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 Ilizarov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发展

    秦泗河;郭保逢;Catagni MA;

    Ilizarov技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被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其发现的张力-应力法则生物学定律是世界外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由于上世纪东西方冷战铁幕的隔阂,该技术在应用了30年后才被介绍到了西方。Ilizarov技术的发现和在世界的传播都颇具传奇色彩,意大利是首个引入Ilizarov技术的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发起成立ASAMI学会,随后欧洲、北美、南美、澳洲、日本、韩国、印度、非洲等国家,由于签证和语言交流方便,纷纷去意大利学习了解Ilizarov技术并成立各国的ASAMI。进入21世纪张力-应力法则又催生了微循环重建、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等新学科。为纪念Ilizarov对骨科学的贡献,本文介绍Ilizarov技术在欧洲的传播与创新。

    2023年11期 v.31;No.565 96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关于稿件诚信审核的通告

    <正>即日起本刊将对每一篇来稿进行全方位诚信审核。稿件上传投稿系统后,本刊的编辑人员会与作者联系核查稿件相关情况,可能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请作者需确认投稿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不存在代写、代投行为。以下情况将被判定为涉嫌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无论稿件处理至哪个阶段,均终止稿件进一步处理或直接退稿。(1)作者信息中提供的手机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非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或无效;(2)再次投稿时,所留的电子信箱地址与历史记录不符合,且无说明;或同一作者历史记录中有多个不同电子信箱地址;(3)不回应我们的问询,或回应不合逻辑;(4)文稿内容描述不专业,或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医学伦理与规范;(5)数据或统计值不符合逻辑,或明显错误;(6)图片与正文描述不符合;(7)参考文献引用与正文内容不符合。

    2023年11期 v.31;No.565 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邮件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不断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我刊编辑部名义的邮件。以稿件决定刊用或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等理由,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他拉入相关的医学群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编辑部将依法追查此事。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读者、作者:(1)本刊工作人员不会以邮件或短信的形式通知作者添加个人微信;(2)以我刊之名各种借口要求与作者、读者添加微信的行为均为假冒;(3)本刊专用电子信箱:jiaoxingtougao@163.com;jxwk1994@126.com;财务专用信箱:jiaoxingwaikecaiwu@163.com。(4)不明事宜可电话咨询:0538-6213228。请广大读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消息来源和真伪,严防信息泄露,避免上当受骗。特此公告!

    2023年11期 v.31;No.565 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24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征文通知

    <正>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4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换届会议”定于2023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会议重点总结交流近5年以来我国在脊柱、四肢伤病残矫治与康复领域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新进展。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员大会,传达贯彻中国康协第六届第四次理事会精神,学习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章程(修正案),总结本届专业委员会工作,并进行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改选换届。欢迎广大专业人员、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踊跃投稿并出席会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残疾人康复医学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

    赵广超;吴天亮;夏太宝;严政;桂召柳;薛双桃;

    [目的]比较采用单边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45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UBE术,25例采用TLI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UBE组切口总长度[(2.2±2.2)cm vs (10.2±1.7)cm,P<0.05]、术中失血量[(35.0±21.3)ml vs (472.0±171.4)ml,P<0.05]、术中透视次数[(6.1±0.9)次vs (10.0±2.3)次,P<0.05]、下地行走时间[(1.5±0.7)d vs (3.7±1.0)d,P<0.05]、住院时间[(13.4±3.2)d vs (17.8±7.2)d,P<0.05]均显著优于TLIF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UBE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TLIF组[(70.3±11.9)d vs (90.4±13.4)d,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UBE组腰痛VAS评分[(2.5±0.5)vs (4.2±0.9),P<0.05]、ODI评分[(11.2±5.0) vs (18.8±9.0),P<0.05]、JOA评分[(20.9±3.5) vs (17.5±2.8),P<0.05]均显著优于TLIF组。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椎管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UBE组椎管面积显著小于TLIF组[(191.6±33.8)cm~2vs (244.6±21.9)cm~2,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术前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UBE和T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LSS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相比TLIF术,UBE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腰痛轻,特别适合累及节段较少的LSS。

    2023年11期 v.31;No.565 967-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显微镜与直视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比较

    鲍小明;任坤;张小平;郭卫东;闫康;董鑫;廖博;

