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_述评

  • 微创理念和创新思路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刘玉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体育运动成为增强国民体质的良方,体医结合已经成为共识,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但是体育运动即可以健身,也有造成运动损伤的风险。全军关节镜运动医学专家团队通过近十年的训练损伤防治“巡讲、巡诊和巡调”,即“三巡”活动,部队训练伤发生率大幅度降低,训练成绩显著提高。近十年来,我国的关节镜和运动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在微创理念和创新思路引领下,本科室膝、肩、髋、踝等领域关节镜技术迅速进步,自主研制许多关节镜手术器材,特别是开创性地将关节镜技术扩展至关节以外疾病的治疗。只要大胆的设想、精心的求证、努力去实践、刻苦去钻研,就能够走在关节镜微创技术时代发展的前沿。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健康!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41-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骨水泥强化髓内钉固定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黄宇;李清龙;莫冰峰;梁斌;林贞桦;尹东;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固定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6月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2例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57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hemiarthroplasty, HA)。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52±8.65)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转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转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颈干角、股骨头偏距,股骨长度与健侧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下地行走和负重活动,临床效果与HA相近。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45-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两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的近期疗效比较

    周东;郭卫中;吴舒婷;王磊;刘斯辉;苏郁;

    [目的]比较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倒三角空心螺钉(inverted cannulated cancellous screws, IC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应用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FNS内固定,40例采用ICCS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透视次数及下地活动时间显著优于ICCS组(P<0.05)。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7.91±3.63)个月,FNS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ICCS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髋伸屈ROM、髋内外旋ROM、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FNS组的VAS评分显著优于ICCS组(P<0.05);相应时间点FNS组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ICCS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间复位Garde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NS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短缩方面显著优于ICCS组;两组颈干角、T?nnis髋OA分级、骨不连、内固定失败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固定稳定性强、髋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的优点。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51-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复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量减少胸腰椎骨折

    赵加庆;赵子豪;于先凯;耿晓鹏;

    [目的]探讨磷酸钙复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骨量减少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复合骨水泥PVP,37例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PVP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生2例椎间隙渗漏。69例患者平均随访(14.01±1.12)个月,PVP组恢复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早于保守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VAS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PVP组上述指标均优于保守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ODI及JOA评分差异均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及末次随访时PVP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Cobb角明显减小(P<0.05);相比之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和末次随访时保守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降低(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增大(P<0.05)。而治疗后相应时间点,PVP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对于骨量减少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磷酸钙复合骨水泥PV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可迅速减轻骨折疼痛,恢复更快且无需长期卧床。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57-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游离齿状突寰枢脱位两种后路融合术比较

    张杨;宋瑞鹏;张敏;王卫东;谭洪宇;

    [目的]比较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治疗后路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融合术治疗的29例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2例行寰枢椎融合(寰枢组),7例行颈枕融合(颈枕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寰枢融合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颈枕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在6年以上,寰枢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颈枕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ROM和左右旋转ROM均显著减小(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寰枢组颈椎前屈-后伸ROM均显著大于颈枕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N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N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C0~2角显著增大(P<0.05),而C2~7角和ADI显著减小(P<0.05)。术后寰枢组的ADI均小于颈枕组,其中,术后5年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与颈枕融合相比,寰枢融合可减小手术创伤,更好复位寰枢椎,保留更多颈椎活动度,功能恢复更好。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62-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HIV感染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意义

    权学民;张强;赵昌松;高峥嵘;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应用在HIV感染者全髋关节置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9例HIV感染合并股骨头坏死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TXA组31例,无TXA组28例。比较两组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TXA组失血量(包括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无TXA组(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间下肢肌间静脉血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验方面,术后1、3 d,TXA组Hb、Hct显著优于无TXA组(P<0.05),术后3、7 d TXA组CRP,术后7 d ESR、DD均显著低于无TXA组(P<0.05)。[结论] TXA在HIV感染者全髋关节置换中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和切口并发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在网站首页点击来稿要求,即可查看最新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在下载区查看2021年本刊各栏目样稿,并按照稿约及样稿的要求书写。稿件格式一定要按拟投栏目的格式要求撰写,字数、图表、参考文献要完全符合相应栏目要求。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比较

