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青少年创伤性踝内翻截骨矫正两种固定比较

    赵博;王雪;王成伟;海几哲;阿依丁·夏哈太;陀亚楠;艾科热木·吾普尔;帕尔哈提·瓦哈甫;

    [目的]比较踝上截骨(supramalleolar osteotomy, SMOT)钢板内固定与SMOT联合Ilizarov架牵伸治疗青少年创伤性踝关节内翻畸形(traumatic ankle joint varus deformity, TAV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30例青少年TA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SMOT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14例采用SMOT联合Ilizarov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90.0±11.6) min vs (102.1±9.1) min, P=0.004]、住院时间[(13.3±4.4) d vs (18.5±5.3) d, P=0.007]显著优于外固定组,但前者在术中失血量[(156.9±46.7) ml vs (90.7±14.4) ml, P<0.001]、切口总长度[(14.5±2.3) cm vs (4.6±0.8) cm, P<0.001]、下地行走时间[(71.7±16.7) d vs(5.6±2.3) d, P<0.001]显著不及后者。随访时间平均(20.6±3.5)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AOFAS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内固定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外固定组[(1.3±1.3) vs (2.6±1.6), P=0.023]。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TT、TAS角及Takakura分期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TAS角[(89.8±1.4)°vs (87.6±3.4)°, P=0.036]及Takakura分期[0/I/II/IIIa/IIIb/IV,(2/11/3/0/0/0) vs (0/7/6/1/0/0), P=0.038]显著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青少年TAVD。与内固定相比,外固定组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早期负重活动、避免植骨等优势,但存在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术中透视多,患者痛苦大等缺点。

    2024年07期 v.32;No.585 57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

    郑永智;陈飞飞;康乾;晋春阳;王若秦;

    [目的]探讨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86例在本院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54例为轻度内翻(≤10°),32例为中度内翻畸形(10°~20°)。分析下肢力线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评分、WOMAC评分、膝伸-屈ROM及H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轻度组VAS、HSS、WOMAC及膝伸-屈ROM均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影像方面,轻度组术前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190.4±5.6)°vs (196.3±6.1)°, P<0.001]、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73.4±3.8)°vs (67.2±3.1)°, P<0.001]、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8.5±1.9)°vs (7.2±1.6)°, P=0.002]、机械轴偏移(mechanical axis deviation, MAD)[(38.4±1.5) mm vs (40.6±2.1)mm, P=0.002]均显著优于中度组。末次随访时,轻度组的FTA [(174.3±4.1)°vs (180.7±5.3)°, P<0.001]、MPTA [(87.6±5.3)°vs (79.3±4.5)°, P<0.001]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但两组间PTS、MA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FTA与VAS评分(r=0.416, P=0.014)、WOMAC评分(r=0.545, 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ROM呈显著负相关(r=-0.545, P<0.001);术前MPTA与VAS评分(r=-0.452, P=0.008)、WOMAC评分(r=-0.578, 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ROM呈显著正相关(r=0.614, P<0.001)。末次随访FTA、MPTA与VAS评分、WOMAC评分、ROM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膝内翻畸形程度对TKA术后下肢力线影响显著,但对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较小。

    2024年07期 v.32;No.585 584-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加速康复下肢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林才渊;李志鹏;张志广;夏天卫;张富城;沈计荣;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本院行下肢关节置换的3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后DVT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330例患者中,术后46例患者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总体发生率为13.9%。血栓组患者年龄[(71.9±7.2)岁vs (64.4±14.2)岁, P<0.001]、女性占比[男/女,(7/39) vs (84/200), P=0.046]、脑梗史占比[是/否,(12/34) vs (32/252), P=0.006]及病因为OA患者占比[CD/ON/OA/RA/FX,(5/2/35/0/4) vs (42/50/157/10/25), P=0.048]、术前CRP [(9.3±8.2) mg/L vs (3.5±3.2) mg/L, P<0.001]、术后第1 d CRP [(21.4±18.5) mg/L vs (14.7±12.8) mg/L, P=0.004]显著高于非血栓组,但术中失血量[(322.2±225.4) ml vs (432.9 298.6) ml, P=0.005]显著少于非血栓组,术式为UKA、TKA、AFHR的患者占比[UKA/TKA/AFHR/THA,(13/22/2/9) vs (67/82/10/125), P=0.013]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饮酒史(OR=5.041, P=0.046)、术前CRP (OR=1.173, P=0.031)、年龄(OR=1.078, P<0.001)是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除外肌间静脉血栓,下肢其余类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饮酒史、术前CRP、年龄是下肢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07期 v.32;No.585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机器人辅助手术矫正青少年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

