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交叉韧带保留与后稳定型假体全膝置换早期比较

    李斌;詹会贤;王学文;曹婷;罗劲涛;尹纪光;韦标方;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cruciate retaining, CR)与后稳定(posterior stabilized, PS)型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治疗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142例(142膝)因中重度单侧KOA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85例(85膝)采用CR型TKA,57例(57膝)采用PS型TK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CR组术中失血量、术中抽屉试验前后移动距离、术后引流量以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显著优于PS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36个月以上,CR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S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屈伸ROM、AKSS临床和AKSS功能评分以及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CR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PS组(P<0.05),但术后6、36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FTA减少,而MPTA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FTA、MP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36个月,CR组的PTS显著小于PS组(P<0.05)。[结论] CR和PS假体TKA均可有效治疗KOA,相比之下,CR组手术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但两种假体远期疗效比较还需长期随访加以验证。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57-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合并慢性肾病的糖尿病足

    刘杰;花奇凯;李山郎;余杰;苏宏杰;赵永鑫;苏永锋;邝晓聪;陈炎;

    [目的]研究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 TTT)治疗合并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8月于本科采用TTT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例资料,其中合并慢性肾病的67例列入肾病组,同期无肾病患者53例,列入无肾病组。比较两组临床与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肾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拆除外固定时间均大于无肾病组(P<0.05)。随访4~24个月,平均(14.38±4.38)个月。在随访期间肾病组患者有7例患者死亡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肾病组无患者死亡(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足部溃疡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肾病组溃疡愈合时间显著晚于无肾病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肾病组足部溃疡复发率、截肢率均高于无肾病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血管显像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时无肾病组的血管显像优于肾病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血管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CRP水平、Cr及HbA1c均显著下降(P<0.05),但Hb,Alb和Urea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肾病组的Hb,Alb显著低于无肾病组(P<0.05),而Urea、Cr和CRP显著高于无肾病组(P<0.05)。[结论] TTT治疗合并慢性肾病的糖尿病足取得愈合率较高,截肢率、复发率较低的良好效果。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63-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3D打印导板8字骨骺阻滞钢板矫正儿童下肢畸形

    郑朋飞;庞浩田;王亦维;范民杰;楼跃;唐凯;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8字骨骺阻滞钢板矫正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共37例双侧膝外翻或膝内翻患儿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采用3DP导板引导下钢板置入,17例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置入钢板。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导板组手术时间、钢板置入时间和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所有患儿均获随访12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双下肢平均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双侧膝关节平均ROM无明显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双下肢平均长度和双侧膝关节平均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FTA、mMPTA、mLDFA均显著改善(P<0.05),双侧下肢长度差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3DP个体化导板减少了儿童下肢畸形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手术时间和术中X射线暴露次数,可辅助8字钢板精准置入。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70-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处理与因素

    褚祥军;孙军;刘永;李阳;袁毅;管之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处理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复位成功者行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closed reduction)(CR组),复位失败者改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open reduction)(OR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以CR是否成功分组比较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前资料,探讨CR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375例患者中,348例CR成功,占92.80%;27例CR失败改行OR,占7.20%。最终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骨折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CR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d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OR组(P<0.05)。随访时间14~46个月,平均(23.40±4.59)个月。两组拆除石膏时间、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肘伸屈ROM和Flynn临床结果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均达到满意骨折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组提携角和Baumann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比较,CR组BMI、骨折复杂程度、损伤至手术时间、损伤能量均显著低于OR组(P<0.05)。逻辑回归方面,骨折类型复杂(OR=8.251,P=0.037)、损伤能量高(OR=1.593,P=0.035)、损伤至手术时间长(OR=1.400,P=0.026)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CR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初次闭合复位失败者应及时更改为开放复位,仍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骨折类型复杂、损伤能量高和损伤至手术时间长是初次闭合复位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76-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比较

