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经伤椎与跨伤椎6钉固定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

    孙乐乐;梁成民;尹稳;张伟;李海江;于海洋;焦伟;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椎弓钉固定屈曲牵张胸腰椎骨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跨伤椎6钉固定,23例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跨伤椎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经伤椎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平均(19.6±5.2)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前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经伤椎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高度恢复方面,优于经伤椎6钉固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保留残迹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比较

    韦钊岚;韦朝喜;易伟林;韦宝琛;管林聪;彭伟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矢状位(c/d)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屈膝90°后向应力位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腋下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经ACL腋下定位胫骨隧道的PCL保残重建术,更有利于精确定位胫骨骨道内口,还可更有效地保留PCL残束,临床疗效更好。

    2023年06期 v.31;No.560 48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3D打印模拟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王艺钧;谭勇海;王亮;张贵华;王明燕;金鑫;姜红江;

    [目的]评价3D打印模拟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7月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治疗复杂髋臼骨折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术前3D打印实体模型手术模拟后ORIF,43例采用常规ORIF,两组均于术后口服骨伤复原汤。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3D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切口愈合等级亦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3D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Mere D'Aubigne评分、髋伸屈ROM及髋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而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3D组的上述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Matta标准3D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3D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影像髋关节退变T?nnis评级均显著恶化(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3D组的T?nnis评级优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模拟可显著提升复杂髋臼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效率和精准性,结合骨伤复原汤治疗有利于术后康复。

    2023年06期 v.31;No.560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经皮螺钉固定髋臼骨折

    李小娟;张元智;胡旭锋;王少白;李亚光;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徒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9月在本院采用经皮置钉固定髋臼前柱骨折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1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置钉时间[(32.5±7.2) min vs (57.6±11.9) min, P<0.05]、导针调整次数[(0.5±0.5)次vs (6.8±1.1)次, P<0.05]、射线曝光时长[(23.0±7.6) s vs(78.5±13.7) s, P<0.05]、术中透视次数[(14.9±4.0)次vs (52.9±8.6)次, P<0.05]、术中出血量[(32.0±9.0) ml vs (74.8±19.5) ml, P<0.05]均显著少于徒手组,两组切口愈合等级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下地行走时间及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Majeed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Majee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Matta评级、内固定位置均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徒手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下经皮髋臼前柱顺行螺钉内固定术置钉更精准,术中射线暴露量更低,组织损伤更小,临床效果稳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498-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

    赵鲁京;吴倩;赵刚;王五洲;王根;孙圣亮;张龙;唐睿;王剑利;

    [目的]探讨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3例采用3枚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复合组),39例采用单纯3枚空心钉固定(空心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以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大于空心钉组(P<0.05),但是两组间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复合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空心钉(P<0.05)。复合组33例中,均未发生骨不连接、股骨头坏死;空心钉组39例中,骨不连接3例,股骨头坏死2例,复合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空心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所有相应时间点,复合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复合组Garden指数、颈干角和Tonnis分级均显著优于空心钉组(P<0.05)。[结论]空心钉复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空心钉固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504-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两种胫骨隧道建立技术比较

    申晟;赵涵正;朱俊博;程卫东;

    [目的]比较后三角定位技术与常规前后路技术镜下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PCL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后三角定位技术(后侧组),28例采用常规前后技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后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4±4.7)个月,后侧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的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侧组的Lysholm及IKDC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胫骨隧道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屈膝30°、90°后应力下胫骨后移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的屈膝30°、90°时应力下胫骨后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三角定位镜下后交叉韧带的重建,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减少操作损伤,节省手术时间,而且保留了后交叉韧带残端及板股韧带,有利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2023年06期 v.31;No.560 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邮件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不断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我刊编辑部名义的邮件。以稿件决定刊用或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等理由,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他拉入相关的医学群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编辑部将依法追查此事。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读者、作者:(1)本刊工作人员不会以邮件或短信的形式通知作者添加个人微信;(2)以我刊之名各种借口要求与作者、读者添加微信的行为均为假冒;(3)本刊专用电子信箱:jiaoxingtougao@163.com;jxwk1994@126.com;财务专用信箱:jiaoxingwaikecaiwu@163.com;(4)不明事宜可电话咨询:0538-6213228。请广大读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消息来源和真伪,严防信息泄露,避免上当受骗。特此公告!

