2 angle,O-C_2)的差值d O-C_2与口咽部气道最窄距离(the narrowest oropharyngeal airway space,n PAS)差值(dn PAS)及和差值变化率(dn PAS%)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发生率为15.15%,其中轻度吞咽困难2 例,中度吞咽困难3例。单项因素比较,吞咽困难组的d O-C_2和dn PAS显著低于非吞咽困难组(P<0.05),但是两组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BMI、Pre O-C_2、Pren PAS、Pre C_(2~7)、Po O-C_2、Pon PAS、Po C_(2~7)和d C_(2~7)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dn PAS (OR=0.425,P=0.038)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earson线性分析结果显示,dn PAS与d O-C_2呈正相关性(r=0.806,P<0.001),dn PAS%与d O-C_2呈正相关性(r=0.460,P<0.001)。[结论]吞咽困难是枕颈融合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n PAS增大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吞咽困难。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59-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危险因素分析

    王丹;蔡贤华;徐峰;蒋欣浩;黄威;袁彪;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92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住院天数、支具佩戴时间、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笼架置入深度、椎弓根钉棒稳定情况、椎间隙前凸角恢复情况纳入分析,采用单项因素与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笼架后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629例患者中,发生笼架移位的23例,占3.32%。单项因素分析表明:与未后移组相比,后移组年龄大、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短、椎间盘突出症比率低、骨质疏松比率高、激素使用比率高、超重比率高、双节段融合比率高、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比率高、术后前凸角恢复不良比率高、术后笼架置入深度不良比率高、术后椎弓根钉棒系统稳定不良比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表明:术后佩戴支具时间是笼架后移的保护因素(OR=0.374,P<0.001)。而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OR=263.109,P<0.001),笼架置入深度不良(OR=27.931,P<0.001),骨质疏松症(OR=13.609,P=0.007)和超重(OR=8.133,P=0.038)是笼架后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笼架后移由多因素导致。骨质疏松、超重、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不良、笼架置入深度不良和术后佩戴支具时间为笼架后移独立影响因素。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64-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勾瑞恩;母心灵;崔京福;曹珺;

    [目的]探讨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16例,采用ACDF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VAS评分、NDI指数、ASIA分级情况,评估手术前后颈椎生理曲度、骨折愈合率、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92.30±8.16) min;术中出血量(71.63±4.37) ml;术后引流量(30.2±2.42) ml。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6.32±4.6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1±0.69)分显著减少至术后24个月时(1.08±0.13)分(P<0.05);NDI指数由术前(24.82±1.96)%显著降低至末次随访时(4.88±2.35)%(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C_2/C_3椎间隙骨性融合,颈椎生理前凸正常。[结论] ACDF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创伤小、出血少,能恢复颈椎的力学结构和生理功能,疗效肯定。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69-1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两种入路后凸成形术

    孙育良;熊小明;万趸;邓轩赓;石华刚;宋偲茂;顾韬;侯伟;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s, OVB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本院采用PKP术治疗的105例无神经脊髓损伤的OVB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0例采用单侧横突-椎弓根入路PKP治疗(单侧组),5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双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在手术时间[(35.68±8.04) min vs (41.84±9.58) 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16.82±1.90)次vs (19.07±2.19)次,P<0.05]及骨水泥注射量[(4.54±0.88) ml vs (5.00±0.88) ml,P<0.05]均显著小于双侧组。术后随访12~34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面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PKP治疗OVBF的疗效相似,但单侧横突-椎弓根入路PKP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射线暴露次数、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等优势。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73-1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ustilo Ⅲ C型下肢毁损伤的保肢治疗策略

    单贵霖;王根;孙圣亮;李飞;王剑利;

    [目的]探讨Gustilo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保肢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GustiloⅢC型严重下肢毁损伤行保肢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胫腓骨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4例,股骨髁间骨折4例。依据患者全身与局部条件选择个性化救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急诊修复血管。9例患者一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21例患者进行外固定架固定。12例一期直接缝合创面,18例采用VSD负压吸引敷料覆盖一期创面,二期直接缝合5例,游离植皮5例,皮瓣覆盖8例,所有皮瓣均成活。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坏死和累及全身的严重感染。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32±1.34)个月。随着时间推移,30例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膝、踝关节ROM均显著增加(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因肢体功能丧失或慢性持续感染而行截肢术。至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均愈合。[结论]对于GustiloⅢC型严重下肢毁损伤,若能充分的进行术前评估并个性化及时手术处理,在骨关节固定的同时,更重视软组织覆盖修复的方法选择,可大大提高保肢成功率,并获得较满意患肢功能。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78-1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骨折的危险因素

