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骗子又出新花样,以主管编辑或杂志社编辑(如:主管编辑黄思敏、邢静静编辑、雷老师等)的名义,冒充我刊主编或编辑,以传送检索报告及电子全文等理由,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其拉入相关的群中),其实际目的是从事稿件、专著挂名售卖等非法活动,此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形象,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

    <正>为了提高向本刊投稿的成功率,避免稿件反复修改而延长刊用周期,投稿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本刊近期出版的杂志,特别是应检索相关内容的文章,并注意参考其内容。可登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期刊浏览”栏目,按提示阅读。在网站首页点击来稿要求,即可查看最新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稿约,在下载区查看2021年本刊各栏目样稿,并按照稿约及样稿的要求书写。稿件格式一定要按拟投栏目的格式要求撰写,字数、图表、参考文献要完全符合相应栏目要求。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入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tr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文献格式需严格按本刊格式要求进行修改,作者仅引用前3位,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严查代写代投稿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通告

    <正>近期本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不断发现有涉嫌代写、代投的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部正常的工作秩序。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正当权益,本刊郑重声明如下: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的通知

    <正>为促进期刊更好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更广泛的动员骨科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刊建设,公开公正、高效及时的处理作者来稿,以不断提升本刊影响力、公信力和学术质量,并动态化更新发展本刊编辑委员会,现决定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采用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动态考察的方法逐步推开。凡从事骨科及相关临床、康复、护理、教学、基础研究和医疗辅助工作10年以上、副高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人员均可报名。本刊原有编辑委员亦应申报入库。可在本刊远程投稿系统(http//jxwk.ijournal.cn)下载申请表,填写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制成PDF文件,上传至本刊电子信箱:jxwkxms@126.com,完成入库。编辑部将依据您的专业特长,向您分发需审阅评议的稿件。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稿件诚信审核的通告

    <正>即日起本刊将对每一篇来稿进行全方位诚信审核。稿件上传投稿系统后,本刊的编辑人员会与作者联系核查稿件相关情况,可能动态地对文稿反复核对。请作者需确认投稿文章内容为本人原创,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不存在代写、代投行为。以下情况将被判定为涉嫌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无论稿件处理至哪个阶段,均终止稿件进一步处理或直接退稿。(1)作者信息中提供的手机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非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人,或无效;(2)再次投稿时,所留的电子信箱地址与历史记录不符合,且无说明;或同一作者历史记录中有多个不同电子信箱地址;(3)不回应我们的问询,或回应不合逻辑;(4)文稿内容描述不专业,或不符合逻辑,不符合医学伦理与规范;(5)数据或统计值不符合逻辑,或明显错误;(6)图片与正文描述不符合;(7)参考文献引用与正文内容不符合。请广大作者高度重视学术名誉,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共同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

    2023年21期 v.31;No.575 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共识

  • 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刘志礼;温世锋;艾福志;刘家明;熊绪;

    血糖异常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是脊柱外科患者临床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尚缺乏针对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了进一步规范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本文通过参考现有的关于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指南及共识,并对血糖管理领域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合脊柱外科特点,组织专家进行讨论,提出规范的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共识,以期为脊柱外科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指导。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21-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1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论著

  • 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

    沈晓龙;吴卉乔;徐辰;祁敏;钟华建;王睿哲;刘洋;王新伟;陈华江;袁文;

