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乐乐;梁成民;尹稳;张伟;李海江;于海洋;焦伟;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椎弓钉固定屈曲牵张胸腰椎骨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跨伤椎6钉固定,23例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跨伤椎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经伤椎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平均(19.6±5.2)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前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经伤椎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高度恢复方面,优于经伤椎6钉固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韦钊岚;韦朝喜;易伟林;韦宝琛;管林聪;彭伟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矢状位(c/d)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屈膝90°后向应力位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腋下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隧道的PCL保残重建术,更有利于精确定位胫骨骨道内口,还可更有效地保留PCL残束,临床疗效更好。
2023年06期 v.31;No.560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艺钧;谭勇海;王亮;张贵华;王明燕;金鑫;姜红江;
[目的]评价3D打印模拟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治疗复杂髋臼骨折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术前3D打印实体模型手术模拟后ORIF,43例采用常规ORIF,两组均于术后口服骨伤复原汤。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切口愈合等级亦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3D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Mere D'Aubigne评分、髋伸屈ROM及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而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3D组的上述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Matta标准3D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影像髋关节退变T?nnis评级均显著恶化(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3D组的T?nnis评级优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模拟可显著提升复杂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效率和精准性,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有利于术后康复。
2023年06期 v.31;No.560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娟;张元智;胡旭锋;王少白;李亚光;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徒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采用经皮置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1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时间[(32.5±7.2) min vs (57.6±11.9) min, P<0.05]、导针调整次数[(0.5±0.5)次vs (6.8±1.1)次, P<0.05]、射线曝光时长[(23.0±7.6) s vs(78.5±13.7) s, P<0.05]、术中透视次数[(14.9±4.0)次vs (52.9±8.6)次, P<0.05]、术中出血量[(32.0±9.0) ml vs (74.8±19.5) ml, P<0.05]均显著少于徒手组,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Majee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Majee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Matta评级、内固定位置均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置钉更精准,术中射线暴露量更低,组织损伤更小,临床效果稳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498-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鲁京;吴倩;赵刚;王五洲;王根;孙圣亮;张龙;唐睿;王剑利;
[目的]探讨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3枚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复合组),39例采用单纯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以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空心钉组(P<0.05),但是两组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复合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空心钉(P<0.05)。复合组33例中,均未发生骨不连接、股骨头坏死;空心钉组39例中,骨不连接3例,股骨头坏死2例,复合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空心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所有相应时间点,复合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复合组Garden指数、颈干角和Tonnis分级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结论]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空心钉固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504-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申晟;赵涵正;朱俊博;程卫东;
[目的]比较后三角定位技术与常规前后路技术镜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PCL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后三角定位技术(后侧组),28例采用常规前后技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后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4±4.7)个月,后侧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的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侧组的Lysholm及IKDC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胫骨隧道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屈膝30°、90°后应力下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屈膝30°、90°时应力下胫骨后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三角定位镜下后交叉韧带的重建,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减少操作损伤,节省手术时间,而且保留了后交叉韧带残端及板股韧带,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2023年06期 v.31;No.560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筱;徐志愿;崔建;张寰;龙浩;姚爱明;燕宪亮;朱锋辉;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 TXA)减少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失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XA组33例,非TX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血液学检验资料。[结果] TX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优于非TXA组(P<0.05)。术后第3 d常规行双侧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 d Hb、Hct、PLT均显著减少(P<0.05),PT显著增加(P<0.05),而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上述检验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TXT组Hb、Hc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TXA组(P<0.05),但两组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出血量,疗效安全可靠。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靳文舒;王哲;岳耀辉;李树锋;闫新峰;
[目的]探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UCB-MNCs)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9月,30例早、中期KOA患者接受膝关节腔内注射2×108(3 ml) UCB-MNCs治疗2次,间隔1个月。评估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注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数天内关节肿胀和疼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随访6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疼痛和肿胀的VAS评分,以及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总体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KOOS各子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X线片显示内侧、外侧和髌股室的K-L评级均无显著变化(P>0.05);内侧室MOAKS无显著变化(P>0.05),而外侧室和髌股室MOAKS显著下降(P<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UCB-MNCs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许红生;焦绍锋;王振军;张海涛;刘志杰;郭悦;陈建文;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同时行髋部及足部畸形矫正术,包括髋内收肌松解、闭孔神经缩窄术、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腱膜切断术等。所有患者屈膝畸形在术后28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为36~50 d,平均(41.1±3.5)d。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静态屈曲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被动ROM、主动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GMFCS分级由术前Ⅳ级提高为末次随访时Ⅲ级,根据Herzenberg标准,临床结果优9膝、良21膝,优良率1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膝后内侧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效果满意。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徐士刚;邱福平;张磊;吴飞;何兵;王斌;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定后术中缝合旋前方肌,32例术中未缝合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掌屈-背伸ROM、腕关节桡偏-尺偏ROM及前臂旋前-旋后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缝合组[(3.3±0.5) vs (5.3±1.3), P<0.001;(2.5±0.8)vs (3.2±1.0), P=0.008];术后1个月时缝合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ROM显著大于未缝合组[(90.3±15.9)°vs (79.6±9.5)°, P=0.011]。术后3个月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缝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8/2 (90.0%),未缝合组为24/4 (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桡远端骨折缝合旋前方肌可有效缓解术后短期疼痛,并可改善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
2023年06期 v.31;No.560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锋;田家宇;李多华;冯虎;孙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2月本院采用PVP治疗的39例sOVCF患者。评估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3±5.7) 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2±2.2) ml。术中有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3.1%),其中椎旁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6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7±3.8)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第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5±0.2)分,(2.4±0.8)分,(2.5±0.8)分, P<0.05]、ODI指数[(77.9±4.4)%,(24.2±2.9)%,(24.7±3.4)%, P<0.05]显著降低,而JOA评分[(14.3±2.7)分,(21.3±1.9)分,(20.7±1.7)分, P<0.05]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伤椎高度[(6.7±1.7) mm,(16.5±4.0) mm,(14.4±3.3) mm, P<0.05]显著增加,而局部后凸Cobb角[(24.1±13.0)°,(15.6±10.2)°,(19.0±11.5)°, P<0.05]显著降低。[结论] PVP治疗sOVCF安全有效,术前体位复位和充分填充伤椎裂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23年06期 v.31;No.560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韩立建;杨超;白洪勇;郝连升;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8.4±2.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5.9±1.0)分,(1.3±0.3)分,(1.2±0.2)分,P<0.001],而AOFAS评分[(34.8±7.9)分,(82.7±8.9)分,(94.1±4.1)分, P<0.001]、踝关节背伸-跖屈ROM [(36.5±4.3)°,(63.8±10.4)°,(74.9±11.5)°, P<0.001]和内翻-外翻ROM [(30.7±6.9)°,(54.8±8.9)°,(65.8±9.0)°, 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骨折力线对合显著改善(P<0.05),mLDTA角和a ADTA角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在10周左右骨性愈合。[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近期效果满意,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
2023年06期 v.31;No.560 571-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