    俞云飞;胡钢;严松鹤;梁杰;吴毛;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20年1月,本科室手术治疗跟骨骨折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1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常规组19例,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35例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组跟骨宽度、高度、长度、Gissane角及B?hler角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影像测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均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相比之下,跗骨窦切口的手术创伤更小。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入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tr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严查代写代投稿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通告

    <正>近期本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不断发现有涉嫌代写、代投的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部正常的工作秩序。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正当权益,本刊郑重声明如下:本刊坚决反对由第三方代写、代投、代为修改稿件的行为。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的荟萃分析

    王晓颖;姜雯君;苏思维;杜森;亓建洪;宋洪强;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开放性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症(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的文献,收集关节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FAI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均由2名独立评审员使用Cochrane 5.1风险偏倚,同时通过RevMan 5.3软件整合分析各个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涉及862例患者,其中,关节镜组427例,开放性手术组43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关节镜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NAHS评分、治疗3个月后的HOS-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但治疗12个月后,两组NAHS评分、HOS-ADL评分、mHHS评分、HOS-SSS评分、HNO和改变的α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和开放性手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关节镜治疗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初期的疗效方面较开放性手术组有明显优势,NAHS和HOS-ADL评分显著增高。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87-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加强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定的应用进展

    徐桂军;赵嘉国;王佳;曾宪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约20%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定,需要手术治疗。本综述以“internal brace”或“ligament”或“加强带”和“ankle”或“踝”检索PubMed、Embase及中国知网,总结加强带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生物力学试验提示加强带可以显著提高重建后踝关节的即刻稳定性。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单独或联合使用加强带可获得良好效果。常规切开、小切口或联合关节镜手术均可完成该手术,各有优势。加强带可能适用于全身性韧带松弛、翻修手术及较高运动需求的患者。临床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其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92-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杜立龙;李浩;李勇进;徐宝山;

    腰背痛(low back pain, LBP)是骨科最常见的病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压力。腰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因素,但其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研究认为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广泛参与调控IDD的病理过程,是导致IDD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基因之一。本文对既往文献报道中关于HIF1α在IDD中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HIF1α介导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HIF1α在IDD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并预测发展趋势。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97-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英文版《脊柱截骨矫形学》出版发行

    <正>由田慧中、马原、解京明、王迎松主编的《Spinal Osteotomy Orthopaedics》 2021年已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 978-981-16-1386-9、ISBN 978-981-16-1387-6 (eBook)。《脊柱截骨矫形学》主要研究和介绍脊柱截骨矫形手术。该书的出版扩大了截骨矫形术的应用范围,使截骨矫形术配合置入器械内固定的治疗范围更进一步拓宽,解决了以往单纯器械难以解决的问题,使脊柱截骨术在矫正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中更进一步被脊柱外科同道们认可。

    2022年12期 v.30;No.542 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活动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影响

    宋方龙;戴俊;周晓中;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活动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64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16只,分别为固定(immobilization, IM)组、自由活动(free motion, FM)组、低强度活动(low-intensity motion, LIM)组以及高强度活动(high-intensity motion, HIM)组。所有动物均行右膝关节ACL切除,而后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行ACL重建术。IM组的动物术后2周石膏固定患膝于屈曲120°位;FM组术后置于饲养笼中自由活动;LIM组和HIM组分别在跑步台上,以0.2 m/s和0.5 m/s跑步,1次/3 d,每次持续0.5 h。8周后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仅HIM组3只出现轻度跛行,处死后抽屉实验阳性,内固定失效,肌腱出现部分抽出,但隧道内仍存有一定长度的肌腱。组织学观察,与FM组相比,IM组腱骨界面仍存在较明显的界限、裂隙,更多的炎症细胞和血管组织,且未见任何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由高至低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方面,最大损毁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位移由小至大依次为LIM组<HIM组<FM组<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CL重建术后适当活动有利于腱-骨愈合,而完全固定或高强度活动均不利于腱-骨愈合。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01-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