    杨汉立;钟远鸣;何启斌;韩富富;

    [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 NHP)与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两种不同材料融合器在脊柱融合术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0月以前收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CBM)数据库的文献,搜集有关NHP与PEEK融合器在脊柱融合术中效果对比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SE 12.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共包含654例患者,其中NHP组365例,PEEK组289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PEEK组相比,NHP组在椎间隙高度(WMD=-0.02,95%CI:-0.21~0.17,P=0.843)、融合率(RR=1.002,95%CI:0.96~1.05,P=0.911)、塌陷率(RR=0.824,95%CI:0.47~1.44,P=0.494)、术后功能障碍指数(WMD=0.13,95%CI:-0.77~1.03,P=0.779)、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WMD=0.11,95%CI:-0.40~0.62,P=0.675)、融合节段曲度(WMD=-0.13,95%CI:-0.63~0.36,P=0.598)、手术时间(WMD=-2.26,95%CI:-7.17~2.64,P=0.366)和术中出血量(WMD=1.08,95%CI:-9.66~11.83,P=0.844)方面能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并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EEK组相比,NHP组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是一种可代替PEEK融合器且较为理想的椎间支撑植骨材料。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73-1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常用手术入路

    朱富康;吴骐鸿;黄玉成;王俊文;

    目前对于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posterolateral tibial fractures, PLFs)的手术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胫骨后外侧平台解剖结构复杂,后外侧平台邻近腓骨小头、腓总神经、腘血管,又被强韧的腘肌及关节囊包裹。经传统前外侧入路暴露难以实现后外侧骨块的直接可视化。传统的前外侧入路术中视野受限。因此恢复PLFs后关节面的平整外形、轴向解剖对位以及实现骨性及韧带结构的稳定,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将对PLFs的常用手术入路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7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张炳坤;张喜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量和强度降低为特征的退变性疾病,可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但在临床上,经常得不到充分的治疗和诊断。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 BTM)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常见BTM及其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诊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参考及思路。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83-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9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伍耀宏;莫平凡;

    [目的]探索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第三代正常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human nucleus pulpos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NP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NF-α组,分别加入无血清培养基与TNF-α浓度为100 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干预48 h。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染色,对细胞衰老情况进行观察;CCK-8检测第1、3、5、7、9、11、13、15 d后的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P16表达情况。[结果]镜下观察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均可见TNF-α组细胞呈衰老状态。CCK-8检测,随时间推移两组细胞CCK-8检测光密度(optimal density, OD)值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第1~7d,两组间的人NPMSCs增殖活性O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9~15 d,TNF-α组的人NPMSCs的OD值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NF-α组衰老相关蛋白P53、P16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能够抑制人NPMSCs的生物学活性,加速细胞衰老。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87-1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前交叉韧带与Ramp损伤修复的生物力学对比