    [目的]比较显微镜与直视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 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1月采用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术前沟通结果,30例采用显微镜下ACDF,35例采用传统直视下ACD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显微镜组仅1例喉返神经损伤;传统组2例脑脊液漏,3例喉返神经损伤;均未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显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间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切口愈合等级、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0.2±8.0)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锥体束征显著改善(P<0.05),VAS和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N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显微镜组的JOA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两组责任段椎管面积、椎间隙高度和颈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影像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显微镜组为26/30(86.7%),传统组为30/35(8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ACDF较传统直视下手术更为精准,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和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2023年11期 v.31;No.565 974-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低温与常温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

    冯骁骁;吕南宁;张浩;刘昊军;刘明明;

    [目的]比较低温与常温间断灌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8月在本科应用PVP治疗的60例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低温间断灌注组,另外30例采用常温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低温组的骨水泥可推注时间显著长于常温组[(10.5±1.3)mm vs (4.9±1.0)min, P<0.05],且前者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后者(6.7%vs36.7%, 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0±1.8)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及末次随访时,VAS、ODI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时[VAS (2.0±1.3) vs (2.9±1.3), P=0.010; ODI (27.7±3.5) vs (28.1±3.8), P=0.022; JOA (22.9±2.0) vs (21.7±1.7), P=0.010]和末次随访时[VAS(2.1±1.2) vs (2.9±1.4), P=0.016; ODI (26.5±2.6) vs (27.7±3.7), P=0.034; JOA (22.5±1.5) vs (21.4±1.8), P=0.033]低温组均显著优于常温组。影像方面,低温组的骨水泥弥散优良率显著高于常温组(56.7%vs 30.0%, 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椎前缘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患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局部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低温间断灌注显著增加骨水泥有效推注时间,提高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弥散程度,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2023年11期 v.31;No.565 980-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镜减压与开放延长PLIF治疗腰椎融合后邻椎病

    许龙;卜晋辉;何博;黄森;王振飞;戴尅戎;马超;刘光旺;

    [目的]比较后路内镜减压与开放延长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邻椎病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后路内镜减压(内镜组),14例采用开放延长PLIF (PLIF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内镜组在手术时间[(61.1±20.4)min vs (124.2±27.9)min,P<0.05]、切口总长度[(0.7±0.1)cm vs (10.7±1.6)cm,P<0.05]、术中失血量[(8.8±7.1)ml vs (244.4±108.4)ml,P<0.05]、下地时间[(1.6±0.7)d vs (3.7±1.5)d P<0.05]、住院时间[(5.6±1.9)d vs (9.5±2.5)d,P<0.05]均显著优于PLIF组。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内镜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PLIF组[(56.7±5.4)d vs (67.3±6.8)d,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腿痛VAS、ODI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面积、侧隐窝矢径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无显著变化(P>0.05)。术前两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镜组的椎管面积[(142.2±14.7)mm~2vs (182.0±20.5)mm~2,P<0.05]、侧隐窝矢径[(3.4±0.4)mm vs (4.3±0.7)mm,P<0.05]均显著小于PLIF组(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后路内镜减压治疗邻椎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取得与开放延长PLIF相当的治疗效果。

    2023年11期 v.31;No.565 986-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比较

    刘长鹏;亓英国;谷增泉;谢学升;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单通道经椎板间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 UIE)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内镜手术治疗LDH 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UBE术,另外31例采用UIE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UBE组手术时间[(83.2±10.3)min vs (71.8±8.9)min, P<0.05]、切口总长度[(1.5±0.2)cm vs (1.2±0.2)cm, P<0.05]、术中失血量[(30.0±2.0)ml vs (20.0±1.6)ml, P<0.05]、下地行走时间[(2.5±0.5)d vs (1.6±0.2)d, P<0.05]及住院时间[(5.1±0.6)d vs (4.0±0.4)d, P<0.05]均显著大于UIE组,两组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时UBE组的腰痛VAS评分[(2.2±0.4) vs (2.5±0.5), P<0.05]、腿痛VAS评分[(2.4±0.6) vs (2.8±0.7), P<0.05]和ODI评分[(20.2±2.9) vs (22.5±2.5), P<0.05]均显著优于UIE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管占位率显著下降(P<0.05),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UBE椎管占位率[(12.3±3.2)%vs (15.5±4.3)%, P<0.05]和腰椎前凸角[(52.3±6.2)°vs (47.8±5.9)°, P<0.05]均显著优于UIE组。[结论] UBE与UIE均为治疗LDH的有效术式,两者疗效相当。相比之下UIE术的手术损伤更小,但UBE的减压效果更好。

