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慢性踝外侧不稳经皮韧带重建与镜下韧带修复比较

    王珂杰;赵镒汶;张益舸;许晨阳;何双华;丁文鸽;戴小宇;

    [目的]比较经皮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重建与镜下ATFL修复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踝不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9例采用经皮重建(经皮组),16例采用镜下修补(镜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多于镜下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24个月以上随访,经皮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长于镜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KAFS评分显著增加(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前抽屉应力位距骨前移均明显减少(P<0.05),Kellgren-Lawrence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期无明显变化(P>0.05)。术前两组之间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经皮组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均显著小于镜下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Kellgren-Lawrence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经皮韧带重建的稳定性更好,适合于对踝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人群。

    2023年03期 v.31;No.557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辅助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王建伟;吴晓峰;姜兴华;韩建明;顾晓娟;赵一峰;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9年9月手术治疗的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3D打印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7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6.2±4.9)个月。3D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足内-外翻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3D组的VAS、AOFAS、Maryland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辅助开放复位内固定Sanders III型跟骨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3年03期 v.31;No.557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椎体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

    寇森;王少霞;闫昌平;胡淼;张淑;吴士文;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发生椎体骨折(vertebral fracture,VF)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9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DMD多学科联合门诊的DM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VF分为VF组和非VF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VF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93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3.9~15.4岁,平均(8.7±2.6)岁;其中发生VF患儿19例,占20.4%,非VF患儿74例,占79.6%;激素治疗的患儿56例中,VF为17例,30.4%,非VF为39例,占69.6%。单项因素比较表明,VF组服用激素时间、年龄、卧-立位时间显著大于非VF组,腰椎骨密度Z(lumbar bone mineral density Z value, LBMD-Z)值显著低于非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表明:服用激素时间(OR=2.880,P=0.001)、卧-立位时间(OR=1.115, P=0.015)是DMD患儿VF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BMD-Z值(OR=0.102, P<0.001),年龄(OR=0.511, P=0.021)是VF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LBMD-Z值、服用激素时间的曲线面积(aera under curve,AUC)为0.7~0.9,有较好预测VF的价值。[结论] DMD患者VF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减少VF的发生。

    2023年03期 v.31;No.557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前路颈椎融合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的相关性

    于潇;汪海滨;刘小雷;陈德健;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融合术对颈椎影像学参数的影响及颈椎影像学参数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本院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评分与影像测量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20个月,平均(14.5±1.9)个月。随时间推移,128例患者的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NDI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随时间推移,寰椎倾斜角无显著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枢椎倾斜角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时上颈椎曲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时间推移,下颈椎曲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方面,术前JOA评分与寰椎倾斜角呈显著负相关(P<0.05);NDI评分与枢椎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1年JOA评分与寰椎倾斜角呈显著负相关(P<0.05);NDI评分与枢椎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临床和影像指标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手术能够改善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像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效果。

    2023年03期 v.31;No.557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

    刘爱刚;陈敏葵;周章南;陈培基;陈荣滋;陈昆;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段与骨颗粒移植治疗老年人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伴压缩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的6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压缩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同种异体腓骨移植(骨段组),35例采用同种异体颗粒移植(骨粒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两组恢复主动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时两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前屈上举活动度及外展上举活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两组骨质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段组的颈干角改变值(variation of neck-shaft angle, VNSA)和肱骨头高度改变值(variation of humeral head height, VHHH)均显著小于骨粒组(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Neer 3、4部骨折,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段植骨或颗粒骨植骨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腓骨段移植可更好地维持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

    2023年03期 v.31;No.557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2023年03期 v.31;No.557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入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tr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文献格式需严格按本刊格式要求进行修改,作者仅引用前3位,超过3位时,加“,等.”或“,et al.”。英文作者仅用姓(last name),只有首字母大写,而名(first name, middle name)则用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缩写。文章题目仅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用Pubmed标准缩写,示例如下:[1]王本祯,冯志伟,宋军旗,等.阻挡针结合生根技术新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7(20):1913-1915.

