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胫骨开放性骨折两种外固定比较

    刘钊;万春友;徐卫国;张涛;刘金伟;李宏宙;张宁宁;

    [目的]比较六轴空间外固定支架(hexapod external fixator, HEF)与单臂外固定支架(unilateral external fixator,U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9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胫骨开放性骨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72例采用HEF,51例采用UEF。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EF组术后支架调整次数显著少于UEF组(P<0.05),HEF组术后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UEFA组(P<0.05),但HEF组手术费用显著高于UEF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下地站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6.5±1.3)个月。HEF组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显著早于UEF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肢膝、踝屈伸ROM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hnerWruhs评级、跛行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骨折对位对线和胫骨短缩均显著改善(P<0.05),HEF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UEF组(P<0.05)。末次随访HEF组骨折对位对线和胫骨短缩均显著优于UEF组(P<0.05)。[结论]应用HEF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可较好地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和下肢力线角度,缩短骨折愈合和带架时间。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57-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的比较

    叶剑;廖明新;林伟明;吴冯春;

    [目的]比较混合植骨与颗粒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无菌性骨不连病例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混合植骨治疗,20例采用颗粒植骨治疗。比较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混合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长于颗粒植骨组(P<0.05),但混合组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程度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5.9±2.6)个月,混合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AOFA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混合组的AOFAS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ROM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AOFAS评分显著大于颗粒组(P<0.05),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混合组的Johner-Wruh评分显著优于颗粒组(P<0.05)。影像学方面,混合组骨折影像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颗粒组(P<0.05)。[结论]两种植骨治疗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胫骨中下段骨不连,相比之下,混合植骨的临床疗效优于颗粒植骨。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63-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内固定治疗青中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任昆明;刘军;吴倩;李洪涛;朱温帅;孙学成;高加智;闫文文;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4枚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 compression screw,C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6月,4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2例采用FNS内固定,23例采用CS内固定。比较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NS组在手术时间[(54.6±18.0)min vs (84.3±33.3)min, P=0.001]、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小于CS组[(17.3±4.2)次vs(24.3±6.3)次, P<0.001],但FNS组切口长度[(5.4±0.6)cm vs (4.6±0.7)cm, P<0.001]、术中失血量[(132.4±50.9)ml vs (47.0±15.7)ml, P<0.001]显著大于CS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5~46个月,平均(29.5±15.2)个月。FNS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CS组[(5.5±1.2)个月vs (7.7±4.2)个月, P=0.029]。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和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至末次随访时,FNS组晚期不良事件,包括内固定物切出、股骨颈短缩、骨不连、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S组[7/22 (31.8%) vs 15/23 (65.2%), P=0.027]。FNS组的全髋置换翻修率低于C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 (18.2%) vs 8/23(34.8%), P=0.56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Garden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时,FNS组不良影像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CS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髋退变Tonnis分级均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固定青中年人股骨颈骨折在骨折愈合和晚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CS。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69-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术式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比较

    陈东旭;李朝旭;王胜涛;彭伟;盛希;陈明洲;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双束三扣板喙锁韧带重建、单束双扣板重建及传统钉钩钢板固定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49例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双束重建,17例采用单束重建,17例采用钩板固定。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三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双束组和单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钩板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4、14 d,双束组和单束组VAS评分显著小于钩板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双束组、单束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钩板组(P<0.05)。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外展活动度(ROM)、前屈ROM、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单束组和钩板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三组患者肩锁间距(acromioclavicular distance, ACD)和喙锁间距(coracoclavicular distance, CCD)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各组A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双束组、钩板组CCD显著小于单束组(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双束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RockwoodⅢ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钩板固定。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75-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两种颈椎前路融合

    朱海迪;卢赟;邵毅杰;刘凌;孙佳佳;