    2023年11期 v.31;No.565 992-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踝外侧不稳镜下与开放韧带修复比较

    王传鑫;于永杰;马亮;

    [目的]比较镜下与开放Brostr?m-Gould术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9月手术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关节镜下修复(镜下组),30例采用开放修复(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关节镜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踝内-外翻ROM及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镜下组踝背伸-跖屈ROM、踝内-外翻ROM及AOFAS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12个月时差异均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抽屉试验与内翻试验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应力位片距骨前移距离与距骨内翻角度均显著减少(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改良辅助入路与开放Brostr?m-Gould均可有效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关节镜下改良辅助入路更为微创,短期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2023年11期 v.31;No.565 998-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融合术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邹焱;高子茏;何跃;陈果;姚晓克;顾祖超;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辅助腰椎融合术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ls.gov、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UBE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的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13日,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进行描述性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高质量文献7篇,中等质量2篇。总共纳入患者796例,其中UBE组365例,传统组431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UBE组和传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OR=0.94,95%CI 0.57~1.53,P=0.800)、硬膜外血肿发生率(OR=1.16,95%CI 0.38~3.52,P=0.800)、硬脊膜撕裂发生率(OR=1.80,95%CI 0.76~4.30,P=0.180)、感染发生率(OR=0.35,95%CI 0.09~1.30,P=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一过性麻木发生率(OR=1.03,95%CI 0.22~4.84,P=0.970)、减压不全发生率(OR=0.97,95%CI 0.18~5.33,P=0.970)、翻修手术发生率(OR=0.78, 95%CI 0.17~3.61,P=0.750)、融合器沉降发生率(OR=0.86,95%CI 0.30~2.47,P=0.7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辅助腰椎融合术与传统腰椎融合手术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04-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退变性脊柱侧凸分型的现状

    幸洋;付长峰;崔佳乐;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群体中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更多患者选择手术矫正以提高生活质量。在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治中,分型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分型系统既有利于评估预后情况,又有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诊治。近20年来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已有十余个,如SRS-Schwab分型、Lenke-Silva分型、MISDEF分型等,但尚缺乏可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分型方式。本文回顾、分析、评估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分型,并归纳一个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包括的要素,以期推动退变性脊柱侧凸理想分型系统的形成,帮助医师选择合理而具体的手术矫正方式。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0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山羊新型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度

    王逢贤;徐林;曲弋;赵赫;曹旭;杨济洲;杨永栋;赵丁岩;俞兴;

    [目的]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组和非HA组动物摘除C_(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显露,未处理椎间盘。动态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随时间推移HA组和假手术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HA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显著减少。术前及术后即刻三组间C_2~C_5ROM和C_(3/4)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和3个月时,HA组和假手术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均显著大于非HA组(P<0.05),而HA组与假手术组的C_2~C_5ROM和C_(3/4)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涂层的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较好的保持了山羊颈椎的活动度。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14-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rhBMP2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比较

    魏彬;黄景辉;马腾;夏冰;李胜友;郝一鸣;郑毅;高雪;罗卓荆;

    [目的]利用兔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重组人骨发生蛋白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对骨缺损修复的量效关系。[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海绵空白组、自体骨组、低剂量组(0.25 mg rhBMP-2)、中剂量组(0.5 mg rhBMP-2)、高剂量组(2.5 mg rhBMP-2),每组6只。对骨缺损给予相应处理。分别于术后4、8周,行X线检查、MicroCT检查和组织学观察评估。[结果]与术后第4周相比,8周时各组Lane Sandhu X线评分均增加,其中,空白组和海绵空白组两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骨组、低、中、高剂量组的两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Lane Sandhu X线评分由低至高均为空白组<海绵空白组<低剂量组<自体骨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周相比,8周时6组MicroCT检测的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 Tb.N)均增加,其中,低、中、高剂量组的两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BMD和Tb.N均由低至高均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表明,骨缺损新生骨的成熟度呈rhBMP-2剂量依赖性变化。[结论]在0.25~2.5 mg的剂量范围内,rhBMP-2对兔桡骨临界骨缺损的骨修复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18-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团状掌长肌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李成明;肖驰;杨鑫宇;朱奕琳;于晓光;崔大平;