    李雅南;李殿国;吴东进;曹光庆;孙小刚;徐加龙;张振华;刘帅;

    [目的]评估骨科机器人辅助后路全椎体截骨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椎弓钉-棒系统矫正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重度AI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钉置入(机器人组);15例采用徒手椎弓钉置入(徒手组)。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共切除28个椎体;机器人组共置入242枚螺钉,徒手组置入311枚。术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虽然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徒手组[(760.3±43.8) min vs (637.3±37.9) min, P<0.001],但机器人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徒手组[(10±1.7)次vs (18.8±1.5)次, 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术后患者躯干平衡显著改善,身高和坐高显著增加,生活与运动能力改善。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畸形矫正明显丢失,均无手术翻修。影像方面,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5.1±2.1)%vs (85.6±3.3)%, 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冠状面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C7PL-CSVL、SVA均明显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CR对重度AIS具有较好的矫形效果,术中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螺钉的精准度,但由于学习曲线处于初级阶段,手术时间可能会增加。

    2024年07期 v.32;No.585 596-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在非创伤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

    陈敏;刘珊;王荣;刘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β-半乳糖凝集素-3 (lectin galactoside-binding soluble 3, LGALS3)水平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NONF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23年4月—2023年9月纳入NONFH患者84例为坏死组,选取同期检者健康人7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GALS3的水平,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NONFH病因、受累侧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Harris评分、坏死程度及ARCO分期。对两组LGALS3浓度及其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坏死组血清中LGALS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9.8±7.7) ng/ml vs (4.2±4.1) ng/ml, P<0.001]。在NONFH患者中,双侧受累组的LGALS3浓度显著高于单侧受累组[(14.7±8.1) ng/ml vs (5.3±3.3) ng/ml, P<0.001],股骨头塌陷者显著高于未塌陷者[(13.5±7.3) ng/ml vs (3.1±1.2) ng/ml, P<0.001]。根据ARCO分期,从I期至IV期LGALS3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0) ng/ml vs (4.1±1.3) ng/ml vs (11.0±5.8) ng/ml vs (16.8±8.2) ng/ml, P<0.001]。NONFH患者的LGALS3浓度与V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3, P<0.001),与Harri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10, P<0.001),与ARCO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22, P<0.001)。ROC分析表明,LGALS3浓度预测是否NONFH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769。[结论]血清中的LGALS3水平可反映NONFH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能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4年07期 v.32;No.585 60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单侧与双侧椎弓钉固定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比较

    吴陈;龙浩;敖翔;肖杰;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1年6月本院采用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8例采用单侧固定,42例采用双侧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指标。[结果]单侧组在手术时间[(108.3±10.7) min vs (155.8±17.1) min, P<0.05]、术中失血量[(121.2±18.4) ml vs (186.7±18.3) ml, P<0.05]、住院时间[(10.2±3.4)d vs (11.8±3.7) d, P<0.05]均显著少于双侧组,但两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9.1±6.2)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 ODI及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单侧组的ODI [(25.5±6.2)%vs (28.5±7.4)%, P<0.05]和JOA评分[(20.5±2.2) vs (19.6±1.8), P<0.05]显著优于双侧组,但两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前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及融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可重建患者脊柱稳定性,恢复患者脊柱功能,可以减少手术损伤。

    2024年07期 v.32;No.585 608-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如何检索引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及文献格式

    <正>点击本刊网址进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官网(http://jxwk.ijournal.cn),点击上方菜单栏:期刊浏览,显示本刊站内检索窗口,输人您要查找的自由词,点击回车,网页即显示相关内容,点击排列方式,您可按“相关性、发现时间.…”排列篇名。点击篇名,弹出摘要页面进行阅读。如果需要引用,点击右上角‘”符号,在弹出的提示框里将内容复制粘贴:“Cul+C”复制,“Ctrl+V”在您的文中粘贴。