    2023年03期 v.31;No.557 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邮件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不断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我刊编辑部名义的邮件。以稿件决定刊用或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等理由,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他拉入相关的医学群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编辑部将依法追查此事。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读者、作者:(1)本刊工作人员不会以邮件或短信的形式通知作者添加个人微信;(2)以我刊之名各种借口要求与作者、读者添加微信的行为均为假冒;(3)本刊专用电子信箱:jiaoxingtougao@163.com;jxwk1994@126.com;财务专用信箱:jiaoxingwaikecaiwu@163.com。(4)不明事宜可电话咨询:0538-6213228。

    2023年03期 v.31;No.557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

    2023年03期 v.31;No.557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在网站首页点击来稿要求,即可查看最新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在下载区查看2021年本刊各栏目样稿,并按照稿约及样稿的要求书写。稿件格式一定要按拟投栏目的格式要求撰写,字数、图表、参考文献要完全符合相应栏目要求。在投稿系统上传稿件的同时,必须上传2个基本附加文件(单位介绍信、学术诚信承诺书)。如有基金支持一定要标注清楚,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投稿必须要有导师和上级医师推荐函。

    2023年03期 v.31;No.557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投稿时附加相关文件的通知

    <正>为了保证学术期刊的严肃性和科学性,维护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落实合理医疗及相关医疗规章制度;同时,也为了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自即日起,凡向本刊投稿者,除上传稿件、图片文件外,所有来稿必须在本刊投稿系统中上传以下2个基本附加文件:(1)单位介绍信:证明稿件内容是真实的,为本单位人员撰写,作者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单位介绍信需加盖单位公章。(2)学术诚信承诺书: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承诺稿件内容为自己的工作,并由本人撰写,不存在由第三方代写、代投行为;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无伪造、篡改实验数据;无编造数据资料等其他学术不端行为,无不当署名等情况;承诺研究数据及结果真实、可靠,为作者原创。

    2023年03期 v.31;No.557 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股骨颈系统与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荟萃分析

    冀家琛;董亮;王敏;黄小强;

    [目的]系统评价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s, CCS)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建库—2022年3月有关FNS与CC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NOS量表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324例患者采用FNS治疗,374例患者采用CCS治疗。荟萃分析结果显示,FNS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Harris评分结果均优于CCS组(P<0.05);CCS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FNS组(P<0.05);FNS组股骨颈短缩,内固定失效发生率均少于CCS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不连及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与传统CCS比较,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内固定失效率低,并且能较好维持股骨颈长度,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2023年03期 v.31;No.557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系统综述

  • 冠状面胫股关节半脱位研究现状

    葛均成;孙晓威;张启栋;郭万首;

    [目的]评价冠状位胫股关节半脱位(coronal tibiofemoral subluxation, CTFS)的影像学测量方法、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等国际医学数据库中,以tibiofemoral, tibial and femoral, instability, subluxation, dislocation, CTFS等作为关键词,按纳入标准人工筛选相关文献。[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18篇,其中16篇报道了影像学测量方法,6篇为机制和危险因素研究,10篇报道了临床问题。CTFS的X线测量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关于CTFS的发生机制研究并不多且仍存在争议,较为认可的理论是由于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较内侧松弛。CTFS是一种常见的KOA影像学表现,但其在KOA严重程度的判断上并无价值。而在临床症状方面,目前研究仍存在争议。[结论] CTFS主流观点认为其与KOA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关。但在膝骨性关节炎阶梯化治疗中仍应重视此问题,以避免由于韧带稳定性不良而产生的并发症。

    2023年03期 v.31;No.557 226-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骨膜蛋白在骨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昭蘅;朱大学;陈海伟;康学文;

    骨膜蛋白(periostin, POSTN)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在大多数正常组织、细胞中低水平表达,然而在病理性部位却高度表达。POSTN通过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结合并激活Wnt/β-catenin、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POSTN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软骨细胞中高度表达,并通过促进其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和上调软骨细胞中的炎症因子,加速OA的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退变的椎间盘细胞中POSTN也表达增加,POSTN可能是调控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的关键因子。另外,POSTN还可以促进骨的形成、再生与修复,为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就POSTN参与调控骨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2023年03期 v.31;No.557 23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可修复肩袖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王明新;刘玉杰;王耀霆;李春宝;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肩关节疾病之一,其中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损伤(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 IRCT)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微创关节镜技术发展迅速,对IRCT的认识不断深入,诊断和治疗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本文就IRCT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2023年03期 v.31;No.557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Kümmell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永强;周纪平;