    [目的]介绍团状掌长肌肌腱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和初步效果。[方法] 2019年5月—2022年5月对8例月骨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月骨切除团状掌长肌肌腱填塞治疗。行腕关节掌侧弧形切口,彻底切除坏死月骨,将制备的团状掌长肌肌腱移植物填塞于月骨缺损处。[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个月以上。VAS评分由术前(5.5±0.9)分显著降至末次随访时(0.3±0.4)分。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改善。手腕、手指肌力较术前相比均有1~2级的提升。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为(91.1±3.3)分,优良率100%。影像检查见,各腕骨无移位现象,排列结构正常。[结论]团状掌长肌腱移植物填塞至月骨缺损区,可替代月骨的支撑作用。该术式操作简单,初步效果满意。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24-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缝线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

    刘振;刘军;李小净;孙学成;王欢;张元吉;罗文明;

    [目的]介绍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初步效果。[方法]对2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使用双锚钉交替环抱法治疗。髌前正中切口,显露骨折端,双锚钉分别置于骨折近端完整骨质的两侧,篮网状交替缝合髌骨下极并进行打结,于髌骨近端1/3处做2 mm骨道,两侧剩余锚钉线沿髌骨支持带腱骨结合的扩张部向近端缝合,在近端骨道处经骨道交叉至对面,双股线于髌骨表面向远端做8字交叉,然后在髌腱远端行Krachow缝合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行走功能逐渐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1分,Bostman评分为29.7,膝关节活动度为132.8°。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在术后4~6周骨折端出现骨痂,10~12周明确骨性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屈膝30°侧位的Insall–Salvati ratio为(1.2±0.1)。所有患者均无锚钉脱落及骨折再移位等不良影像征象。[结论]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操作可行,固定可靠,利于早期恢复,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28-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41例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手术矫正

    梁答;马振;王业鑫;钟伟;

    [目的]探讨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不同外固定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12月共41例(58足)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分别采用有限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术或有限软组织松解/截骨矫形+组合式/环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总结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 58足中,跟腱延长、胫后肌腱延长(84.5%);足的截骨或关节融合(74.1%)。患者均获至少24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拆除外固定架后及末次随访时踝背伸肌力、外翻肌力、肌张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踝-后足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ICFSG评分、ASHWORTH评分显著减少(P<0.05)。[结论]有限软组织松解结合外固定技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畸形,可以取得比较满意且相对理想的效果。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32-1034+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高位髂筋膜阻滞的意义

    鹿洪秀;张金;杨沛然;孙莉;张建新;

    [目的]探讨高位髂筋膜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意义。[方法] 140例老年初次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例采用高位FICB联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复合组),另外70例采用单纯PCIA (PCIA)组。比较两组术后镇痛和临床资料。[结果]复合组术后8、12、24 h的VAS评分[(2.3±0.4) vs (2.6±0.7), P=0.002;(2.7±0.5) vs (3.4±0.7), P<0.001;(3.0±0.7) vs (3.4±0.6), P<0.001]和BCS评分[(3.3±0.5) vs (2.4±0.4), P<0.001;(2.5±0.4) vs (1.9±0.5), P<0.001;(2.9±0.6) vs (2.1±0.6), P<0.001]均显著优于PCIA组。复合组48 h PCIA总按压次数[(5.2±2.2)次vs (9.8±1.4)次, P<0.001]和镇痛补救率[5(7.1%) vs 18(25.7%), P=0.003]均显著优于PCIA组。复合组术后第1 d和3 d的MMSE评分[(8.7±2.1) vs (11.2±1.9), P<0.001;(7.7±1.7) vs (8.7±1.8), P=0.001]和PSQI评分[(8.7±2.1) vs (11.2±1.9), P<0.001;(7.7±1.7) vs (8.7±1.8), P=0.001]均显著优于PCIA组。出院时复合组的Harris评分[(80.6±5.6) vs(77.4±5.4), P=0.001]显著优于PCIA组。复合组术后5 d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2.9%) vs (12.9%), P=0.028;(4.3%) vs(18.6%), P=0.017;(8.6)%vs (25.7%), P=0.015]显著低于PCIA组)。[结论]高位FICB联合PCIA可有效减轻THA的疼痛,提高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谵妄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35-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