    李韬;高琪乐;张耕铭;张宏其;袁小港;郭超峰;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应力骨折的16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行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侧部至前侧,于上下节段各置入2~3对椎弓钉。切除相应的椎板关节突,清理骨折间隙,在上下对椎体行”V”形截骨,截骨间隙植骨。安放双侧棒,调整钉-棒系统,闭合截骨间隙。[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显著下降,经康复治疗4个月后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随访时胸椎后凸角、整体后凸角、固定节段角度、局部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距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骨折端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能彻底清除骨折断端坏死组织,明显缓解疼痛,并矫正畸形,利于骨折愈合,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术式。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弯曲导针引导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

    邓颖;张月雷;许鹏;万里甫;王凤斌;章乐成;严超;王刚;

    [目的]介绍弯曲导针引导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采用弯曲导针引导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治疗11例骨盆骨折。置钉时,如导针无法通过骨折端或撞击髋臼周围骨质,首先沿2.5 mm导针拧入术前预测量长度的7.3 mm空心螺钉至骨折线的内侧,随后将2.0 mm克氏针离针尖1 cm处折弯5°~10°,作为导针通过空心螺钉置入。用螺丝刀控制空心螺钉辅助复位骨折端,调整导针的尖端指向使其通过骨折端及髋臼前上方后,沿2.0 mm导针继续拧入7.3 mm空心螺钉。待空心螺钉头部到达导针弯曲点之前将导针取出,避免螺钉切割导针尖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共置入13枚逆行耻骨支螺钉,每枚螺钉耗时平均(23.77±4.79) min,透视次数平均(28.15±5.68)次,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骨盆功能优良率100%。[结论]弯曲导针引导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能够降低螺钉进入髋臼的风险,提高骨折的复位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无体位改变的导航辅助侧方腰椎间融合术

    文浩辉;刘赫;王敏;杨大志;易伟宏;

    [目的]介绍无体位改变导航辅助侧方腰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5月,采用无体位改变导航辅助侧方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27例。取右侧卧位,首先完成侧方入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器置入。然后,不改变体位,将导航参考架固定于左侧髂嵴,O形臂X线机扫描获取手术节段三维图像并传输至导航主机,在导航实时引导下完成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27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2枚,平均置钉时间(9.22±3.84) min/枚;按照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置钉准确率为93.44%。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24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和硬膜囊面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临床效果优良率100%。[结论]无体位改变导航辅助侧方腰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患椎钉棒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孙军战;高升;黄升云;

    [目的]评价患椎钉棒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7月,本科采用患椎钉棒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31例,均为男性;年龄17~29岁,主要症状为腰痛。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9.10±15.12) min,术中出血量(133.55±58.12) ml。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17.65±4.22)个月,随时间推移,ODI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LL显著减少(P<0.05);峡部连接率显著增加(P<0.05)。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椎弓峡部骨性愈合。[结论]对青少年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患椎钉棒固定峡部植骨是一种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19-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病灶清除载抗生素硫酸钙置入治疗硬化性骨髓炎

    化昊天;王新卫;张磊;郭再冉;陈江非;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人工骨治疗硬化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6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8例硬化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患肢肿痛逐渐消失、伤口愈合。平均随访时间(30.18±18.4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病理性骨折,2例术后复发,再次病灶清除载抗生素硫酸钙置入后治愈。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病灶愈合骨改建,人工骨已完全吸收。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CRP、ESR和WBC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治疗硬化性骨髓炎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导板经皮空心钉固定急性腕舟骨折

    林炳基;郭培义;柯森淼;贺友生;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固定急性腕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60例腕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导板组在术前运用Mimics软件和3D打印机制作1︰1实体骨折模型,制作经皮导板,掌侧经皮螺钉内固定。徒手组采用常规经皮固定。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1 d的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8~15个月,平均(10.14±2.35)个月。导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和临床结果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导板组螺钉进针点及螺钉长度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垂直8字紧密缝合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蔺伟;黄素芳;王朝亮;谢学升;谷增泉;

