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振宇;黄金承;王庆凯;王东辉;冯家威;曹前前;陈骁;代志鹏;金毅;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率(albumin/fibrinogen ratio, AFR)、C反应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率(CRP/albumin/globulin ratio, CAGR)和白蛋白(albumin, ALB)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髋、膝关节翻修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诊断为PJI,50例诊断为假体无菌性松动(aseptic loosening, AL)。统计分析两组检验指标,以ROC曲线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并依据曲线下面积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PJI组的CRP [(42.2±47.4) mg/L vs (8.8±18.4) mg/L, P<0.05]、ESR[(54.2±27.7) mm/h vs (22.2±18.7) mm/h, P<0.05]、FIB [(5.1±1.4) g/L vs (3.4±0.8) g/L, P<0.05]、GLO [(32.1±6.3) g/L vs (27.4±4.5) g/L, P<0.05]和CAGR [(39.6±43.6) vs (6.6±14.8), P<0.05]水平均显著高于AL组,而ALB [(37.0±7.4) g/L vs (40.7±4.1) g/L, P<0.05]和AFR[(7.9±3.1) vs (12.9±3.3), P<0.05]均显著低于AL组(P<0.05)。ROC分析表明,FIB(AUC=0.869、灵敏度=82.0%、特异度=80.0%)、AFR(AUC=0.864、灵敏度=92.0%、特异度=80.0%)、CAGR(AUC=0.825、灵敏度=90.0%、特异度=66.7%)、GLO(AUC=0.768、灵敏度=54.0%、特异度=91.1%)诊断PJI的价值均为良,而ALB价值为一般(AUC=0.754、灵敏度=86.0%、特异度=60.0%)。[结论] AFR、FIB和CAGR可作为PJI诊断的新辅助指标。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5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札根;卿勇;孙淑梅;李治敏;苏展影;李泽晖;陈瑞娟;曹学伟;
[目的]比较60岁上下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后临床效果的差异,并深入讨论Oxford UKA的理想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因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初次接受UK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和≥60岁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所有患者随访(69.2±5.3)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HSS评分、KSS临床和功能评分及膝伸屈ROM显著增加(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膝伸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岁组患者KSS临床评分显著优于≥60岁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FTA角、mLDFA角、mMPTA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至少5年的随访中,<60岁组患者接受Oxford UKA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与≥60岁组患者的功能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58-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涛;俞兴;关健斌;杨永栋;杨济洲;赵赫;曲弋;王逢贤;赵子义;赵丁岩;
[目的]比较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椎弓钉非融合与融合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62例三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椎管减压非融合椎弓钉-PEEK棒固定,32例采用减压常规钉-棒融合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等级、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非融合组手术时间[(172.2±48.7) min vs (216.5±75.4) min, P<0.05]及术中出血量[(216.5±75.4) ml vs (268.8±94.5) ml, P<0.05]显著优于融合组。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8.1±3.8)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LS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7.2±4.1) vs (9.7±3.9), P<0.05]及末次随访时[(6.8±3.7) vs(8.9±3.6), P<0.05]非融合组的LSDI评分显著优于融合组。影像方面,术前两组间上位椎间ROM、固定节段ROM、腰椎整体ROM、Pfirrmann分级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位椎间活动度均显著小于融合组[(5.2±3.4)°vs (6.3±3.2)°, P<0.001;(5.3±3.7)°vs (6.7±3.8)°, P<0.001]。术后3、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固定节段ROM均显著大于融合组[(8.4±3.6)°vs (2.1±0.9)°, P<0.001;(9.7±2.3)°vs (1.4±0.5)°, P<0.001;(11.5±2.9)°vs (0.9±0.4)°, P<0.001]。末次随访时腰椎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融合组[(26.2±6.8) vs (23.4±3.5), P=0.012]。末次随访时,非融合组上邻椎间隙Pfirrmann分级显著优于融合组[Ⅰ/Ⅱ/Ⅲ/Ⅳ/Ⅴ:(5/15/7/3/0) vs (4/12/11/4/2), P=0.014]。[结论]非融合术后能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患者腰背部僵硬感较轻,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影响相对较小。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64-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华;陈步俊;李安澜;王新国;
[目的]比较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E-TLIF)与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1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82例DS患者。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1例行E-TLIF术,41例行OLIF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OLIF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E-TLIF组(P<0.05)。OLIF组术后1d时ESR、PCT、β-EP均显著低于E-TLIF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时OLIF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E-TLIF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两组间ODI、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椎间隙高度、胸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E-TLIF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椎体滑脱率、Lenke融合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DS患者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OLIF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对血清指标影响小的优势。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71-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翔;徐磊;赵司顺;王生;滕海军;吴磊磊;朱宝启;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D)与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术(Quadrant-channel discectomy, QC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本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61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UBED,另外29例采用QCD。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两组各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无不良后果。