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脊柱内镜术早期并发症分析

    赵红卫;刘丰平;皮闻森;罗茗刈;卢斌;

    [目的]比较两种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并发症,总结原因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0例。其中,130例采用椎间盘镜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210例采用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与不良事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逻辑回归分析探讨PTED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40例中,共发生并发症48例,总发生率为14.12%(48/340)。并发症发生的频度依次为:下肢感觉异常或加重(7.65%)>硬脊膜损伤(2.94%)>硬膜外血肿形成(0.88%)>手术节段错误(0.29%)、器械断裂(0.29%)、类脊髓高压综合征(0.29%)以及休克(0.29%)。MED组硬脊膜损伤发生率(5.38%)显著高于PTED组(1.43%)(P<0.05);而MED下肢感觉异常或加重发生率(3.08%)显著低于PTED组(10.48%)(P<0.05)。逻辑回归表明:高龄(OR=1.877,P<0.05)、术前感觉异常程度重(OR=2.879,P<0.05)、低位(L5S1)突出节段(OR=4.598,P<0.05)、突出位置为极外侧型(OR=2.110,P<0.05)以及病变类型为脱出型(OR=1.667,P<0.05)是PTED术后发生下肢感觉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MED术应着重关注硬脊膜损伤,而PTED术应关注术后下肢感觉异常。患者年龄大、术前感觉异常程度重、L5S1突出节段、极外侧型突出、脱出型病变为PTED术下肢感觉异常加重的危险因素。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29-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经皮内镜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腰椎滑脱

    朱广铎;镐英杰;于磊;刁文博;张盼可;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I度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56例Ⅰ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25例行PE-PLIF,31例患者行MISTLIF。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PLIF组手术时间更长,但切口更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地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 PE-PLIF组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P<0.05),末次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腿痛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椎前凸角(LL)、滑脱角(SA)、滑脱率(SP)及椎间隙高度(DH)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分级及融合器沉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S-TLIF相比较,PE-PLIF治疗Ⅰ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时间长,但操作切口更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地及住院时间更短,且早期腰痛改善更为明显。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34-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病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是否切除C3椎板

    席俊伟;高山;耿洋;李张;肖鹏;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切除与保留C_3椎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其中,31例术中切除C_3椎板(切除组),25例术中保留C_3椎板(保留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保留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JOA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切除组的JOA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保留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7)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切除组C_(2~7)矢状垂线(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无显著变化(P>0.05),而保留组C_(2~7)SVA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切除组的C_(2~7)SVA显著小于保留组(P<0.05)。[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C_3椎板切除能够增加颈椎的前向稳定性,减小传统术式对颈椎矢状面力线的影响。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40-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退变性腰椎侧弯腹部大血管与椎体位置测量

    王军;刘玉芹;刘超;王俊英;樊学英;周忠水;

    [目的]测量比较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腹部血管位置变化,为手术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7月,29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侧弯方向分为左侧组16例,右侧组13例。此外,32例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脊柱X线片和CT检查,测量主动脉-椎体角度(AAVB-A)、主动脉-椎体距离(AAVB-D)和左侧手术窗宽度(SWW),以及下腔静脉-椎体角度(IVCVB-A)、下腔动脉-椎体距离(IVCVB-D)。[结果]三组的AAVB-A角均自L_1至L_4显著减小(P<0.05),在L_(2、3)平面,左侧组显著小于右侧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的AAVB-D均自L_1至L_4显著增加(P<0.05);在L_2和L_3平面,左侧组显著大于右侧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的SWW在L_1至L_4平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L_2、L_3平面,SWW由大至小依次为左侧组>对照组>右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IVCVB-A和IVCVB-D自L_1至L_4增大(P<0.05),对照组各平面间IVCV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_1至L_4各平面,三组间IVCVB-A和IVCVB-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退变性脊柱侧凸腹部血管与椎体位置关系的测量为手术提供直观模型,左侧弯顶椎区腹主动脉椎前间隙及手术窗较大。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44-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侧与外侧微创钢板固定胫骨螺旋骨折伴后踝骨折

    王传鑫;孟德弘;张君;李壮;李景银;马亮;