    韩森东;余智;吴小涛;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AS患者80例,依据影像检查确定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将患者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单因素比较两组各项指标。以是否发生骨折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的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36例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占45.00%。单项因素分析,骨折组年龄显著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跌倒创伤史比率显著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病程显著长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BASRI评分(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adiology index, BASRI)分数显著大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但是,两组间性别构成、BMI、CRP和ES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外伤(OR=2.338,P=0.014),年龄(OR=1.783,P=0.05),病程(OR=1.421,P=0.011),BASRI评分(OR=2.226,P=0.08)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腰椎BMD (OR=0.247,P=0.003)是骨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外伤、年龄大、病程长、BASRI评分高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腰椎BMD高是骨折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82-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钩钢板与空心螺钉固定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的比较

    刘宇航;王建华;

    [目的]比较钩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4月,本科手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Ⅰ区骨折患者3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6例采用开放复位钩钢板内固定(钩板组),16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螺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腓肠神经损伤钩钢板组1例,螺钉组2例,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无严重不良后果。钩板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大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32±1.65)个月。钩板组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螺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AOFAS中前足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时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和AOF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钩板组骨折复位质量与螺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螺钉组(P<0.05)。[结论]与螺钉相比,钩钢板固定第五跖骨基底Ⅰ区骨折可靠性更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86-1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骑缝钉与微钢板内固定跖骨颈骨折的比较

    李建鹏;尹梦帆;陈玉宏;高翔;

    [目的]比较骑缝钉与微钢板内固定治疗跖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第2~5跖骨颈骨折36例患者的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8例采用骑缝钉固定,18例采用微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骑缝钉组切口总长度[(2.54±1.87)cm vs (3.98±1.23) cm,P<0.05]和术中失血量[(5.47±2.31) ml vs (8.21±3.18) ml,P<0.05]均显著优于微钢板组(P<0.05)。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两组在恢复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AOFAS中前足评分和跖屈-背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骑缝钉组的跖屈-背伸ROM显著大于微钢板组[(70.26±8.12)°vs (64.25±7.81)°,P<0.05]。影像方面,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骑缝钉固定治疗第2~5跖骨颈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可减少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91-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后倾角:系统性文献综述

    吴升辉;梅炯;

    在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后倾角过大将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对于该角度的临床研究方法各异,结果也不尽一致。为较为全面了解后倾角对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旨在探究股骨头后倾角在非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预后价值及存在问题。

    2021年14期 v.29;No.520 1295-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在矫形器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郑坤;宋艳;邓迁;王文豪;鲁德志;魏浩馨;王金武;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近些年来海内外"快速制造"领域研究的重点。3D打印技术因具有成本低、生产时间快和效率高等优点,已广泛运用于各个医学领域。目前,在矫形器领域有各种类型的3D打印矫形器出现并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对3D打印在矫形器制作方面常用的几种打印技术的原理、打印材料与参数、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概述。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00-1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王杰;张强;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骨关节疼痛、全身乏力、高烧(波浪热)和出汗等。布鲁氏杆菌常常侵犯骨关节系统,尤其是脊柱,腰椎是最常受累的部位,造成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脊柱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误诊误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对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04-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侧支撑的力学分析

    鲁成军;高旭;韩亮;池玉磊;高升;梁彦虎;田荣华;吴彬;孟纯阳;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分析3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阳性、中性及阴性支撑下的稳定性差异。[方法]使用SYNBONE人工股骨标准试验骨分别制作A1.1/A2.1/A3.2 3种粗隆间骨折模型,并使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固定,根据不同的复位状态分为阳性、中性及阴性支撑组,通过静态轴向压缩试验分析在不同载荷下的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以及模型轴向刚度值。[结果] A1.1型骨折阳性及中性支撑模式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均小于阴性支撑,且前2模式的轴向刚度均大于阴性支撑模式(P<0.05)。A2.1型骨折股骨近端下沉位移依次为:阳性支撑<中性支撑<阴性支撑;刚度依次为阳性支撑>中性支撑>阴性支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2型骨折中性支撑组位移显著小于阳性支撑及阴性支撑,而刚度显著大于后两者(P<0.05)。[结论]内侧皮质阳性支撑可视为A1.1和A2.1型粗隆间骨折的最优复位状态,而A3.2型反粗隆间骨折应最大程度获得解剖复位中性支撑。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08-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3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沉默LncRNA TUG1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邵林;李同相;肖睿;王冰玲;邓焰军;