    [目的]比较零切迹锁定型颈椎融合器(zero-profile, stand-alone cervical cage, 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cage and plate, CP)治疗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ROI-C,23例采用CP。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严重术中并发症。ROI-C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CP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6.8±3.2)个月,ROI-C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CP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ASIA评级、JOA评分、NDI评分及锥体术征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ROI-C组ASIA评级显著优于CP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C2~7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ROI-C组椎间隙高度显著优于CP组(P<0.05)。术后3个月,ROI-C组椎体间融合情况优于CP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损伤,两种术式均能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维持椎间隙高度。与传统CP相比,ROI-C组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而且恢复患者颈椎椎间隙高度效果明显。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81-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

    沈昆;张道前;陈晓钢;许金环;邵卫东;

    [目的]比较慕尼黑骨科医院(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 OCM)入路和直接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取OCM入路,35例采取DLA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OCM手术时间显著长于DLA组(P<0.05),但是,OCM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随访时间平均(15.0±3.2)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Harris评分、髋伸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均显著优于DLA组(P>0.05),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及双侧下肢长度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OCM入路手术时间较传统前外侧入路长,但是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87-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两种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治疗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比较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曹力;陈良;玉苏甫江·玉努斯;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膝上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伊犁州新华医院小儿骨科治疗121例年龄6~18个月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与患者家长沟通结果,58例(76髋)采用膝上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膝上组),63例(80髋)采用常规标准髋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标准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一次复位成功,膝上组的早期再脱位率11.8%(9/76),标准组为2.5%(2/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脱位的患儿均择期行切开复位术,并排除之后的研究。两组患儿透视次数、带石膏的时间、石膏压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随访时间(5.3±2.0)年。拆除石膏后开始站立时间、开始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T?nnis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与拆石膏后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Severin评级和CE角均无明显改变(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I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T?nnis评级、Severin评级、CE角和AI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上组股骨头坏死率为14.9%(10/67),标准组为16.7%(1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膝上人类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是治疗6~18个月DDH的有效方法,但早期关节再脱位的风险高于标准人类位髋人字石膏。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92-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在网站首页点击来稿要求,即可查看最新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在下载区查看2021年本刊各栏目样稿,并按照稿约及样稿的要求书写。稿件格式一定要按拟投栏目的格式要求撰写,字数、图表、参考文献要完全符合相应栏目要求。在投稿系统上传稿件的同时,必须上传2个基本附加文件(单位介绍信、学术诚信承诺书)。如有基金支持一定要标注清楚,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投稿必须要有导师或上级医师推荐函。除以上附加文件外,如作者能提供同行专家推荐意见(2名),对文稿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做出评价。可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以上附加文件的参考样式请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首页下载专区下载。填写并签名或加印章后,需制成JPG或PDF文件,上传至本刊投稿系统,或将原件快递至编辑部。必备文件齐全后,本刊方对稿件进行处理。投稿步骤如下: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学术不端处理意见的声明

    <正>为维护学术刊物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的正当权益,本着对广大读者、作者负责的精神,本刊编辑部再次重申坚决反对剽窃、抄袭他人稿件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如下处理:撤稿、杂志和网站通告、通知作者单位给予相应处理、3年内不刊登该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稿件。对信息虚假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一稿两投、一稿两用等学术不端行为,据其性质、情节轻重以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如下处理:如稿件未刊登一律退稿,如稿件已刊登一律撤稿,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重新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入库须知和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评议工作为志愿性,但您的工作会在本刊留下有价值的印迹。专家库采用动态管理,将以您的评议质量、效率和工作量作为您改选进入,或再次当选编辑委员会委员的依据。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邮件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不断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我刊编辑部名义的邮件。以稿件决定刊用或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等理由,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他拉入相关的医学群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编辑部将依法追查此事。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读者、作者:(1)本刊工作人员不会以邮件或短信的形式通知作者添加个人微信;(2)以我刊之名各种借口要求与作者、读者添加微信的行为均为假冒;(3)本刊专用电子信箱:jiaoxingtougao@163.com;jxwk1994@126.com;财务专用信箱:jiaoxingwaikecaiwu@163.com;(4)不明事宜可电话咨询:0538-6213228。请广大读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消息来源和真伪,严防信息泄露,避免上当受骗。特此公告!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严查代写代投稿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通告