    [目的]比较内侧与外侧微创钢板固定胫骨螺旋骨折伴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64例胫骨螺旋骨折伴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按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内侧钢板空心钉固定,32例采用外侧钢板空心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侧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外侧组(P<0.05)。64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踝屈伸ROM,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踝屈伸ROM、AOF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与外侧钢板联合空心螺钉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胫骨螺旋骨折伴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相比之下,内侧钢板手术创伤更小。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53-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辅助螺钉内固定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

    路磊;李朋;宋财;

    [目的]评价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螺钉内固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2019年12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9例采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螺钉内固定(3D组);另外39例采用传统徒手空心螺钉内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3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透视次数、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随访时间12~43个月,平均(22.47±5.84)个月。3D组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3D组VAS、AO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跟骨B?hler角显著增加(P<0.05),而Gissane角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3D组的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导向器辅助螺钉内固定技术显著改善了Sanders Ⅱ和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59-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腓肠肌腱膜松解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

    杜瑞;邓明明;付炳金;杨佳林;赵永杰;朱晓东;孙广超;

    [目的]评价腓肠肌腱膜松解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本科治疗的40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20例行腓肠肌腱膜松解术治疗(手术组),20例行体外冲击波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保守组)。比较两组“第1步”VAS、AOFAS评分和踝背伸活动度(ROM)。[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各组相应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手术组治疗后行走第1步的VAS、AOFAS评分和踝背伸ROM持续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保守组治疗后1个月时行走第1步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AOFAS评分和踝背伸ROM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保守组行走第1步VAS评分再次显著增加(P<0.05),AOF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踝关节背伸ROM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间行走第1步VAS、AOFAS评分和踝背伸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组行走第1步VAS、AOFAS评分和踝背伸ROM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无神经损伤、复杂性局部疼痛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无足弓塌陷、提踵力量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腓肠肌腱膜松解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体外冲击波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64-1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严查代写代投稿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通告

    <正>近期本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不断发现有涉嫌代写、代投的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部正常的工作秩序。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正当权益,本刊郑重声明如下:本刊坚决反对由第三方代写、代投、代为修改稿件的行为。自即日起,凡投给本刊的所有稿件必须是作者亲自撰写的,稿件内容和所留作者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在稿件处理过程中,本刊的同行评议专家和编辑人员将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脊柱截骨矫形学》出版发行

    <正>由田慧中、马原、解京明、王迎松主编的《Spinal Osteotomy Orthopaedics》 2021年已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981-16-1386-9、ISBN 978-981-16-1387-6 (e Book)。《脊柱截骨矫形学》主要研究和介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该书的出版扩大了截骨矫形术的应用范围,使截骨矫形术配合置入器械内固定的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拓宽,解决了以往单纯器械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脊柱截骨术在矫正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中更进一步被脊柱外科同道们认可。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

    <正>由秦泗河、臧建成、焦绍锋、潘奇主编的《Lower Limb Deformities:Deformity Correction and Function Reconstruction》中国第一部英文版《下肢畸形外科》出版。本书分为18章,共18余万字,附精美图片2 656张,以临床常见与少见的下肢畸形残缺为主线,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脊柱裂后遗下肢畸形、创伤后遗症到感觉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源性肢体畸形,以及成骨不全、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全髋关节置换术脊柱-骨盆-髋关节矢状面关系

    卜聿凡;黄广鑫;赵畅;

    Lewinnek安全角度范围一直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置入安放位置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随着发生在该范围内脱位病例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对于Lewinnek安全角度是否适用于所有髋关节置换患者产生疑惑。近年来研究发现脊柱和骨盆在矢状面上的代偿关系会影响以骨盆为载体的髋臼方向。脊柱-骨盆-髋关节矢状面关系的研究提示应从矢状面角度更进一步理解髋关节功能并认识安全置入髋臼假体的新理念,尽量减少臼缘磨损、撞击、脱位等并发症。本文将就近年来对脊柱-骨盆-髋矢状面关系及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进行综述。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69-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的椎旁肌病理改变研究进展

    李君禹;张蕊;郑丹枫;张英爽;于淼;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多个节段椎体旋转并伴有侧向弯曲的三维脊柱畸形。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等不同类型。椎旁肌的病变在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中一直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不同类型脊柱侧凸的椎旁肌病理学改变有所异同。笔者就其中主要几类脊柱侧凸的椎旁肌病理相关研究展开综述,强调了椎旁肌活检病理分析的重要价值,为临床准确脊柱侧凸分类及探索脊柱侧凸的病因提供参考。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74-1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枕颈融合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岩;谭明生;