    2024年07期 v.32;No.585 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正>本刊网站作为杂志的重要传播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和服务。近期,本刊网站将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医生的学习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版块将陆续设立专家论坛、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病例讨论等栏目,旨在为专业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专家论坛栏目分享专家们各自的研究成果、观点和见解,通过讨论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2024年07期 v.32;No.585 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开设播客栏目的通告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2024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深化出版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指示精神。《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决定自2024年2月始在本刊网站开设播客栏目。该栏目每期将选取近期出版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精彩文章3~4篇,通过播客的形式进行播出,读者可以“听”杂志,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阅读体验。

    2024年07期 v.32;No.585 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为了确保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请广大读作者注意辨明真伪,谨防上当受骗。

    2024年07期 v.32;No.585 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增设在线发表栏目的公告

    <正>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作者服务,自2024年2月下旬起,《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将增设在线发表栏目。该栏目将经审定拟刊用的定稿稿件,以PDF的形式在本刊网站在线发表(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只能发表文章首页),比正式出版时间提前1个月左右,以方便作者了解稿件的刊用情况,后续我们将争取做到稿件全文在线发表,此举可为作者提供更便捷的投稿体验,以提升杂志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整体水平。

    2024年07期 v.32;No.585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严查代写代投稿件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通告

    <正>近期本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不断发现有涉嫌代写、代投的问题,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科协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编辑部正常的工作秩序。为了维护学术尊严,保证杂志的学术质量,维护期刊的声誉和广大作者与读者的正当权益,本刊郑重声明如下:本刊坚决反对由第三方代写、代投、代为修改稿件的行为。自即日起,凡投给本刊的所有稿件必须是作者亲自撰写的,稿件内容和所留作者信息必须是真实的。

    2024年07期 v.32;No.585 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网站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

    <正>本刊网站作为杂志的重要传播平台,一直致力于促进专业学术进步。同时,我们还承担着社会责任。为更好地将本刊资源服务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于全民健康,近期,本刊网站将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以促进全民自我健康管理,养成科学生活习惯,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减少骨关节损伤和疾病,理性就医。

    2024年07期 v.32;No.585 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骗子又出新花样,以主管编辑或杂志社编辑(如:主管编辑黄思敏、邢静静编辑、雷老师等)的名义,冒充我刊主编或编辑,以传送检索报告及电子全文等理由,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其拉入相关的群中),其实际目的是从事稿件、专著挂名售卖等非法活动,此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形象,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

    2024年07期 v.32;No.585 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继发于Perthes病的成人扁平髋:1例报告和综述

    朱高明;郭艳波;张加豪;李刚;

    Perthes病(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 LCPD)是一种特发于儿童的以股骨头坏死为特征的罕见性疾病,病因不明,起病隐匿。随着病程进展,易发展为扁平髋甚至合并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头臼匹配差甚至髋臼反倾,常常不得不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难度大。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LCPD的成人扁平髋骨关节炎患者,并对围绕LCPD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年07期 v.32;No.585 614-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杰;曹建泽;刘永飞;赵海燕;

    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ONFH)病理特征为骨细胞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终末期SONFH临床表现为疼痛、关节功能障碍,是一类可致残的难治性骨科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常表现为多路径相互联合或交叉作用导致。本文对SONFH的发病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SONFH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帮助。

    2024年07期 v.32;No.585 620-62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在髋关节置换应用现状

    李佳伟;丁良甲;金凤;李筱贺;

    髋关节置换是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终末期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合理规划、术中假体正确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假体异常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大量重复的工作必然耗费医生的宝贵时间,且不同医生对结果的理解存在主观差异,可能导致病情的延误。近年来,人工智能与髋关节置换进行了深度融合,有望减轻医生负担,促进髋关节置换的精准化。本文综述了近10年人工智能在髋关节置换领域的进展。首先,概述了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其次,叙述其在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现状;最后,分析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存在的不足,并预测未来关注要点及趋势。

    2024年07期 v.32;No.585 625-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脊柱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和综述

    王涵;李波;李新志;汪杰;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介于血管瘤和高级别血管肉瘤之间。由于其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与血管瘤或转移性脊柱肿瘤较为相似,所以脊柱EHE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从已报道脊柱EHE的部分资料中发现其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报道了1例脊柱EHE,并对已发表的脊柱EHE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