    <正>近期本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不断发现有涉嫌代写、代投的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部正常的工作秩序。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正当权益,本刊郑重声明如下:本刊坚决反对由第三方代写、代投、代为修改稿件的行为。自即日起,凡投给本刊的所有稿件必须是作者亲自撰写的,稿件内容和所留作者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在稿件处理过程中,本刊的同行评议专家和编辑人员将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请作者理解并积极配合。以下情况将被判定为涉嫌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无论稿件处理至哪个阶段,均将终止稿件进一步处理或直接退稿:(1)作者信息中提供的手机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非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或无效;(2)不回应我们的问询,或回应不合逻辑;(3)内容描述不专业,或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医学伦理与规范;(4)数据或统计值不符合逻辑,或明显错误;(5)图片与正文描述不符合;(6)参考文献引用与正文内容不符合。期待广大作者和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医学文献库的圣洁,打造经的起历史考验、值得信赖的诚信期刊。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入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tr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文献格式需严格按本刊格式要求进行修改,作者仅引用前3位,超过3位时,加“,等.”或“,et al.”。英文作者仅用姓(last name),仅首字母大写,而名(first name, middle name)仅用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缩写。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稿件诚信审核的通告

    <正>即日起本刊将对每一篇来稿进行全方位诚信审核。稿件上传投稿系统后,本刊的编辑人员会与作者联系核查稿件相关情况,可能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请作者需确认投稿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不存在代写、代投行为。以下情况将被判定为涉嫌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无论稿件处理至哪个阶段,均终止稿件进一步处理或直接退稿。(1)作者信息中提供的手机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非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或无效;(2)再次投稿时,所留的电子信箱地址与历史记录不符合,且无说明;或同一作者历史记录中有多个不同电子信箱地址;(3)不回应我们的问询,或回应不合逻辑;(4)文稿内容描述不专业,或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医学伦理与规范;(5)数据或统计值不符合逻辑,或明显错误;(6)图片与正文描述不符合;(7)参考文献引用与正文内容不符合。请广大作者高度重视学术名誉,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共同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请作者注意:(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址:ZJXS.chinajournal.net.cn;Http://jxwk.ijournal.cn为本刊唯一在线投稿系统,其他均为冒充者,稿件上传后自动生成编号,稿号为:2019-xxxx。其他冒充者的稿件编号五花八门,多很繁琐,请广大作者注意辨别。(2)稿件上传后需邮寄审稿费100元整,本刊不收复审费和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检测费等。(3)有关版面费和审稿费均需通过邮局汇款至: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城区)环山路217-1号泰安八十八医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收,邮局汇款为本刊唯一收取款项的方式,其他支付方式如网上支付、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研究进展

    骆巍;黄竞敏;吴疆;马信龙;

    半月板后根在半月板生物力学及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维持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环形张力的重要解剖结构,后根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有多篇文献对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面进行总结。本文将对上述文献进行综述。

    2023年12期 v.31;No.566 1097-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稳态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潘成;江华;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是导致腰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退变的髓核细胞中能够观察到线粒体稳态系统的失调。线粒体稳态系统可调控髓核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进而影响ID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从线粒体抗氧化系统、线粒体蛋白质稳态、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等方面,综述线粒体稳态系统在ID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探索IDD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02-1105+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成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宋美玲;温俭;钟玉朋;董谢平;

    股骨干骨折(femoral shaft fractures, FSF)是骨科的常见病,多为高能量致伤,因其解剖的特殊性,骨折后大多出现明显位移,若治疗不当常出现畸形愈合、骨不愈合、脂肪栓塞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有效治疗以恢复股骨的连续性、正常力线、长度和功能,而目前最常用的髓内钉、接骨板等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介绍成人股骨干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06-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胫骨截骨矫正胫骨扭转畸形:1例报告和综述

    张玉琼;邵明洪;王启阳;陆声;