    枕颈不稳是由各类病理原因导致的可危及生命的枕颈区域不稳定和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尽快重建枕颈部位正常解剖关系和恢复其稳定性至关重要。从自体腓骨移植融合以来,此区域手术报道逐渐增多,枕颈固定理念及技术迅速发展,然而各类手术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并且考虑到其复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结构,枕颈区域融合仍需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枕颈融合的相关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79-1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miRNA-蛋白组学联合分析

    黄世金;张颖;韩超;刘成业;秦崇臻;卢瑶瑶;柴玉娜;

    [目的]通过联合miRNA芯片与蛋白组学技术考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IONFH)患者外周血特异性miRNAs调控的差异化蛋白,旨在探讨TIONFH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在前期TIONFH转录组学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数据库对已筛选并验证的8个特异性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通过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将miRNAs靶基因与蛋白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上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609个,下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37个;蛋白组学鉴定出共11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P<0.05)。蛋白组和miRNA数据关联分析表明:hsa-miR-7i-5p、hsa-miR-16-2-3p、hsa-miR-320a和hsamiR-93-5p共同靶向的VDAC1分子,hsa-miR-16-2-3p和hsa-miR-25-3p共同靶向的PSMD14分子,hsa-miR-7i-5p和hsamiR-320a共同靶向的PRPS14分子,以及hsa-miR-25-3p靶向的MPP1分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miRNAs对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结论] Hsa-miR-7i-5p、hsa-miR-16-2-3p等特异性miRNAs可能通过影响VDAC1、PSMD14、MPP1、PRPS1等蛋白表达以及体内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参与TIONFH的表观遗传机制。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84-1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中重度虎口挛缩

    浦绍全;朱跃良;吕乾;赵永辉;赵泽雨;夏燊;齐欣;徐永清;

    [目的]介绍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中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12月,采用Ilizarov牵张成形技术矫正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4.43±9.54)岁。所有患者均在第1、第2掌骨头及基底上斜45°避开肌腱各穿入2枚2.5 mm的螺纹针,安装简易外固定撑开器,术后逐渐撑开虎口,满意后继续外固定支架维持虎口撑开状态3周,随后取出外固定器,夜间应用虎口开大支具维持至6周,防止虎口挛缩。[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4.71±4.20)个月。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临床撑开,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明显,依从性好。虎口均得到良好的撑开,无皮肤牵拉并发症发生。[结论] Ilizarov牵张成形术操作简单,是治疗外伤后虎口狭窄的有效方法。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89-1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下尺桡不稳的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术

    黄良库;徐涛;张红星;李鹏;夏雷;蔡鹰;刘生熙;

    [目的]介绍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患者行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于前臂尺背侧行纵行切口,显露尺骨干,行尺骨截骨,根据术前测量所得尺骨变异长度行尺骨短缩,恢复下尺桡水平对应关系,截骨断端用钢板固定。切取自身掌长肌腱,按照Adams & Berger法重建下尺桡韧带。[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局部疼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81±5.42)分;临床效果评定: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慢性下尺桡不稳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92-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侧双通道镜下置入超大型号笼架椎间融合

    吴鹏;张国民;王建儒;王旭光;蔡春雨;

    [目的]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置入超大型号笼架椎间融合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经验。[方法]术前测量行走神经根与出口神经根之间的距离,选择>16 mm的一侧为入路侧。术中透视定位,建立同侧的内镜与工作两个通道。镜下切除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椎间盘,至终板下骨。再次测量神经根间距离,选择合适的超大型号笼架。牵开保护神经根,镜下配合透视,椎间植骨,置入笼架,经皮双侧椎弓钉固定。[结果]患者,男性,49岁,腰椎MRI示L4/5椎间盘巨大突出伴椎管狭窄。手术顺利完成,时间为135 min,术后安返病房。置入笼架型号为12 mm×16 mm×40 mm;术后引流量20 ml;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缓解,下肢VAS评分从术前7分改善至2分,JOA评分从术前12分改善为22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MRI示内固定在位,椎管、神经根减压满意。[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置入超大型号笼架技术可行,并取得良好的初步结果,但对手术经验及学习曲线具有一定的要求。