    2024年07期 v.32;No.585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应用MIMICS软件肩胛盂数字解剖研究

    郑润龙;黄迅悟;徐洪伟;董志明;

    [目的]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比较左右侧和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方法]对2022年8月—2023年7月84例正常成人双侧肩关节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男45例,女39例,年龄18~86岁,平均(53.8±17.9)岁。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三维重建,拟合出肩胛盂凹曲面、肩胛盂走行平面、肩胛骨走行平面,测量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深度比、凹曲面面积(盂表面积)、倾斜角。[结果]45例成年男性和39例女性左右两侧肩胛盂的高度、宽度、高宽比、上下深度、前后深度、上下与前后深度比(深度比)、盂表面积和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男性肩胛盂的高度[(37.2±2.4) mm vs (32.6±2.4) mm, P<0.001]、宽度[(28.5±2.8) mm vs (23.2±2.3) mm, P<0.001]、上下深度[(3.6±0.9) mm vs (3.3±1.0) mm, P=0.013]、前后深度[(2.0±0.7) mm vs (1.7±0.8) mm, P=0.036]、盂表面积[(820.6±116.1) mm2vs(627.9±86.0) mm~2, P<0.001]和倾斜角绝对值[(13.8±7.1)°vs (10.7±4.5)°, P<0.001]均显著大于女性,但是,男性盂高度与宽度比(高宽比)显著小于女性[(1.3±0.1) vs (1.4±0.1), P<0.001],两性间上下与前后深度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8) vs (2.3±1.4), P=0.629]。此外,完全相同男女两性间解剖差异在右侧肩胛盂得到验证。[结论]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肩胛盂形态参数精确、快捷、可视。本研究数据可为盂肱不稳定解剖异常评估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32;No.585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技术创新

  • 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

    张锴;高延征;王红强;邢帅;张广泉;胡巍然;朱宇;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14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术前使用Mimics软件行矫形设计并模拟矫形过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矫形的安全性,按照术前设计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半椎体、钉-棒系统矫正侧凸畸形。术后佩戴支具,维持矫形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140枚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7.1%。平均随访(35.5±13.2)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胸段侧凸[(53.9±17.9)°,(11.5±2.5)°, P<0.001]、局部后凸Cobb角[(27.8±9.8)°,(10.7±1.6)°, P<0.001]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斜颈角、T1倾斜角及锁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过程无矫形丢失、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安全有效,可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完整切除半椎体,提高手术效率。

    2024年07期 v.32;No.585 64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

    赵吉逢;高伟宸;王晓乐;陈新;齐尚锋;

    [目的]介绍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2例慢性腓骨肌腱滑脱患者采用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手术治疗。取踝关节后内、后外、后外下入路,清理增生的滑膜组织,显露腓骨肌腱鞘及腓骨间沟,在关节镜直视下,清理向远端延伸的腓骨短肌肌腹,打磨加深腓骨间沟,紧缩缝合腓骨肌腱鞘及腓骨上支持带。[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踝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后复查,AOFAS评分92~94分,疼痛VAS评分0分,完全恢复体育活动。肌腱滑脱未复发。[结论]镜下间沟加深腱鞘紧缩治疗慢性腓骨肌滑脱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疗效。

    2024年07期 v.32;No.585 646-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

    张福勇;王晓东;甄允方;方建峰;祝振华;俞文涛;刘文栋;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6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治疗的21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99.3±10.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91.4±74.1)ml。手术固定融合节段平均(2.8±0.2)节。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37.7±2.2)°,(10.7±2.0)°,(10.1±2.0)°, P<0.001]、局部侧凸Cobb角[(32.8±2.0)°,(7.2±1.8)°,(6.1±1.6)°, P<0.001]、顶椎偏移[(22.4±2.8) mm,(11.3±1.5)mm,(7.2±0.9) mm, P<0.001]、头侧代偿[(15.9±1.9)°,(6.2±1.1)°,(4.7±0.8)°, P=0.002]、尾侧代偿[(18.6±1.8)°,(7.8±1.3)°,(5.7±1.1)°, P<0.001]、局部后凸角[(19.0±3.0)°,(7.9±1.4)°,(7.3±1.4)°, P<0.001]均显著减小。[结论]单一后路超声骨刀切除半椎体,短节段固定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矫形满意,临床效果好。