    胫骨扭转(tibial torsion, TT)是指胫骨自身绕其纵向轴线扭转,TT畸形会导致约1%的成年人出现步态异常、膝关节疼痛、髌股关节紊乱等临床症状,在临床工作中TT易被忽略。国内目前对TT的研究主要是TT角度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报道1例TT畸形手术治疗病例,从手术治疗相关方面对TT的临床症状、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等进行文献复习及总结,为临床TT的诊治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盂肱关节后脱位伴反向Hill-Sacks损伤:1例报告和综述

    李树栋;梁学振;朱凯;李刚;

    盂肱关节后脱位(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PSD)指因盂肱关节前方受到直接向后的作用力或外伤时盂肱关节处于极度内收内旋位导致的肱骨头向肩胛骨关节盂后脱出的病变。相较于盂肱关节前脱位更为罕见,且漏诊、误诊率较高。临床上常伴有肱骨头内侧的明显缺损,即反Hill-Sacks损伤。本文通过收治盂肱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ks损伤案例1例,总结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PSD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16-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器学习的研究进展

    崔东明;陶春生;

    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一种高发病率疾病,也是导致成年人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的常见原因。目前对于LDH的研究大多是传统的研究,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ML可以利用计算机从大数据中“学习”复杂关系,并产生将大量协变量与感兴趣的目标变量联系起来的模型。具体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病变检测和分类、图像自动分割、数据分析、放射特征提取、优先报告和研究分类以及图像重建。ML处理数据的能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就基于ML在LDH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Hoffa骨折并内侧副韧带撕脱手术与快速康复

    曾本强;秦谊;卢冰;胡兵;宋小强;陈安刚;胡骅;廖真宇;范秀丽;

    [目的]介绍Hoffa骨折并内侧副韧带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快速康复方法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21年3月收治内侧Hoffa骨折伴内侧副韧带起点撕脱骨折患者3例,均采用经内侧切口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及全螺纹空心钉坚强固定,内侧副韧带止点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辅助爱惜邦缝线加强固定,术后将膝关节屈曲110°~120°放置,镇痛泵止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24 h后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3次/d,每次30 min,锻炼后膝关节继续屈曲110°~120°固定共3 d,3 d后根据膝关节伸屈功能情况决定膝关节放置体位。[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个月膝关节屈曲ROM为(142.3±8.7)°,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85.4±5.1)分,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膝关节僵硬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修复的韧带再断裂等不良影像改变。[结论] Hoffa骨折并内侧副韧带起点撕脱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强固定后,膝关节屈曲110°~120°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能加速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后路减压固定颈椎多节段椎间盘韧带损伤

    庄青山;张敏;陈乃旺;伦登兴;徐兆万;李小鹏;冀旭斌;徐琨;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钉固定单开门减压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单开门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36例。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评级[A/B/C/D/E,(4/10/16/6/0),(0/4/6/12/14),(0/0/4/8/24), P<0.001]、JOA颈椎评分[(7.8±2.4),(11.6±2.2),(14.2±1.4), P<0.001]和颈痛VAS评分[(5.2±1.6),(2.9±1.4),(1.6±1.1), P<0.001]均显著改善。影像测量颈椎曲度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不良影像表现。[结论]后路减压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具有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稳定性强的优点,避免了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30-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

    王新国;赵杰;徐宪超;傅昊东;蔡增彬;

    [目的]探讨老年骨盆脆性骨折(fragile fracture of pelvis, FFP)行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治疗耻骨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采用经皮逆行耻骨支螺钉固定的25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27侧耻骨支),记录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7.8±0.7)个月,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7.8±0.6)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显著增加(P<0.05),髋内-外旋ROM、伸-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Majeed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9侧,良7侧,可1侧,优良率96.3%。影像方面,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21侧,良6侧,优良率100.0%。影像骨折愈合时间<8周11侧,占40.7%;8~12周16侧,占59.3%。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Tonnis髋退变评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逆行耻骨支经皮螺钉治疗老年脆性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34-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跟腱修复术后深静脉血栓