    [目的]比较垂直8字紧密缝合与Allg?wer-Donati缝合对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L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1年2月,对60例跟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其中,31例采用紧密缝合切口(8字组),29例采用Allg?wer-Donati缝合(AD组)。比较两组早期局部皮肤反应与切口愈合。[结果] 8字组切口闭合时间、早期皮肤反应严重程度、早期严重皮肤反应面积显著优于AD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切口局部皮温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局部皮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组中,3例切口表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AD组中,6例切口裂开,换药4周愈合;3例切口感染,钢板外露,去除钢板、创口换药8周愈合。8字组的切口愈合显著优于AD组(P<0.05)。[结论]垂直8字紧密法缝合跟骨外侧“L”形手术切口,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提高切口愈合率。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3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影像力学分析

    杨宇锋;李政甜;杜刚;

    [目的]探讨内侧膝关节单髁置换对于膝关节生物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9例接受单髁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双平面的X线装置收集行走时影像资料,通过CT扫描建立骨的三维模型,将骨的3D模型与X线中相匹配并同步。测量股骨胫骨六维度的运动及内外侧胫骨平台接触中心点位置。[结果]术前患侧膝关节与健侧膝关节相比,屈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外翻、内外旋及内侧胫骨平台接触中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膝关节与健侧相比,屈伸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翻、内外旋及内侧间室接触中心均显著改善(P<0.05),内外翻、内外旋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间室胫骨接触中心点的前移畸形也明显改善,但与健侧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步态周期中固有的生物力学指标,尤其是在力线及旋转方面,但在内侧间室接触中心方面仍残存一定的前移。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34-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

    张高伟;王爱国;李文祥;朱梁豫;史炎鑫;楚利涛;方华宴;李兴华;

    [目的]评价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3月—2020年8月,采用FNS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23例。评价其近期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7.22±1.55)个月,随时间推移,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及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22例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3~6个月,平均(4.42±0.95)个月,另1例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仍不能完全负重。影像方面,依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Garden指数,所有患者均获满意骨折复位。随时间推移,股骨颈短缩显著增加(P<0.05),短缩发生率为5/23(21.74%)。至末次随访,除1例外,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结论]股骨颈系统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37-1139+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缝线锚钉与袢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韩俊柱;张仲传;王旭东;徐文弟;郭成;

    [目的]比较缝线锚钉与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锚钉重建,33例采用袢钢板重建。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结果]锚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均显著优于袢钢板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年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术后2年锚钉组的喙锁间距显著大于袢钢板组(P<0.05)。[结论]缝线锚钉与袢钢板喙锁韧带重建均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缝线锚钉重建对喙锁间距的保持不及袢钢板重建,但其创伤较小,用时较短。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40-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强直髋全髋置换术的医疗团队资源管理

    曹环;李登举;逯爱梅;于辰曦;李伟;

    [目的]探讨医疗团队资源管理(team resource management, TRM)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关节外科2018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37例(45髋) AS强直髋行TH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23髋)住院期间给予TRM干预(TRM组);17例(22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医疗护理干预(常规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与血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TRM组麻醉时间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TRM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TRM组(P<0.05),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TRM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TRM组Hb、Hct均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CRP及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强直髋患者住院期间接受TRM可以提升术前准备的工作效率,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4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层经验

  • 3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分析

    杜军;赵景才;冯献礼;郝平;朱继军;李延鹏;

    [目的]分析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探讨其原因,避免和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最后诊断为盆腔出口综合征者11例,L3横突综合征者9例,骶髂关节损伤者4例,腰椎小关节紊乱者4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者3例,带状疱疹者2例。33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所有患者均获3~6个月随访,症状均无复发。[结论]对于腰腿疼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查体,并摒弃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模式,找出主要致病因素,提高治疗的精准性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48-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颈椎间盘切除结合“L”形开槽治疗椎间盘游离1例报告

    黄家虎;徐银之;张帅;杨进;王松;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常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 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1])。ACDF最早由史密斯和罗宾逊在1958年提出~([2]),被认为是颈前路最可靠的选择~([3])。ACCF适用于压迫位于椎体后方,与ACDF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满意的疗效~([4])。

    2022年12期 v.30;No.542 1150-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