    2023年06期 v.31;No.560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重新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入库须知和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

    2023年06期 v.31;No.560 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请作者注意:(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址:ZJXS.chinajournal.net.cn;Http://jxwk.ijournal.cn为本刊唯一在线投稿系统,其他均为冒充者,稿件上传后自动生成编号,稿号为:2019-xxxx。其他冒充者的稿件编号五花八门,多很繁琐,请广大作者注意辨别。

    2023年06期 v.31;No.560 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并通知作者单位,2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凡向本刊投稿的作者均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2023年06期 v.31;No.560 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两种构型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荟萃分析

    吴研飞;马剑雄;赵兴文;王颖;卢斌;柏豪豪;马信龙;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菱形与倒三角排列的空心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医学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应用菱形和倒三角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研究,涉及387例患者,其中菱形组178例,倒三角组209例。荟萃结果显示:菱形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倒三角组(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倒三角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退钉率和股骨颈短缩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菱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优于倒三角组,倒三角组的出血量低于菱形组。两组在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退钉率、股骨颈短缩发生率等远期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

    2023年06期 v.31;No.560 515-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3D打印在骨盆骨折的应用进展

    张赫;张泽林;蔡振存;

    骨盆骨折的诊治是创伤骨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其解剖结构复杂,并发症严重,不同的骨盆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且治疗难度较大。通过3D打印技术生成的可视化实物模型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骨盆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这不仅能在骨盆骨折的术前诊断和术前规划中起到重要作用,也为骨盆骨折内置物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术中导航模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目前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中迅速发展,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案也有很大改进。本文主要对骨盆骨折的诊治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2023年06期 v.31;No.560 520-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司匹林在大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周立波;张国秋;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矫正畸形、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是全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TJA)的严重并发症,药物预防对降低血栓形成至关重要。阿司匹林(aspirin, ASA)不仅价格低廉、给药方便、无需血液监测、耐受性好及安全性高,而且还具有降低假体周围感染、异位骨化和死亡风险等优点。然而,目前学者尚不确定ASA是否可以替代其他抗凝剂用于TJA后血栓预防。因此,本文对ASA在THA/TK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TJA后抗血栓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3年06期 v.31;No.560 524-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全膝关节置换研究进展

    刘冠杰;陈印忠;徐栋;李明;

    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手术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长期效果以及假体生存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膝关节假体以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uciate retaining, CR)以及后稳定型(posterior stabilized, PS)为主。无论是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还是后稳定型假体,在置入时都需切除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重要存在部位,前交叉韧带的切除会造成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运动力学的改变,使得患者的主观感受不是特别满意。作为能最大程度模拟自然膝关节运动力学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型(bicruciate-retaining, BCR)假体,最近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2023年06期 v.31;No.560 529-53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侧卧角度对骶尾部软组织压力的有限元分析

    田园;梁慧敏;程秀玲;高翔;尹梦帆;王春梅;

    [目的]构建不同侧卧角度骶尾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探讨预防深部压力性损伤的最佳侧卧翻身角度。[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俯卧位骶尾部CT数据,构建0°、15°、30°、45°侧卧翻身角度下包含皮肤脂肪组织、肌肉组织、骨骼支撑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施加载荷,分析骶尾部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模型Von Mises应力、剪切应力及分布特征。[结果]皮肤脂肪组织的Von Mises应力由小至大依次为:30°组<15°组<0°组<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1) kPa,(5.6±0.2) kPa,(6.1±0.1) k Pa,(12.7±1.2) kPa, P<0.001]。肌肉组织中Von Mises应力由小至大依次为:30°组<45°组<15°组<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0.8) k Pa,(19.3±1.4) kPa,(20.6±0.5) kPa,(22.6±1.4) kPa, P<0.001]。皮肤脂肪组织剪切应力由小至大依次为:30°组<15°组<0°组<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0.2) kPa,(0.9±0.1) kPa,(1.3±0.2) kPa,(2.6±0.8) kPa, P<0.001]。肌肉组织剪切应力由小至大依次为:30°组<15°组<45°组<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2) kPa,(4.4±0.2) kPa,(4.7±0.5)kPa,(5.1±0.3) kPa, P=0.02]。4种侧卧角度下,肌肉组织Von Mises应力和剪切应力均显著大于皮肤脂肪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角度为30°时骶尾部深部组织所受Von 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最小,建议采用30°侧卧翻身角度预防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