    仲新宇;李大鹏;张懿明;张兵;尹正宇;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采用UBE技术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5±12.6)岁。观察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93.6±17.1)min,住院时间平均(3.8±1.1)d。随时间推移,VAS、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随访60 d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96.7%。实验室检查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d,CRP、ESR、CPK均显著升高(P<0.05),但在术后第3 d时均已降至术前水平,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 UBE技术可非常有效治疗重度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显著。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39-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长时间牵引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

    高强;郑遵成;陈义乾;王琰;王英;吕小倩;岳寿伟;

    [目的]探讨基于Ilizarov理论长时间牵引对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28例行长时间牵引,28例行常规牵引。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4周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长时间组VAS、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后,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电位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传导速度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长时间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潜伏期、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长牵引治疗时间能有效改善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电生理表现,疗效优于常规牵引疗法。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42-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鞠玉亮;管士伟;王磊;郭蒙;张喜善;

    [目的]探讨使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Ficat I、II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对36例(44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行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术,评价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5.2±8.4)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2.5±5.6)ml,术中透视次数平均(20.3±3.6)次,住院时间平均(7.0±1.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8±9.3)个月,术后患肢负重下地时间平均(5.1±0.9)个月。随时间推移,Harris评分[(69.5±5.9)分,(80.2±7.8)分,(82.8±6.6)分, P<0.05]、髋屈-伸ROM [(56.6±7.8)°,(85.5±6.3)°,(91.2±8.2)°, P<0.05]和髋内-外旋ROM [(35.2±5.3)°,(56.5±6.9)°,(62.7±7.2)°, P<0.05]均显著增加。影像方面,2髋在术后1年进展为Ficat 3期,2髋发生股骨头塌陷。[结论]导向环锯减压植骨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具有定位直观、死骨刮除确切、减压植骨充分的优点,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45-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社区研究

  • 慈溪市骨质疏松症社区干预初步结果

    成立;许薇娜;杨科俊;赵锎;陆志剀;

    [目的]探讨在社区骨质疏松症教育与干预的初步结果。[方法]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慈溪市16家卫生机构设立骨质疏松症干预点,共纳入85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59例列入干预组,给予骨质疏松教育与相应干预;395例为对照组,常规社区管理,未给予相关教育和干预。干预期为1年,与对照组比较,并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认知的变化,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骨质疏松和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各项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均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BMD[(0.7±0.1)g/cm~2vs (0.5±0.1)g/cm~2,P<0.05]和股骨颈BMD[(0.8±0.1)g/cm~2vs (0.7±0.1)g/cm~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期1年的干预过程中,干预组骨折、残疾、死亡发生率为122/459(26.6%),低于对照组的111/395(2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社区教育与干预可显著提升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增加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48-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疑似“集簇现象”1例报告

    李明阳;张大鹏;强晓军;崔志栋;王静;徐辰;徐鹏;

    <正>脊柱骨折“集簇现象”(cluster phenomenon)即8个月内出现至少5个节段的自发性胸椎和(或)腰椎骨折~([1]),该类现象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本文系统性地回顾本院1例腺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患者而引发的疑似“集簇现象”的诊疗过程,虽然在本院多次行PKP后,其疼痛症状减轻,但患者最终死亡。因此,笔者通过本篇病例报告来分析诱发该病的相关因素以及防治方案,为后续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思路以及宝贵的经验。1病例资料患者,女,80岁。2021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L2椎体压缩性骨折(1c),入院后检查其骨密度,T值为-2.6,各项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 45U/L,甲状旁腺激素(PTH) 70.0 pg/ml,总25-羟维生素D 28.4 ng/ml,1,25双羟维生素D_323.9 ng/ml,骨钙素2.0 nmol/L,凝血酶原时间(PT) 11.2 S,血浆D-二聚体:1.2 mg/L,心电图及胸片未见异常。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52-1053+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血管瘤1例报告

    黄花顺;谢学文;管明强;曾扬;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各种髋关节病变终末期的终极治疗方法。国内外每年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尽管髋关节置换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有可能会引起十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现对1例髋臼附近海绵状血管瘤,引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报道,希望引起骨科同行警惕,尽量避免类似危险的发生。该研究已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因“右髋反复疼痛伴活动受限、跛行2年”由门诊以“右髋疼痛查因”收治入院。既往史:有轻度贫血,否认有消化道出血病史,否认地中海贫血史,否认服用激素及酗酒史,否认髋部外伤史及感染史。

    2023年11期 v.31;No.565 1054-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