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临床论著

  • 加长PFNA是否捆扎固定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

    张立峰;红荣;贾燕飞;郝廷;佟雁翔;李亚光;于成涌;张哲汉;薛飞;王文选;关健;赵国中;冯卫;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联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的股骨转子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3例采用单纯加长PFNA固定(未捆扎组),13例采用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固定(捆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捆扎组的切口长度[(8.4±1.7) cm vs (12.3±2.9) cm, P<0.001]、术中透视次数[(49.2±21.5)次vs (62.6±15.3)次, P<0.001]均显著少于捆扎组,但是,捆扎组恢复部分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捆扎组[(29.0±7.2) d vs (59.7±14.8)次, P<0.00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及Harris评分、髋伸-屈及髋内-外旋ROM显著改善(P<0.05)。捆扎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5.6±0.7) vs (7.3±1.0), P<0.001]、Harris评分[(64.7±8.3) vs (53.1±9.6), P<0.001]、髋伸-屈ROM [(83.2±18.9)°vs (54.7±22.3)°, P<0.001]、髋内-外旋ROM [(46.4±13.7)°vs (35.8±15.1)°, P=0.017]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82.9±7.6) vs (69.5±10.3), P<0.001]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影像方面,捆扎组Baumgaertner骨折复位评级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优/良/差,(11/2/0) vs (3/4/6), 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双侧股骨长度差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捆扎组颈干角[(125.8±7.7)°vs (117.4±12.3)°, P=0.047]、双侧股骨长度差[(3.0±2.1) mm vs (4.8±3.4) mm, P=0.049]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两组骨折愈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股骨治疗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早期效果优于单纯使用PFNA。

    2024年10期 v.32;No.588 86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Tile B骨盆骨折外固定是否耻骨支置钉的比较

    艾义翔;艾先强;高杰;艾鹏程;惠海斌;高宗瑞;折程洲;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是否耻骨支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外固定架治疗4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2例采用髂骨-耻骨支联合置钉外固定(耻骨钉组),另外20例单纯髂骨置钉外固定(无耻骨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耻骨钉组手术时间[(36.8±5.8) min vs (24.5±5.1)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6.1±0.6) cm vs (4.1±0.5) cm, P<0.001]、术中失血量[(27.9±7.2) ml vs (17.1±6.8) ml, 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9.1±1.8)次vs (6.6±1.6)次,P<0.001]均显著多于无耻骨钉组,但前者下地行走时间[(22.8±2.4) d vs (41.9±3.8) d, P<0.001]、住院时间[(12.2±1.8) d vs (19.4±2.8) d, P<0.001]、完全负重活动时间[(45.7±6.6) d vs (60.7±9.4) d, P<0.001]均显著优于无耻骨钉组。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ROM和Majee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耻骨钉组在VAS评分[(2.8±1.1) vs (4.2±1.7), P=0.004]、髋伸屈ROM [(147.8±13.3)°vs (139.5±11.9)°, P=0.038]、内外旋ROM [(69.8±8.4)°vs (64.2±6.2)°, P=0.020]和Majeed评分[(76.1±9.3) vs (65.2±7.0), P<0.001]均显著优于无耻骨钉组。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骨-耻骨支联合置钉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无耻骨钉支架。

    2024年10期 v.32;No.588 87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膝骨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挤出与下肢力线的相关性

    沈大惠;孙寿康;徐祥钧;宋扬;王超;牟志芳;董跃福;

    [目的]探讨下肢力线参数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内侧半月板挤出(meniscal medial extrusion,MME)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22—202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共307膝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MME与下肢力线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下肢力线参数对MME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以MRI测量MME结果,307膝分为两组,212膝MME>0.3 cm为重度组,占69.1%。95膝MME≤0.3 cm为轻度组,占30.9%。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组的AMA [(6.9±1.0)°vs (5.9±0.8)°, P<0.001]、JLCA [(5.4±1.3)°vs (2.9±1.1)°, P<0.001]、mLDFA [(88.1±2.8)°vs (83.5±4.2)°, P<0.001]显著大于轻度组,而前者的MPTA [(86.1±3.0)°vs (86.6±3.1)°, P<0.001]、m HKA [(1.6±0.8)°vs (2.9±1.9)°, P<0.001]显著小于后者。两两相关分析表明:MME与AMA和JLCA、m LDFA呈显著正相关(P<0.05)。MME与FTA、MPTA、mHKA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分析提示,AMA、JLCA、mLDFA值高于6.33°、3.55°、86.34°预测MME≥0.3 c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ve, AUC)分别为0.807、0.954、0.791。[结论] AMA、JLCA及m LDFA与KOA患者的MME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MME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2024年10期 v.32;No.588 878-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2年生存调查

    李家琛;杨朝晖;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生存情况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7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针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比较死亡与生存两组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1~87个月,术后6、12、24个月分别死亡27例(15.7%)、53例(30.8%)、102例(59.3%)。按术后6个月是否生存,单因素比较显示,死亡组的BMI显著小于生存组[(19.7±3.6) kg/m~2vs (21.2±3.7) kg/m~2, P=0.049],死亡组的ASA分级显著重于生存组[Ⅱ/Ⅲ/Ⅳ/Ⅴ,(2/10/15/0) vs (23/82/39/1), P=0.031],死亡组术前Hb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92.4±16.6) g/L vs (100.1±18.2) g/L, P=0.043]。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ASA级分期重(HR=5.295, P<0.001)、骨折类型复杂(HR=2.264, P=0.013)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HR=0.290, P=0.003)、术前Hb高(HR=0.983, P=0.03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术后死亡率尤其是24个月死亡率较高,同时BMI小、ASA分期重、骨折分型复杂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2024年10期 v.32;No.588 884-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骨盆后环损伤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