    [目的]探讨沉默LncRNA TUG1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骨肉瘤细胞HOS、放射抵抗的骨肉瘤细胞HOS-R中TUG1与miR-328-3p的表达量;采用不同方式检测沉默TUG1与miR-328-3p过表达对HOS-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TUG1的靶基因miR-328-3p;沉默TUG1对HOS-R细胞中miR-328-3p表达量的影响;HOS-R细胞凋亡率;抑制miR-328-3p联合沉默TUG1对HOS-R细胞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与hFOB 1.19细胞相比,TUG1在HOS与HOS-R细胞中表达量较高(P<0.05),miR-328-3p的表达量显著较低(P<0.05),且在HOS-R细胞中显著低于HOS细胞(P<0.05);沉默TUG1或过表达miR-328-3p显著降低HOS-R细胞存活分数(P<0.05);并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TUG1可吸附miR-328-3p并调节其表达水平;抑制miR-328-3p联合沉默TUG1可逆转沉默TUG1对HOS-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增强作用。[结论]本研究表明LncRNA TUG1可通过靶向调控miR-328-3p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存活,从而增加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13-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脊柱截骨矫形学》出版发行

    <正>由田慧中、马原、解京明、王迎松主编的《Spinal Osteotomy Orthopaedics》 2021年已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981-16-1386-9、ISBN 978-981-16-1387-6 (e Book)。《脊柱截骨矫形学》主要研究和介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该书的出版扩大了截骨矫形术的应用范围,使截骨矫形术配合置入器械内固定的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拓宽,解决了以往单纯器械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脊柱截骨术在矫正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中更进一步被脊柱外科同道们认可。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

    <正>由秦泗河、臧建成、焦绍锋、潘奇主编的《Lower Limb Deformities:Deformity Correc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中国第一部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本书分为18章,共18余万字,附精美图片2 656张,以临床常见与少见的下肢畸形残缺为主线,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到感觉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源性肢体畸形,以及成骨不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等分列,涵盖了100多个病种,所涉及的治疗主要基于Ilizarov技术、Paley矫形外科原则和秦泗河骨科自然重建理论、一路两线三平衡下肢矫形外科原则,包括了完整的临床思维、术前评价设计、技术理念、操作技巧和系统化的临床管理流程。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Illizarov牵拉与截骨融合分期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郭宝磊;侯宝贤;赵春丽;孙齐明;张圣卿;

    [目的]介绍Illizarov牵拉与截骨融合分期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18例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跟骨体部截骨,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逐步牵拉,延长跟骨和矫正畸形,二期行跟骨外侧壁多余骨质切除,距下关节融合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时间(22.17±3.64)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46~92分,平均(81.17±10.29)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2例,良13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3.33%。所有患者足外形恢复良好,能穿普通鞋。影像方面,术后所有患者跟骨高度均得到了恢复,纠正了跟骨内翻。B?hler角由术前的平均(-3.11±7.26)°,恢复到平均(29.94±3.54)°(P<0.05);Gissane角由术前的平均(92.17±12.73),恢复到平均(121.33±8.75)°(P<0.05)。[结论] Ilizarov外固定架分期治疗严重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是一种可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恢复跟骨的形态,术后功能良好。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19-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压应力刺激治疗四肢长骨萎缩性骨不连

    杜全红;谷燕燕;于文海;隋海明;

    [目的]介绍通过外固定支架对骨折断端行张-压应力刺激治疗萎缩性骨不连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4年6月—2018年4月采用张-压应力刺激治疗萎缩性骨不连13例。采用微创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但不处理骨折端,安装或调整原有外固定架。通过外固定支架施加张应力,而后压应力周期性刺激骨断端,1 mm/d,分4次完成。[结果] 11例通过一次张-压应力刺激后骨折愈合,1例骨段滑移断端不愈合通过两次张-压应力刺激后骨折愈合,1例合并肢体短缩,在骨不连愈合后行骨端截骨肢体延长纠正肢体短缩。骨不连愈合时间6.50~13.70个月,平均(10.06±2.04)个月。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8.30~15.60个月,平均(12.91±2.29)个月。采用Paley骨不连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6.92%。[结论]萎缩性骨不连断端间纤维骨痂有成骨潜能,通过张-压应力刺激能有效激发纤维骨痂的成骨活性。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23-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腰椎管狭窄症经关节突减压术后新发腰腿痛的原因