    Kümmell病是一种脊柱轻微外伤后的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椎体缺血性坏死和椎体内假关节形成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的慢性腰背痛,影像学特征为椎体塌陷和真空裂隙征。对于I、II期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能够取得良好效果,III期Kümmell病更倾向于开放手术,但根据病情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所不同。

    2023年03期 v.31;No.557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细胞衰老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孙朔;李东海;康鹏德;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被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但其副作用,尤其是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GIOP)仍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目前,GIOP的实际机制仍不清楚,但最新研究表明其与应激等因素导致的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细胞衰老可能是GIOP的一种形成机制。激素通过诱导骨组织细胞衰老,衰老细胞旁分泌衰老相关因子(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ed phenotype, SASP),产生细胞衰老的级联放大反应,最终形成GIOP。本文就细胞衰老与GIOP的关系、相关机制以及靶向阻断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2023年03期 v.31;No.557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水泥椎旁渗漏物取出术:1例报告和综述

    苏友祥;李念虎;辛健;魏传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疼痛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治疗。骨水泥渗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中大多数的骨水泥渗漏患者没有症状,但也有少数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再手术将渗漏的骨水泥取出。本文报告1例OVCF行PKP后骨水泥椎旁渗漏并出现右下腹钝痛,再手术将骨水泥椎旁渗漏物取出的病例,总结其病例资料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综述。

    2023年03期 v.31;No.557 25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穿心莲内酯对体外大鼠髓核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

    汪平;范明宇;周少怀;王欣;邢政;卞峰;黄涛;李静;黄娅芬;李嘉琼;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ndro)对体外大鼠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 NPCs)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tyl hydroerioxide, TBHP)处理NPCs构建凋亡模型,不同浓度的Andro分别处理正常NPCs和TBHP诱导的NPCs,采用CCK8检测毒性以筛选Andro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 BC)组、TBHP (T)组、TBHP+Andro (TA)组、TBHP+Andro+PI3K inhibitor (LY294002)(TA-Pih)组和TBHP+PI3K inhibitor (T-Pih)组,并给予相应体外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ndro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为18μmol/L和24 h。与BC组相比,T组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和p-Ak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T组相比,TA组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和p-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T-Pih组的趋势则相反;与T-Pih组相比,TA-Pih组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水平、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和p-Ak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Andro能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ndro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2023年03期 v.31;No.557 256-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股骨颈骨折经上关节囊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

    施俊峰;万宏来;陆辉;马继业;杨洪伟;

    [目的]介绍采用经上关节囊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治疗21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外侧切口,于臀中肌后缘分离,辨认臀小肌及梨状肌间隙,显露上方关节囊。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骨折,评估后上部骨质压缩或骨结构破坏情况,复位骨折,恢复颈干角及前倾角,取自体髂骨块支撑植骨于股骨颈后侧骨缺损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2~26个月,随访过程中,1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伴空心钉退钉,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0±9.4)分。影像方面,所有患者股骨颈骨折均骨性愈合;与完全负重前相比,术后12个月,股骨颈水平短缩和垂直短缩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上关节囊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减少股骨颈短缩的发生,骨折愈合率高,治疗效果满意。

    2023年03期 v.31;No.557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椎弓和椎板钉固定青少年症状性峡部裂

    王辉;张志宏;吴奇平;曾昊;王万明;孙效棠;

    [目的]探讨椎弓和椎板钉固定(“双稳定构型”)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症状性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骨科采用上述技术治疗的青少年症状性腰椎峡部裂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前9例I度滑脱患者中,术中C形臂监视下证实8例达到解剖复位,复位率88.9%。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VAS评分及ODI指数显著下降(P<0.05)。影像方面,峡部融合时间为3~12个月,末次随访时仅2例患者峡部植骨内固定术后未愈合,植骨愈合率93.9%。至末次随访时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邻近节段退变。[结论]“双稳定构型”固定联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症状性腰椎峡部裂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峡部愈合率高的优点。

    2023年03期 v.31;No.557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肩锁关节脱位悬吊袢钢板固定术后再脱位