    2023年06期 v.31;No.560 53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外侧壁破裂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有限元分析

    赵豪;高山;陈庭瑞;

    [目的]比较三种内固定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特性。[方法]自1名志愿者采集股骨CT图像,在Mimics14.0、Geomagic Studio、CERO3.0、Hypermesh13.0软件处理,分别构建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PFNA张力带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模型。在Abaqus6.12中加载,分析内固定及骨折端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三种内固定模式的Von Mises应力由大至小依次为颈干交界>股骨头区>骨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区Von Mises应力由大至小依次为PFNA>PFNA张力带>锁定钢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区Von Mises应力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干交界区Von Mises应力由大至小依次为PFNA>锁定钢板>PFNA张力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固定物骨折端位移由小至大依次为PNFA张力带<锁定钢板<PFNA (P<0.05)。[结论] PFNA联合张力带固定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减小应力和位移,有利于骨折端稳定。

    2023年06期 v.31;No.560 538-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Wiltes肌间隙通道切除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

    李旭泽;辛涛;韩敏;刘元钦;林彦达;李锋;

    [目的]介绍Wiltes肌间隙通道切除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依据术前影像确定手术入路与工作通道位置,由Wiltes肌间隙置入14 mm工作通道并直达椎板外缘表面,磨除部分椎板外侧峡,切除部分黄韧带,充分显露责任神经根及肿瘤膜性结构,沿肿瘤长轴纵向切开肿瘤包膜,并沿肿瘤边界膜内切除肿瘤。[结果] 2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完整肿瘤切除,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次日可下床活动,随访17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 Wiltes肌间隙微通道手术可一期完整切除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避免术后脊柱不稳定和椎旁软组织损伤。

    2023年06期 v.31;No.560 54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

    黄其龙;张建芳;郭卫中;苏郁;周帅;

    [目的]介绍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9月,对10例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治疗。从髂后上棘下约5 cm处经大转子向大腿外侧中线向下做长12~20cm的切口,用摆锯自大转子顶点后上方至股骨外侧肌后缘纵向截骨,使大转子截骨块的厚约1.5 cm。将截下的大转子连同臀中肌、股外侧肌向前方牵开,显露关节囊,沿股骨颈的长轴偏向关节囊外侧“Z”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外旋股骨,将股骨头向前外侧脱位。清理髋关节关节腔内游离骨块及髋臼周围坏死、挫伤严重组织。复位股骨头较大骨块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块大小采用2~3枚直径2.4~3.5 mm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块并将钉尾埋到软骨下。内旋复位股骨头,复位大转子截骨块后以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9.5±30.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0.0±213.2) ml。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Thompson-Epstein标准):优5例,良4例,可1例。[结论] Ganz入路埋头螺钉固定股骨头骨折,可充分显露髋臼及股骨头,能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疗效。

    2023年06期 v.31;No.560 547-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氨甲环酸对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刘筱;徐志愿;崔建;张寰;龙浩;姚爱明;燕宪亮;朱锋辉;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 TXA)减少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失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XA组33例,非TX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血液学检验资料。[结果] TX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优于非TXA组(P<0.05)。术后第3 d常规行双侧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 d Hb、Hct、PLT均显著减少(P<0.05),PT显著增加(P<0.05),而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上述检验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TXT组Hb、Hct、PL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TXA组(P<0.05),但两组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出血量,疗效安全可靠。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1-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内注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

    靳文舒;王哲;岳耀辉;李树锋;闫新峰;

    [目的]探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UCB-MNCs)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9月,30例早、中期KOA患者接受膝关节腔内注射2×108(3 ml) UCB-MNCs治疗2次,间隔1个月。评估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注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数天内关节肿胀和疼痛,但不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随访6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疼痛和肿胀的VAS评分,以及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总体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KOOS各子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X线片显示内侧、外侧和髌股室的K-L评级均无显著变化(P>0.05);内侧室MOAKS无显著变化(P>0.05),而外侧室和髌股室MOAKS显著下降(P<0.05)。[结论]KOA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UCB-MNCs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矫正脑瘫重度屈膝畸形