    [目的]分析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将C_(2/3)或C_(3/4)椎间隙称之为参考椎间隙,将椎间隙狭窄最严重的间隙称之为目标椎间隙,如果目标椎间隙高度小于或等于参考椎间隙高度的50%定义为严重椎间隙狭窄。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132例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指标测量结果,分析不同节段间测量指标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2例患者中,严重椎间隙狭窄累及1~4个椎间隙,共累及225个椎间隙。不同节段发生严重椎间隙狭窄的概率依次为:C_(5/6)为79.6%,C_(6/7)为56.1%,C_(4/5)为28.0%;C_(3/4)为6.8%。各节段之间椎间隙高度、颈椎整体曲度C_(2~7)Cobb角、局部Cobb角、中立位各节段棘突间距、动力位下各节段棘突间距,以及椎间孔高度、宽度及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方面,椎管面积与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动力位棘突间距变化呈正相关(P<0.05),但与C_2~C_7Cobb角、中立位棘突间距没有相关性(P>0.05)。椎间孔面积与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动力位棘突间距变化有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C_2~C_7Cobb角、中立位棘突间距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严重椎间隙狭窄最常见于C_(5/6)椎间隙,其次是C_(6/7)椎间隙。椎间孔面积与椎间隙高度、局部Cobb角、动力位棘突间距变化有显著相关性。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30-1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术疗效的因素

    吴继德;拓一帆;马达;顾文波;张潇;罗迪;袁海峰;

    [目的]分析影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22年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C_3~C_7单开门术的67例颈椎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影响OPLL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24个月以上。按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60%或≥60%,33例列为不佳组,占49.3%;34例列为良好组,占50.7%。不佳组年龄[(59.1±9.9)岁vs (52.9±9.8)岁,P=0.010]、椎管占位率[(50.1±15.2)%vs (41.7±12.2)%,P=0.036]、T_1倾斜角(T_1slop,T_1S)[(26.8±8.7)°vs (21.5±5.8)°,P=0.013]、K线阴性比率[-/+,(11/22) vs (4/30),P=0.034]和髓内高信号比率[是/否,(20/13) vs(10/24),P=0.010]均显著大于良好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椎管占位率(OR=83.54,P=0.006)、髓内明显高信号(OR=3.13,P=0.004)、T_1S (OR=1.11,P=0.036)是临床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AUC=0.80 (95%CI 0.70~0.91,P<0.001),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表明该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结论]椎管占位率高、髓内信号强度、T_1S大是影响手术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36-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Kümmell病囊壁与囊内穿刺椎体成形术比较

    孔凡国;王晓博;潘其鹏;张昌盛;王文举;乔杨;朱卉敏;

    [目的]比较单侧囊壁穿刺与囊内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行PVP治疗的56例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经囊壁穿刺治疗(囊壁组),26例采用囊内穿刺治疗(囊内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术中透视次数[(12.4±1.6)次vs (9.2±1.7)次, P<0.05]和骨水泥注入量[(4.7±0.2) ml vs (4.3±0.2)ml, P<0.05]均显著多于囊内组。随访时间平均(17.4±2.4)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伤椎前缘高度[术后3 d (20.5±1.9) mm vs (19.5±1.7) mm, P<0.05;末次随访时(20.1±1.9) mm vs (18.0±2.0) mm, P<0.05]、伤椎中线高度[术后3d (18.0±1.4) mm vs (17.2±1.2) mm, P<0.05;末次随访时(17.5±1.4) mm vs (16.6±1.2) mm, P<0.05]和局部后凸角[术后3 d (13.9±4.2)°vs (16.5±5.4)°, P<0.05;末次随访时(14.4±4.6)°vs (17.9±5.7)°, P<0.05]均显著优于囊内组。[结论]对于I期和II期Kümmell病,单侧囊壁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恢复和维持病变椎体形态方面的效果明显好于囊内穿刺成形术。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43-1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全膝置换是否放疗

    林三福;巫海鹏;陈守勃;王文怀;肖丽华;郑煜晖;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辅助关节外放疗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晚期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滑膜全切和TKA,术后辅助关节外放疗(放疗组),另外19例单纯行滑膜全切和TKA (未放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5 d疼痛VAS评分、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时间(36.0±2.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HSS、KSS功能评分和KSS临床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放疗组的VAS评分[(1.7±0.5) vs (2.6±0.6), P<0.001]、HSS评分[(93.6±2.2) vs (87.1±2.1), P<0.001]、KSS功能评分[(93.3±2.0) vs (87.3±1.9), P<0.001]、KSS临床评分[(93.9±1.4) vs (87.7±1.8), P<0.001],以及膝伸屈ROM [(144.4±6.1)°vs (136.9±3.8)°, P<0.001]均显著优于未放疗组。至末次随访,放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放疗组(0%vs 21.1%, P=0.047)。影像方面,术后两组髌上囊积液厚度及髌上滑膜厚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放疗组髌上囊积液厚度[(1.4±0.5) mm vs (2.6±0.7) mm, P<0.001]及髌上囊滑膜厚度[(0.9±0.2)mm vs (1.8±0.5) mm, P<0.05]均显著小于未放疗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骨密度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破坏的膝关节PVNS患者行TKA,术后辅助放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安全性好,近期临床效果较未辅助放疗好。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49-1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比较