    刘洋;鲁文;韩锦学;李雪飞;丁晓琳;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治疗对跟腱修复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采用微创手术修复的急性跟腱断裂114例。术后医患沟通,59例术后常规石膏固定(常规组),55例术后常规石膏固定的同时加用IPC治疗(IPC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组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IPC组出现1例腓肠神经损伤,考虑术中牵拉所致,经过药物治疗后痊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有3例切口愈合不佳,出现浅表感染,IPC组有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过局部换药后痊愈,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显示,IPC组术后2周DVT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5.5%vs 13.6%, P=0.042),术后4周两组间DVT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vs 25.4%,P=0.737)。[结论]即使石膏固定状态下,IPC治疗能够有效降低DVT的发生,同时对切口愈合及腓肠神经无明显影响。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38-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辅助复位经皮内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吉祥;刘欢;丁其瑞;葛运如;孙鹏;费昊东;王守国;

    [目的]探讨自行制作的新型复位固定装置辅助经皮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协助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新型组),4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新型组手术时间[(36.0±6.6)min vs (55.7±8.5)min, 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19.8±3.2)次vs (36.7±6.3)次,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6.7±3.2)个月,末次随访,两组Flynn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新型组的提携角显著大于传统组[11.2±1.4)°vs (8.0±1.3)°, P<0.001],但是,两组间Baumann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辅助复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可缩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4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基层经验

  • 提高外踝粉碎骨折复位质量的经验

    杨子来;王玲玲;韩新波;孙美玲;滕秀君;

    [目的]探讨外踝严重粉碎骨折术中提高复位质量的方法。[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外踝严重粉碎骨折20例,手术时先行内踝固定,加术前测量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线、踝关节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 MCS)、胫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 SCS)并观察外踝形态,与术中外踝复位暂时固定后C形臂X线机透视的上述指标对比,及时调整复位,以提高复位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6.2±19.7) min;外踝切口长度平均(15.1±1.2) cm,术中出血量平均(60.5±10.7) ml。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4.3±2.0) d,无切口皮肤坏死和不愈合。患者全部获得10~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优11例,良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0.0%。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情况,17例骨正常愈合,2例骨延迟愈合,1例骨吸收导致骨不连。[结论]对于外踝严重粉碎骨折,先固定内踝,加术前取得健侧踝关节距腿角、Shenton线、MCS、SCS、外踝形态等数据,与术中透视患侧上述指标对比,调整复位,可以有效提高其复位质量。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45-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尿毒症自发性股四头肌肌腱初次及再次断裂1例报告

    黄显程;杨清均;卢文倩;罗勇;李佳峒;尤田;

    <正>股四头肌腱损伤的总发生率为1.37/10万,股四头肌肌腱修复后再破裂率仅为2%~([1]),当患者患有尿毒症进行长期透析时,肌腱-骨连接处变得脆弱,临床上表现为肌腱完全从髌骨上撕脱。尿毒症继发的甲旁亢是肌腱断裂和术后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对于肌腱断裂,无论何时都提倡手术治疗,最佳的手术方式尚无定论,但都提倡进行早期手术,并在围术期进行抗甲旁亢或其他纠正内环境紊乱的治疗。作者对1例股四头肌肌腱二次翻修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总结,并讨论类似患者的治疗方式。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48-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关节炎米粒体全膝置换1例报告

    王明兴;阎伟;李金松;陈志祥;胡铖波;丁丑;

    <正>米粒体滑囊炎是一种发生在关节和肌腱鞘中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常与类风湿关节炎和结核感染等全身性疾病有关,表现为关节内大量米粒样游离体形成,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1])。米粒体的形成机制及病理原因尚不明确,发病率尚无流行病学数据,国内外仅见少量个案报告,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个案报告中的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2]),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伴米粒体手术清除并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则未见有相关病例报道。本文报告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伴米粒体形成的患者,详细病例介绍如下。

    2023年12期 v.31;No.566 1151-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