    丁浩;金新蒙;杭栋华;傅泽泽;王雷;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管狭窄症经关节突减压手术后新发腰腿痛的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腰椎管狭窄经关节突减压术后新发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5例患者中,术后新发疼痛53例,占6.67%。其中,因停用激素致神经根水肿21例、早期感染3例、压迫股外侧皮神经4例、下肢静脉血栓6例、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3例、椎间融合器移位2例、关节突周围脊神经后支刺激5例、椎管内血肿3例、骶髂关节炎6例。本组5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随时间推移,VSA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确定术后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及时处理,对于促进快速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27-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髋臼组件在髋臼松动骨缺损翻修的应用

    李科伟;王爱国;王少华;魏瑄;侯颖周;曹耀威;杨帅;

    [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髋臼垫块和臼杯在髋关节翻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7月—2019年7月,采用个性化3D打印模型术前规划,术中应用3D打印金属垫块和臼杯翻修治疗30例髋臼松动并骨缺损患者。总结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5~4年,平均(2.58±0.92)年,术后30例患者功能均达到满意恢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30例患者术后髋旋转中心均达到良好恢复,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结论]个性化3D打印垫块和臼杯,可个性化的匹配髋臼松动与骨缺损情况,优化手术操作,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30-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疏导

    荀琳;刘敏;李娜;孙玉;蒋孝芳;柴可心;王杨;周乐;汪鑫鹏;王正雷;

    [目的]探讨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的疏导方法及效果。[方法]调查分析66例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问题,采取个体化的心理疏导。[结果] 66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患者住院的时间推移,6个项目的心理问题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入院时相比,术前66例患者的恐惧终生致残、恐惧并发症发生、自悲感、依赖心理、迷信心理和总分显著改善(P<0.05);出院前所有上述6项评分均进一步显著改善(P<0.05)。[结论]做好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分析及疏导对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消除手术恐惧、配合治疗,主动积极参与手术后康复过程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Volkmann结节骨折两种透视定位置钉比较

    杨思宇;郑益钒;汪国栋;刘曦明;

    [目的]比较Volkmann结节骨折螺钉内固定两种透视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20年7月本科收治的55例Volkmann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轴位组21例采用螺钉轴位透视以及踝关节正侧位进行验证,传统组34例采用踝关节正侧位以及其他体位透视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CT复查验证螺钉是否进入后下胫腓关节并记录,比较两组置钉准确率。[结果]轴位组手术时间(2.49±0.52) h,术中出血量(65.71±26.19)ml,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22.57±2.66)次;传统组手术时间(2.46±0.11) h,术中出血量(70.88±35.11) ml,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23.74±2.93)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组(100%vs79.4%,P<0.05)。[结论]轴位透视法指导后踝骨折切开复位置钉,更安全,置钉准确率更高。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36-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戈谢病双侧全髋关节置换1例报告

    焦强;张志强;王斌;张国豪;

    <正>戈谢病(Gaucher disease, GD)是一种较常见的溶酶体储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葡萄糖脑苷脂沉积病。是由于患者巨噬细胞内缺乏溶酶体葡萄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 GBA),致使葡萄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溶酶体内大量聚积,形成"戈谢细胞",从而引起以显著肝脾肿大、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40-1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髂腰肌巨大囊肿1例报告

    闫新彪;孙洪江;高书明;辛大森;程才;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72岁,因左侧腹股沟区肿物3个月入院。患者20年前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出现全身抽搐,之后出现左足下垂表现。10年前因外伤致左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左侧髋关节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如鸡蛋大小,起初无明显不适,未给予特殊处理,之后患者自觉肿物逐渐增大,且逐渐出现左侧髋关节屈曲困难,休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诊治来本院。入院查体:患者跛行步态,左侧髋关节外侧可见约10 cm长手术切口瘢痕,双下肢不等长,左侧腹股沟区可见明显肿物凸起,大小约8 cm×6 cm×6 cm,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43-1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残助残 放心梦想

    <正>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下,广泛团结与肢体残疾康复有关的矫形外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宗旨:根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团结广大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同仁,坚持全面康复观点,推动康复医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医学,促进肢体残疾康复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任务:1、围绕国家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学术活动;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肢残康复专业人员学术及诊疗水平,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残疾人康复任务;3、积极推广国内外肢体残疾康复的新理论、新技术,加强同国内外有关学术组织和专家的联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咨询活动,指导肢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5、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会刊和有关资料,及时传递肢体残疾康复医学信息。

    2021年14期 v.29;No.520 1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