    2024年07期 v.32;No.585 650-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距骨骨软骨病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

    吕岩;王爱国;马富强;李翔;白玉;

    [目的]探讨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采用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同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术治疗OLT的24例患者,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71.4±12.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9.2±11.2) ml。随访时间平均(24.2±6.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6.1±0.7),(1.0±0.9),(0.9±0.6), P<0.001]、AOFAS踝及后足评分[(66.8±4.8),(89.5±5.4),(93.0±5.1), P<0.001]均显著改善,而膝关节Lysholm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磁共振软骨修复组织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43.3±7.0),(66.5±7.1),(69.2±6.5), P<0.001]显著增加,所有截骨均骨性愈合,OLT病灶修复良好,Takaku踝关节退变分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安全可靠。

    2024年07期 v.32;No.585 654-657+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结果

    杨洋;陈益果;王章宇;王威;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采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的2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1.2)个月,患足愈合时间平均(31.5±2.2)d,保肢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23 d和93 d VAS评分[(5.3±0.8),(3.1±0.7),(2.9±0.7), P<0.001]、踝肱指数[(0.6±0.1),(0.8±0.3),(1.0±0.4), P<0.001]、足部温度[(25.9±2.4)℃,(27.7±3.1)℃,(29.0±4.0)℃, P<0.001]、经皮氧分压[(24.7±4.2) mmHg,(36.2±3.8) mmHg,(45.7±5.3) mmHg, P<0.001]、赛姆斯-温斯坦单纤维感觉试验[(4.8±0.9) g,(5.4±0.8) g,(7.5±0.8) g, P<0.001]均显著改善。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0、2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膜牵张技术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微血管再生和血管重建、促进患肢创面愈合。

    2024年07期 v.32;No.585 658-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麻与局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比较

    张伟;姜盟盟;梁晓松;任帅;孙其志;

    [目的]比较全麻与局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51例采用全麻PKP, 53例采用局麻PKP。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全麻组在手术时间[(42.2±2.7) min vs (53.6±4.1) min, P<0.001]、透视次数[(25.7±6.3)次vs (32.4±9.6)次, P<0.001]、Kolcaba舒适度评分[(83.4±8.6) vs(74.7±8.1), P<0.001]均显著优于局麻组,但是前者恢复下地行走时间显著晚于后者[(29.5±5.5) h vs (26.6±3.4) h, P=0.002]。两组间早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VH)和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tic angle, LKA)均有显著改善(P<0.05)。出院时全麻组在AVH [(23.5±1.3) mm vs (20.1±1.1) mm, P<0.001]和LKA [(7.2±1.7)°vs (9.3±1.8)°, P<0.001]均显著优于局麻组。[结论]与局麻相比,全麻下PKP确实减少了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同时还能更好地重建椎体。另外全麻组患者治疗过程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局麻组。

    2024年07期 v.32;No.585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告

  • 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1例报告

    王国军;林海;靳蛟;时福东;陈春;吴冠男;张世民;

    <正>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结构异常,胸腹腔脏器及血管分布呈镜像反位状态,据报道内脏反位的发生率约1/10 000左右~([1])。国内外文献多报道全内脏反位行胸腹部外科及血管介入手术,鲜有全内脏反位脊柱疾患病例报道~([2~4])。本科成功对1例全内脏反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融合术,现报道如下。

    2024年07期 v.32;No.585 667-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Rh阴性血肩胛转移癌全切假体重建1例报告

    孔德伟;宋超;周军;张岩;

    <正>Rh(D)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人群中仅占0.2%~0.4%~([1]),又称“熊猫血”。此类患者如若需要输血治疗,很难解决血源问题,所以熊猫血患者必须解决备血问题才可进行外科大手术。前列腺癌常伴有骨转移,引起骨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轻者功能活动障碍,重者致畸、致残。手术移除肿瘤病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办法,术后的骨与功能缺损则可通过自体骨或假体移植解决。本文报道1例Rh(D)阴性血前列腺癌肩胛骨转移患者,通过肿瘤切除、假体重建与自体血回输解决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等问题。

    2024年07期 v.32;No.585 67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