    李庆奇;张子安;刘宝帅;王英振;翟喜成;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晚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HA术,其中35例采用SuperPath入路,另外30例采用PLA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SuperPath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LA组(P<0.05),但切口总长度、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PLA组(P<0.05)。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SuperPath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PL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SuperPath组的VAS和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PLA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两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两组肢体长度差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A相比,SuperPATH入路THA术中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56-1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荟萃分析

  • 胸椎结核前路与后路手术疗效的荟萃分析

    吴奇平;王辉;郑庆聪;林融杰;孙效棠;张志宏;王万明;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评价前路和后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KNI、维普、万方等7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阅读全文提取效应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从检索的11 618篇文献中选出9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病例837例,其中前入路组318例、后入路组519例。荟萃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矫正度、植骨融合时间、神经功能改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后路组在并发症(OR=2.43, 95%CI 1.50~3.94, P<0.05)和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度(MD=1.16, 95%CI 0.36~1.95, P<0.05)均明显优于前路组。[结论]后路手术和前路手术都是行之有效的治疗胸椎结核、恢复神经功能的手术方式,但后路手术的并发症更少,并且更有利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维持。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61-1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骨质疏松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干预的现状

    孟东浩;安鹏名;孟增东;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危害中老年骨骼健康的疾病,同时罹患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数量庞大,此类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存在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疼痛、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翻修风险增加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医生与患者都需要意识到这两种疾病的严重危害,对OP合并KOA的患者进行评估,判断患者OP的严重程度,通过早期的用药,降低骨量的进一步丢失,维持良好的骨骼状态。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67-1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骨免疫调控成骨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邓立庆;罗月;康鹏德;

    骨免疫调控成骨是骨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是介导骨免疫成骨的核心细胞且与激素诱发ONFH密切相关。骨损伤后Treg细胞经CCL22/CCR4轴调控定向归巢至损伤局部并经STAT5/FoxP3通路激活合成促组织修复因子,并与BMSCs串话调控成骨成血管促进骨修复。MiR-155/SOCS1调节回路调控STAT5/FoxP3通路的激活,激素抑制MiR-155,促进SOCS1表达抑制STAT5/FoxP3通路与Treg细胞激活。调控Treg细胞定向归巢,MiR-155靶向转染T细胞抑制SOCS1表达,激活STAT5/FoxP3通路与Treg细胞,协同构建由Treg细胞介导的骨免疫调控成骨微环境,调控BMSCs成骨成血管修复骨坏死,从骨免疫研究激素性ONFH发病机制和防治是新思路。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72-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椎管内痛风的研究现状

    何强;邢文华;

    痛风是指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结晶超过了其在血液或者组织液的饱和度,从而沉积在全身关节,能够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破坏的代谢性疾病。当MSU沉积在关节突关节、黄韧带、硬膜外间隙等部位时,便可能导致脊柱椎管内痛风的形成。该病可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个节段,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易诊断该病,因此容易发生误诊误治。自1950年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已经有多篇文献分别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文献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77-1980+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黄韧带钙化:1例报告及综述

    曲新田;李念虎;管华鹏;魏传付;