    李书振;王豪;覃志;朱圣旺;曾沣;秦煜;孙可;尹东;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与Ramp损伤不同修复的运动学改变。[方法] 16个新鲜尸体膝,均依次进行以下模型建立与运动学测试,处理顺序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ACL切断+Ramp损伤组(ACL cutting and Ramp injury, ACRI)、ACL重建+Ramp损伤组(ACL reconstruction and Ramp injury, ARRI)。将16个膝分为两组,每组8膝,分别为ACL重建+Ramp缝合钩修复组(ACL reconstruction and suture hock repair for Ramp injury, ARSH)和ACL重建+Ramp Fast-fix修复组(ACL reconstruction and fast-fix repair for Ramp injury, ARFF)。将标本固定于力学测试仪,于屈曲0°、30°、60°、90°,施加前向134 N恒定载荷,和内外旋5 N·m载荷,测量胫骨前移距离、内旋和外旋角度。[结果]各屈膝角度状态下,胫骨前移、内旋和外旋由低至高总体依次为,NC<ARSH <ARFF <ARRI <ACRI,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屈膝角度下,ARSH组与ARFF组胫骨前移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屈膝0°、30°和60°下ARSH组胫骨内旋均显著小于ARFF组(P<0.05),但在屈膝90°下ARSH组与ARFF胫骨内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屈膝角度下ARSH组与ARFF胫骨外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ACL合并Ramp损伤ACL重建中,缝合钩与Fast-fix缝合修复Ramp损伤均能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但与Fast-fix缝合修复相比,缝合钩修复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内旋稳定性。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92-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贾海栋;李毅;

    [目的]探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系分化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化学方法构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添加50μg/ml抗坏血酸),膜片构建成功后对其进行检测:分别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膜片的结构,大体观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制备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直径为3.5mm,深度为3 mm),然后将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细胞膜片组。术后3个月取标本进行检测,观察软骨的修复情况。[结果]原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短梭形、三角形贴壁生长,经过传代培养后细胞逐渐呈涡旋状生长,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系分化能力;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具有多层结构,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将细胞镶嵌在其中。术后3个月取标本观察检测提示:细胞膜片组骨软骨缺损处可见大量新生的软骨组织再生,新生的软骨组织形态和颜色均接近于正常软骨;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新生软骨的形成。O’Driscoll评分结果也显示细胞膜片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能够促进兔关节软骨的再生,为临床软骨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2年16期 v.30;No.546 1497-1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髋臼后柱顺行螺钉置入的3D影像测量研究

    叶厚龙;郑刘杰;荆珏华;韩志伟;冯茹;钟齐刚;姚强;姚运峰;

    [目的]提出一种髋臼后柱顺行螺钉置入新的参考方法和相关解剖学参数,为后期导板设计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0例成人骨盆CT数据,通过Mimics软件重建三维模型。从髂翼内侧顺行置入一圆柱体通过后柱,调整到理想位置,该圆柱体从髂翼内侧的穿入点(A)作为拉力螺钉的入钉点,从坐骨结节下方的穿出点(B)作为拉力螺钉的出钉点。在弓状缘上取点C,使AC为入钉点到弓状缘的最短距离,D点为骶髂关节最前缘,连接AC和CD。在Mimics上找到方形区靠近坐骨大切迹后缘的一块较平整的区域,做一平面β平行于此区域,再做一平面γ垂直于平面β并与坐骨大切迹后缘相切。测量AC,CD的距离、拉力螺钉的最大半径和长度、拉力螺钉与平面β的夹角(a)及与平面γ的夹角(b)。[结果]在同一侧别男性与女性比较中,男性的螺钉最大半径和最大长度大于女性,线段CD小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段AC、夹角a和夹角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性别左侧和右侧比较中,螺钉的最大半径、最大长度、线段AC、CD、夹角a和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解剖学数据,使置钉过程更加精准安全,并为后期导板设计提供基础。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03-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苏保辉;栾素娴;孙良智;刘伟强;李曰众;

    [目的]介绍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3个切口的横线分别通过上位椎体椎弓根的下缘、中间椎体椎弓根的中点、下位椎体椎弓根的上缘,左侧椎弓根内缘的连线与横线交点即为切口点。依次建立观察通道及操作通道,保持灌洗液出水通畅,使用磨钻、骨刀、椎板钳等器械进行椎管减压,减压完毕后进行椎间盘的切除。术后第2 d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共2个月。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92.52±14.14)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0.62±6.36)个月。患者术后臀部疼或下肢放射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缓解更加明显。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7.50%。[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08-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头颈开窗植骨