    2021年19期 v.29;No.525 1796-1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石沉积6例临床分析

    李波;陈静;李新志;阙祥勇;李意;黄卫;黄为;陈俊君;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石沉积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共收治6例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石沉积患者,主要症状是腰痛伴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患者均接受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7±0.31)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1.0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沉积痛风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中及术后病检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经皮椎间孔镜切除有效,术后需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可减少复发。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00-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张国辉;刘艳辉;李华;王泉;田伟峰;肖春来;关玉龙;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对8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组),45例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镜下组)。比较两组早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镜下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镜下组恢复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6个月,镜下组的VAS和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关节镜可术中评估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骨联合损伤情况,有利于损伤的复位固定。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04-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尚琦松;盛文辉;吴兵;王强;郑俊儒;王兴;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月,对57例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采用DHS治疗(DHS组),30例采用PFNA治疗(PFNA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DHS组(P<0.05);PFNA组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DHS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ROM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PFNA组VAS评分、ROM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PFNA组颈干角显著大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及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效,但PFN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DHS。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08-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南运东;徐长科;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2月,对43例椎管侧隐窝狭窄患者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术。总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随访过程中,43例患者均无疼痛或神经症状加剧,均无翻修手术。影像方面,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97.14±16.82)mm~2,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340.59±69.6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对椎管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的减压效果显著,临床效果满意。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11-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应力传导分析联合术中导航椎弓根置钉

    王哲;于建林;姜传杰;段修杨;杨永军;周纪平;林海朋;李金健;岳肖华;

    [目的]通过术中导航技术验证采用应力传导分析方法确定腰椎椎弓根置钉路径的可行性及精准性。[方法] 2019年06月—2020年08月,对132例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其中,66例采用应力传导分析方法确定置钉路径并结合术中导航技术置钉(联合组)。66例采用常规导航技术置钉(导航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联合组共置钉264枚,导航组共置钉264枚。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首次置钉成功率显著高于导航组(P<0.05)。两组置钉准确性Rampersaud分级以及矢状位、横断位偏移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应力传导分析方法确定腰椎椎弓根置钉路径可行性高,并可提高首次置钉成功率。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13-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丛书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正>近日,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公布,全国各个学术行业申请的出版项目中标者共405项,其中资助自然科学、医学类出版项目49项,包括骨科类4个项目。由秦泗河教授牵头申报的“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丛书”(6部)中标。将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编辑,2022年底前出版。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不稳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再次骨折1例报告

    仇子叶;俞兴;马昱堃;杨永栋;赵赫;

    <正>椎体强化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常用方法,能快速缓解骨折疼痛,维持椎体高度,尽早恢复患者下地活动,有效降低卧床的各种并发症,但无神经受压症状的OVCF合并相应节段不稳的治疗方式仍未形成共识,本文报道1例L_(4/5) OVCF合并L_(4/5)节段不稳病例采用卧床保守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全身骨量快速丢失,轻微活动后L_1发生OVCF,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17-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olt-Oram综合征1例报告

    张文贤;赵建伟;林德民;严其凯;苏奇;

    <正>Holt-Oram综合征(Holt-Oram Syndrome, HOS)即心-手综合征,也称为心血管-上肢畸形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约1/100 000~([1]),1960年由Holt与Oram首先报道~([2])。HOS以先天性心脏畸形并伴有单侧、双侧对称或不对称的上肢畸形为特征,左侧比右侧重,最常见桡侧骨骼受累。上肢畸形可表现为三指节拇指或没有拇指的海豹肢症,以及由于桡骨发育异常引起的手臂长度不等,腕骨和掌骨的融合或异常发育,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20-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胫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1例

    王园园;崔学锋;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13岁,自述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近端疼痛症状,自行外用膏药后缓解,未予重视,2019年9月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再次感左小腿近端疼痛,予本院门诊拍X线片检查后诊为“1.左胫骨结节骨软骨炎;2.左胫骨近端肿物”建议患者休息、定期复查,现患者前来本科门诊复查,经CT检查后诊为“1.左胫骨近端肿物;2.左胫骨结节骨软骨炎”收入院,入院专科检查示左胫骨结节处隆起,

    2021年19期 v.29;No.525 1823-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