    颈椎黄韧带钙化属于二羟焦磷酸钙晶体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 CPPDCDD),最早由日本人发现,女性患病率高,CPPD-CDD是很少发生在脊柱的一类炎性关节病,国内相关报道较少。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上颈椎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点,但临床上不少患者同时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颈椎黄韧带钙化,本文报告1例患者,并通过文献回顾,分别论述CPPD沉积和颈椎黄韧带钙化、类风湿性关节炎二者间的关系,总结CPPD的形成机制以及颈椎黄韧带钙化的鉴别诊断,提出类风湿可能会通过CPPD间接加速颈椎黄韧带钙化,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81-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镁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现状

    陈立夫;汪健;王洪;

    镁拥有与人体骨骼相似的机械性能,在生理环境中镁离子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在人体内以安全和可控的方式降解和吸收。因此,镁支架被视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支架备选材料之一。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多孔镁合金支架有望成为一种最有前途的支架替代材料。本综述涵盖了对镁支架的性能、制备技术、表面改性、合金化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镁支架的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86-1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老年固定性髌脱位骨关节炎髌骨旷置全膝置换

    李浪;李强;黄奇;邓立庆;万莎;

    [目的]介绍老年固定性髌脱位骨关节炎髌骨旷置全膝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手术技术及初步疗效。[方法]对4例(5膝)老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伴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限制性假体行TKA。沿髌骨内侧切开关节囊,髌骨予以修整成形,去神经化,并做外侧支持带松解,判断髌骨仍无法复位,将髌骨旷置于外侧间沟,股骨和胫骨端截骨后,分别安装假体,缝合切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4.0±0.8)年,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VAS评分[(7.0±0.9),(1.1±0.9), P<0.001]和HSS评分[(29.9±5.5),(79.2±3.6), P<0.001]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伸膝肌力均为4级,患者均可正常行走,但卧位状态下仍有10°~25°的伸膝迟滞,所有患者未见假体松动。[结论]对于老年膝关节OA伴固定性髌骨脱位,若患者功能需求不高,TKA术中可采用髌骨旷置,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选择。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91-1993+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镜下绕喙突悬吊固定肩锁关节脱位

    李华德;高胜一;辛培成;郭其勇;李明;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绕喙突悬吊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闭合肩锁关节脱位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镜下悬吊固定,34例采用钩板固定。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悬吊组在术中失血量[(9.8±4.9) ml vs (35.9±11.3) ml, P<0.05]、切口长度[(4.1±0.6) cm vs (7.2±1.3) cm, P<0.05]均显著优于钩板组(P<0.05),尽管前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后者[(89.1±18.7) min vs (61.7±12.5) min, 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悬吊组在VAS评分[(1.1±0.7) vs (1.8±0.9), P<0.05]、ASES评分[(91.2±3.1) vs (80.1±4.8), P<0.05]和Constant-Murley评分[(90.7±5.5) vs (80.2±7.4), P<0.05]均显著优于钩板组。影像方面,两组术后6个月,两组ACD、CCD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ACD和C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锁骨钩钢板相比,关节镜下绕喙突悬吊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更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94-1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微波消融病灶刮除

    李建华;徐明;郑凯;于秀淳;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微波消融病灶刮除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微波消融病灶刮除术治疗的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平均(38.0±17.6)岁,肿瘤直径平均(4.2±0.8) cm,Campanacci分级II级3例、III级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随访(64.4±27.7)个月,随时间推移,患者VAS评分、DASH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MSTS评分及腕关节伸-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ROM和手腕握力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检查术后无病理骨折发生,8例患者病灶均已清除,末次随访,未见局部复发和肺转移。[结论]微波消融病灶刮除治疗Campanacci II~III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安全,初步结果满意。

    2023年21期 v.31;No.575 1998-2000+2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浆和骨髓浓缩物治疗胫腓骨内固定后骨不连

    张中禹;于丽;林治建;姜泽威;周纪平;姜红江;