    倘艳锋;曹向阳;岳辰;郭超韡;周水红;杨澜波;刘又文;

    [目的]评价经直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3月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37髋)的临床资料,均采取DAA入路,头颈部带部分软骨高位开窗清除坏死骨并自体骨打压植骨。观察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5.23±10.35)个月,随访过程中,5例(5髋)临床症状加重,其中2髋改行THA,判定为保髋失败,占13.51%;27例(32髋)临床症状持续改善,判定为保髋成功,占86.49%。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坏死面积、关节面塌陷情况、关节间隙变窄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DAA高位头颈开窗植骨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12-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关节造影辅助复位单边外固定儿童新鲜孟氏骨折

    戎帅;滕勇;郑冲;李浩;刘连涛;甄可培;申晓宇;冯建书;李锋;李克伟;

    [目的]评价关节造影辅助单边外固定架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例新鲜儿童孟氏骨折患儿,术中给予骨折复位,应用关节造影评估复位效果,行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相关并发症。造影时间平均(4.55±1.03) min;手术时间平均(32.56±4.45) min;出血量平均(8.25±3.36) ml,主动活动时间术后(4.85±0.67)周。1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6~18个月。与术后6周相比,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ROM及前臂旋转ROM均显著增加(P<0.05)。根据Mackay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100%;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100%。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时全部患者肱桡关节对合正常,尺骨力线良好,无成角。[结论]对于尺骨干长斜形及粉碎性儿童新鲜孟氏骨折,复位术中关节造影和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具有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可靠的优点。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16-1518+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外科脱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

    唐小高;张磊;周鑫;李炳坤;关钛元;汪国友;扶世杰;

    [目的]评价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科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15例(15髋)。总结临床效果与影像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0.00±12.32)min,术中出血量(300.00±26.99)ml。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3.80±1.61)个月,下地行走时间(13.00±1.13)周,完全负重时间(16.46±1.41)周。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和JOA评分较术后第3个月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解剖复位12例,可接受复位3例,无复位不良,解剖复位率为80.00%。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与空心螺钉均在位,影像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19-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外髁矢状位构形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系

    杨一韬;王珂;

    [目的]探讨股骨外髁矢状位构形相关解剖形态参数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为ACL损伤(损伤组),50例为单纯半月板损伤(对照组)。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影像股骨外髁指数(lateral femoral condylar index, 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等指标,并与是否ACL损伤行ROC分析。[结果]损伤组后髁直径、LFCI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前髁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股骨远端直径较对照组大(P<0.05),但损伤组股骨后髁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髁偏心距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17、0.713。[结论] LFCI和股骨外髁后髁比可视为预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指标。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2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运动性肩袖损伤镜下修复与保守治疗的近期对比

    张小钰;马志荣;温鹏;汪玉海;马敬祖;

    [目的]对比运动性肩袖损伤关节镜修复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20年11月治疗100例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依据治疗前医患沟通结果,50例采用手术治疗,50例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两组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两组间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周,3、6个月,手术组QOL、UCLA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外展上举ROM和外旋ROM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关节镜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27-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陈旧性Hoffa骨折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1例报告

    张帆;高明暄;普星宇;迟飞;辛晓明;冯俊超;强斌;骆文远;

    <正>随着交通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由暴力导致的Hoffa骨折在临床中也更常见,但单纯的股骨髁冠状面的骨折依旧少见,其手术入路与固定方式也少有推荐,本院于2020年10月收治1例,采用膝后外侧入路,髂骨取骨植骨后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31-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膝严重退变全膝置换1例报告

    潘宇豪;阎伟;赵杰;刘晓晨;李金松;

    <正>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 KTS)又名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疾病。该病以血管畸形、静脉曲张和软组织及骨肥大三联征为主要表现~([1])。KTS发病率在活胎中为2/10万~5/10万~([2]),KTS大多为散发,少有家族遗传倾向,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2022年16期 v.30;No.546 1534-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