    许红生;焦绍锋;王振军;张海涛;刘志杰;郭悦;陈建文;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联合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采用腘绳肌延长和Ilizarov技术矫正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畸形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同时行髋部及足部畸形矫正术,包括髋内收肌松解、闭孔神经缩窄术、跟腱延长术、腓肠肌腱膜切断术等。所有患者屈膝畸形在术后28 d内调整完毕,继续佩戴Ilizarov外固定架维持矫正。佩戴外固定架时间为36~50 d,平均(41.1±3.5)d。1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年。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静态屈曲角度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被动ROM、主动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GMFCS分级由术前Ⅳ级提高为末次随访时Ⅲ级,根据Herzenberg标准,临床结果优9膝、良21膝,优良率1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联合膝后内侧腘绳肌延长治疗痉挛型脑瘫重度屈膝效果满意。

    2023年06期 v.31;No.560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

    徐士刚;邱福平;张磊;吴飞;何兵;王斌;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定后术中缝合旋前方肌,32例术中未缝合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掌屈-背伸ROM、腕关节桡偏-尺偏ROM及前臂旋前-旋后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缝合组[(3.3±0.5) vs (5.3±1.3), P<0.001;(2.5±0.8)vs (3.2±1.0), P=0.008];术后1个月时缝合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ROM显著大于未缝合组[(90.3±15.9)°vs (79.6±9.5)°, P=0.011]。术后3个月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缝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8/2 (90.0%),未缝合组为24/4 (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桡远端骨折缝合旋前方肌可有效缓解术后短期疼痛,并可改善术后前臂旋转活动度。

    2023年06期 v.31;No.560 563-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张锋;田家宇;李多华;冯虎;孙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evere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12月本院采用PVP治疗的39例sOVCF患者。评估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6.3±5.7) min,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2±2.2) ml。术中有9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3.1%),其中椎旁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6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7±3.8)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第2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5±0.2)分,(2.4±0.8)分,(2.5±0.8)分, P<0.05]、ODI指数[(77.9±4.4)%,(24.2±2.9)%,(24.7±3.4)%, P<0.05]显著降低,而JOA评分[(14.3±2.7)分,(21.3±1.9)分,(20.7±1.7)分, P<0.05]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伤椎高度[(6.7±1.7) mm,(16.5±4.0) mm,(14.4±3.3) mm, P<0.05]显著增加,而局部后凸Cobb角[(24.1±13.0)°,(15.6±10.2)°,(19.0±11.5)°, P<0.05]显著降低。[结论] PVP治疗sOVCF安全有效,术前体位复位和充分填充伤椎裂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23年06期 v.31;No.560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空心螺钉固定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

    韩立建;杨超;白洪勇;郝连升;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效果。[结果] 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8.4±2.1)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5.9±1.0)分,(1.3±0.3)分,(1.2±0.2)分,P<0.001],而AOFAS评分[(34.8±7.9)分,(82.7±8.9)分,(94.1±4.1)分, P<0.001]、踝关节背伸-跖屈ROM [(36.5±4.3)°,(63.8±10.4)°,(74.9±11.5)°, P<0.001]和内翻-外翻ROM [(30.7±6.9)°,(54.8±8.9)°,(65.8±9.0)°, 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骨折力线对合显著改善(P<0.05),mLDTA角和a ADTA角显著增加(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在10周左右骨性愈合。[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近期效果满意,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

    2023年06期 v.31;No.560 571-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肱骨滑车上孔小骨1例报告

    李鹏;张浩强;李旭升;

    <正>肱骨滑车上孔小骨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肘关节发育异常,因报道较少,缺乏组织学特征,容易与肘髌骨、软骨瘤肿瘤及关节游离体等混淆。本文报道1例肱骨滑车上孔小骨患者,并对该病的特征常见鉴别诊断作出了讨论。1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因右肘关节疼痛伴伸直受限2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军事训练后出现右肘关节疼痛,后演变为伸直受限,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右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示:考虑右肘关节滑囊炎,

    2023年06期 v.31;No.560 574-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