虽然UBED组手术时间[(58.3±7.0) min vs (42.0±6.7) min, P=0.039]、术中透视次数[(4.5±1.0)次vs (3.6±1.2)次, P=0.003]显著大于QCD组,但前者切口总长度[(2.7±0.2) cm vs (3.3±0.2) cm, P<0.001]、术中失血量[(45.8±12.6) ml vs (56.2±13.5) ml, P=0.003]、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2.2±0.5) d vs (2.9±0.7) d, P<0.001]均显著优于QCD组。所有患者随访12~14个月,平均(12.8±0.7)个月,UBED组恢复至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明显早于QCD组[(6.0±1.1)周vs (6.7±1.1)周, P=0.023]。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的椎管占位率均显著减少(P<0.05),而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Cobb角无明显变化(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以上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UBE手术虽然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77-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正>即日起本刊将对每一篇来稿进行全方位诚信审核。稿件上传投稿系统后,本刊的编辑人员会与作者联系核查稿件相关情况,可能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请作者需确认投稿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不存在代写、代投行为。以下情况将被判定为涉嫌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无论稿件处理至哪个阶段,均终止稿件进一步处理或直接退稿。(1)作者信息中提供的手机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非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或无效;(2)再次投稿时,所留的电子信箱地址与历史记录不符合,且无说明;或同一作者历史记录中有多个不同电子信箱地址;(3)不回应我们的问询,或回应不合逻辑;(4)文稿内容描述不专业,或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医学伦理与规范;(5)数据或统计值不符合逻辑,或明显错误;(6)图片与正文描述不符合;(7)参考文献引用与正文内容不符合。
2023年13期 v.31;No.567 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入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tr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文献格式需严格按本刊格式要求进行修改,作者仅引用前3位,超过3位时,加“,等.”或“,et al.”。英文作者仅用姓(last name),只有首字母大写,而名(first name,middle name)则用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缩写。文章题目仅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用Pubmed标准缩写,示例如下: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期,不断有作者反映收到假冒我刊编辑部名义的邮件。以稿件决定刊用或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等理由,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他拉入相关的医学群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编辑部将依法追查此事。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在网站首页点击来稿要求,即可查看最新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在下载区查看2021年本刊各栏目样稿,并按照稿约及样稿的要求书写。稿件格式一定要按拟投栏目的格式要求撰写,字数、图表、参考文献要完全符合相应栏目要求。在投稿系统上传稿件的同时,必须上传2个基本附加文件(单位介绍信、学术诚信承诺书)。如有基金支持一定要标注清楚,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投稿必须要有导师和上级医师推荐函。除以上附加文件外,如作者能提供同行专家推荐意见(2名),对文稿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做出评价。可提升本刊来稿审评效率,缩短审稿周期,使优质稿件尽快发表。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请作者注意: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浩;李兴华;王爱国;白玉;朱梁豫;张宇飞;张高伟;
[目的]介绍改良Zadek背侧闭合楔形跟骨截骨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5月—2021年8月应用改良背侧闭合楔形跟骨截骨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12例。患者取健侧卧位,行跟腱前外侧纵行切口,暴露跟腱止点以清除病变滑囊组织,并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跟骨后上结节截骨及跟骨体楔形截骨。截骨后闭合楔形截骨区域,使跟腱止点向前上方旋转位移,矫正畸形。[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9~24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踝-后足部评分及影像测量跟骨FPA角度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采用改良术式治疗Haglund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矫正跟骨结节后突畸形以及恢复踝关节功能。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20-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鲍朝辉;崔海涛;丁锏;董正;耿端;高乾坤;包伟东;
[目的]介绍Kümmell病经空心椎弓钉增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经空心椎弓钉增强椎体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患者23例。患者取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病变椎体内插入穿刺针,拔出针芯后沿穿刺针通道插入导丝,将空心螺钉沿导丝钻入椎体内。用2.5 ml注射器,在透视下将骨水泥用沿空心钉尾部注射入椎体内,至椎体内空隙被骨水泥填充并弥散到椎体,且骨水泥与螺钉前方螺纹锚定在一起后,停止注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VAS评分[(5.6±0.2),(1.1±0.2),(1.2±0.2), P<0.05]和ODI评分[(37.8±0.6),(15.1±0.5),(14.0±0.7), P<0.05]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均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椎体中心高度显著增加[(12.3±0.4),(17.3±0.4),(16.9±0.3), P<0.05],椎体前后缘距离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经椎弓根空心螺钉锚定增强PVP治疗Kümmell病手术技术简单,可增加前后柱间的锚合力,改善远期临床效果。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24-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良智;栾素娴;苏保辉;王瑞泓;刘伟强;朱从浩;于明东;姚汝瞻;
[目的]介绍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6例成人上肢标本,采用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方法,解剖后对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行长度测量,设计手术。20例轻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和传统前置术。带血管蒂组术中保护好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将尺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移至肌筋膜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30~45 min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感觉和运动平均恢复时间为3.6个月,手内在肌平均恢复时间为4.2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SCV和M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带蒂组的SCV [(50.7±6.7) m/s vs (47.6±5.3) m/s, P=0.049]和MCV [(52.5±3.8) m/s vs(48.4±3.1) m/s,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肌筋膜下前置术的手术技术简单可行,可改善临床疗效。
2023年13期 v.31;No.567 1228-1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