    甘志勇;黄长明;范华强;张少战;傅仰攀;董辉详;胡喜春;朱天昊;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悬吊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悬吊袢钢板技术治疗36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跟踪随访术后复位丢失例数并分析其具体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和ASE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测量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CCD)显著减小(P<0.05)。共3例术后再脱位,占8.3%。再脱位原因,1例为骨隧道不佳,1例骨质疏松,1例为过早负重。[结论]肩关节镜下悬吊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仍可能发生再脱位,原因包括骨隧道不佳、骨质疏松、过早负重。

    2023年03期 v.31;No.557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椎管内肿瘤切除椎管解剖重建

    覃建朴;杜迁;孔维军;敖俊;廖文波;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椎管解剖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7年5月,对48例椎管内肿瘤摘除后行中央钛板重建椎管。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5.8±13.6)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VAS与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SIA评级显著改善提高(P<0.05)。影像方面,术后1周MRI见肿瘤均完全切除、硬脊膜减压充分。术后3个月CT三维重建见回植椎板骨质愈合良好,术后节段ROM及椎管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无脊柱畸形、脊柱不稳或滑脱和肿瘤复发。[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用中央钛板重建椎管可保持椎管容积,维持脊柱骨-韧带结构完整。

    2023年03期 v.31;No.557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

    刘延安;孙绳亮;窦洪磊;王国伟;

    [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7年9月—2020年6月手术治疗13例Maisonnouve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腓骨上段骨折、内踝和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评估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固定腓骨近端骨折,下胫腓联合均为2枚空心螺钉3层皮质固定,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1.7±8.0)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OMs)、AOFAS、Olerud-Molander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踝关节内-外翻ROM无明显改变(P>0.05)。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均达到满意骨折复位。随术后时间推移,TTA、踝总体对位对线、踝退变Morrey-Wiedeman评级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直视下复位下胫腓联合的方法可有效恢复腓骨长度及旋转,术后疗效满意。

    2023年03期 v.31;No.557 276-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

    唐辉;徐永清;尹德宏;彭玉峰;范新宇;冉朝雄;宋祖富;汤迅;李春晓;周田华;

    [目的]评价屈曲牵引下前路手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屈曲牵引,前路开放复位,减压融合固定治疗关节突交锁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9~64岁,平均(48.6±7.2)岁。采用NDI、JOA评分、ASIA分级,以及影像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节突复位成功率为100.0%,手术时间平均(65.4±22.8) min,切口长度平均(6.1±0.9) cm,术中出血量平均(290.9±90.0) ml。随访时间平均(2.7±1.1)年,随时间推移,NDI和JOA评分,以及ASIA评级较均显著改善(P<0.05),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表现。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椎间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显著改善(P<0.05)。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结论]屈曲牵引单纯前路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合并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骨折脱位。

    2023年03期 v.31;No.557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镜下前盂唇修复与Remplissage术的护理和康复

    章亚青;万小梅;张雅真;朱莎;冀嬿;傅仰攀;黄长明;

    [目的]评价镜下前盂唇修复与Remplissage术的护理和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20年12月,对60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行肩关节镜下盂唇修补联合Remplissage术,给予标准化的护理和康复,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2.0~24.0个月,平均(15.6±3.2)个月。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级、上举ROM和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无疼痛或功能障碍加剧,无翻修手术。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伤前工作,56例(93.3%)恢复到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标准化护理和康复对于镜下前盂唇修复与Remplissage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2023年03期 v.31;No.557 283-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肩胛骨软骨肉瘤1例报告

    樊根涛;朱岩;赵建宁;周光新;吴苏稼;

    <正>软骨肉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形态特征和临床表现的恶性软骨源性肿瘤,约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20%~([1])。临床可分为原发性软骨肉瘤和继发性软骨肉瘤,原发软骨肉瘤占总数85%~90%~([2])。其特点为形成软骨基质且生长缓慢。软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和骨盆~([3]),肩胛骨比较少见。软骨肉瘤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肩胛骨的解剖特点,目前肩胛骨手术切除后如何维持肩关节功能仍存在很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52岁女性肩胛骨软骨肉瘤患者,切除后利用3D打印假体重建肩关节功能,报告如下。

    2023年03期 v.31;No.557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