    [目的]探讨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治疗胫腓骨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5月,对58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治疗。评估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顺利完成局部注射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在,随访2~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56例患者达到临床骨折愈合的标准,愈合率达到96.6%;2例未愈合患者改行手术植骨治疗。由治疗前至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8个月的时间推移,患者的局部压痛VAS评分[(5.1±0.5),(3.8±0.3),(2.9±0.3),(2.5±0.2),(2.0±0.1), P<0.001]、患肢负重比[(52.0±4.8)%,(59.4±3.5)%,(70.5±3.9)%,(81.4±2.7)%,(93.8±2.1)%, P<0.001]和影像评分[(1.2±0.4),(2.2±0.5),(3.5±0.4),(5.1±0.3),(6.7±0.2), 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自体血浆和骨髓浓缩物局部注射是治疗胫腓骨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3年21期 v.31;No.575 2001-2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距舟固定弹簧韧带紧缩矫正成人扁平足

    蔡波;肖凯;谢鸣;谢佳;黄若昆;李天蔚;

    [目的]探讨成人扁平足矫正术中距舟关节固定弹簧韧带紧缩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III期扁平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距舟关节固定联合弹簧韧带紧缩术。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6.7±4.8)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显著增加[(64.6±3.8),(88.9±2.8),(89.3±2.6), P<0.001],VAS评分显著减少[(3.0±0.5),(0.2±0.4),(0.2±0.4), P<0.001]。影像方面,患足负重位X线片Meary角[(18.2±3.4)°,(5.2±2.0)°,(5.3±2.0)°, P<0.001]和TCA角[(23.3±3.0)°,(6.9±1.8)°,(6.8±1.9)°, P<0.001]显著减少,Pitch角[(15.1±2.9)°,(22.9±3.3)°,(22.7±3.3)°, P<0.001]显著增加。[结论]对于III期成人扁平足患者,应用距舟固定联合弹簧韧带紧缩矫正的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步态舒适度更高。

    2023年21期 v.31;No.575 2005-2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市中老年体质与骨质疏松调查

    王兴博;金明霞;胡宁宁;郭士方;陈志信;张辉;台会平;施松波;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之间关系。[方法]兰州本地居民958人纳入本研究,获取观察对象的体质资料,检测骨密度,并依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OP。对此人群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是否OP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索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男457人,女501人;年龄40~89岁,平均(61.7±7.5)岁;男性OP检出率为2.7%~21.5%,女性OP检出率11.9%~61.0%。随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BMI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男性和女性的OP检出率均显著上升(P<0.001)。相同年龄组,男性BMI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同年龄组男性OP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女性(P<0.001)。逻辑回归表明:女性(OR=3.782, 95%CI 2.415~5.85, P<0.001),高龄(OR=2.031, 95%CI 1.724~2.831, P<0.001)是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大BMI(OR=0.447, 95%CI 0.361~0.693, P<0.001)是O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此组人群随年龄增加OP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女性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在此人群中,高BMI是O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2023年21期 v.31;No.575 2009-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颈椎间孔狭窄症内镜循椎弓根减压

    崔志健;李越;楚福明;吴忌;唐小松;王雯;黄子洋;肖清清;邓尚;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采用经皮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的47例颈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 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8.8±21.2)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7.5±8.2) ml,术后切口愈合均良好。随访时间平均(8.2±4.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患者颈肩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5.1±1.4),(0.8±1.2),(0.4±0.7), P<0.05]、上肢痛VAS评分[(5.1±1.4),(0.5±0.8),(0.2±0.6), 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24.9±4.8),(2.4±2.6),(1.2±1.2), P<0.05]均显著减少。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次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孔内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internal foraminal diameter, IFD)[(3.5±1.1) mm,(4.6±1.1) mm,(4.3±2.2) mm, P<0.05]、椎间孔中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middle foraminal diameter, MFD)[(3.4±1.2) mm,(4.5±1.3) mm,(4.4±2.5) mm, P<0.05]显著增加,椎间孔外口与椎间孔纵轴垂直距离(distal foraminal diameter, DFD)及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 FH)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镜循椎弓根减压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症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对椎间孔内口、中口减压充分。

    2023年21期 v.31;No.575 2013-2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