    李文龙;刘振兴;孙兆云;王星;

    [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住本院创伤骨科病区中心的45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导板辅助,24例采用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84.8±2.6) min vs (113.3±2.2) min, P<0.001]、螺钉置入时间[(40.9±0.4) min vs (65.3±1.6) min, P<0.001]、导针调整次数[(0.8±0.7)次vs (4.0±0.9)次, P<0.001]和X线曝光时间[(35.2±0.8) s vs (77.3±1.4) s, P<0.001]均显著优于徒手组。随访时间平均(24.1±7.5)个月。导板组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85.6±2.7) d vs (95.1±0.6) d, P=0.046]显著早于徒手组。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髋伸屈和内外旋ROM、Majee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导板组VAS评分[(2.6±0.3) vs (3.7±0.2), P=0.042]、髋伸-屈ROM[(121.2±1.1)°vs (103.2±1.6)°, P=0.046]和髋内外旋ROM [(78.0±0.5)°vs (55.5±0.9)°, P<0.001]、Majeed评分[(36.5±2.3) vs (26.8±0.3),P<0.001]均显著优于徒手组。影像方面,导板组置钉位置[优/良/差,例(%), 19 (90.4)/1 (4.8)/1 (4.8) vs 14 (58.3)/7 (29.2)/3(12.5), P<0.001]、骨折复位质量[优/良/差,例(%), 18 (85.7)/2 (9.5)/1 (4.8) vs 11 (45.8)/9 (37.5)/4 (16.7), 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周/10~16周/≥16周,例(%), 17 (80.9)/3 (14.3)/1 (4.8) vs 11 (45.8)/10 (41.7)/3 (12.5), P<0.001]显著优于徒手组。[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损伤小,可以取得更佳的早期治疗效果。

    2024年10期 v.32;No.588 889-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读者·作者·编者

  •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正>本刊网站作为杂志的重要传播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的内容和服务。近期,本刊网站将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医生的学习需求。继续医学教育版块将陆续设立专家论坛、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病例讨论等栏目,旨在为专业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专家论坛栏目分享专家们各自的研究成果、观点和见解,通过讨论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演示文稿主要分享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演讲稿,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短小精悍,让阅读更轻松。此外,我们还将推出教学视频,以直观展示骨科相关局部解剖、手术操作等。我们相信,这个平台将为骨科医生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帮助临床医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024年10期 v.32;No.588 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本刊网站开放获取稿件下载相关事宜的公告

    <正>自2024年4月始,本刊对部分优质稿件实行开放获取形式发表,此方式得到了广大读作者的支持和好评。此类稿件目前只可在本刊网站免费获取全文,暂不能在知网等数据库免费获取。欢迎广大读者登录本刊官方网站免费阅读、下载、引用。敬请关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http://jxwk.ijournal.cn

    2024年10期 v.32;No.588 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正>近期,骗子又出新花样,以主管编辑或杂志社编辑(如:主管编辑黄思敏、邢静静编辑、雷老师等)的名义,冒充我刊主编或编辑,以传送检索报告及电子全文等理由,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要求本刊作者添加其个人微信(加微信后,以主办学术会议需要发邀约、征集稿件等理由,要求将其拉入相关的群中),其实际目的是从事稿件、专著挂名售卖等非法活动,此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形象,严重扰乱了广大读者、作者的正常工作,损害了编辑部的合法权益。

    2024年10期 v.32;No.588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开设播客栏目的公告

    <正>为积极响应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2024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深化出版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的指示精神。《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决定自2024年2月始在本刊网站开设播客栏目。该栏目每期将选取近期出版的《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精彩文章3~4篇,通过播客的形式进行播出,读者可以“听”杂志,以满足不同读者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阅读体验。

    2024年10期 v.32;No.588 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正>近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多次接到读作者的电话和Email,发现有多个网站利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名义非法征稿及骗取有关费用,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账户等方式骗取作者钱财,侵犯了广大作者的合法权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在此提醒广大读作者,本刊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代理机构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征稿。

    2024年10期 v.32;No.588 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徐玉娟;马良辰;田富宝;朱宁;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ONFH)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而SONFH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存在各种假说。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Toll样受体4 (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炎症信号通路能被短期内过量或长期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激活,致NF-κB活化,使其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继而转入细胞核启动基因表达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 IL-1β)、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等,使破骨细胞分化增强,骨吸收增加,同时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诱发其凋亡,对骨的结构造成影响,破坏骨稳态,最终引发股骨头塌陷、坏死。本文对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SONFH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SONFH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10期 v.32;No.588 895-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梁馨文;韩亚兵;王世林;潘玮敏;

    肌腱损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肌腱自身愈合能力较差,自然愈合常形成瘢痕组织,无法达到功能性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现有治疗手段虽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恢复损伤肌腱的原有结构及功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新兴手段虽已广泛应用,但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肌腱损伤的研究较少,且具体机制并不完善。本文针对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肌腱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组织工程技术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10期 v.32;No.588 90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畸形性骨炎:1例报告与综述

    白元帅;袁普卫;康武林;董佩;

    畸形性骨炎为骨重建异常的一种非炎症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痛、骨骼膨大、骨畸形和骨折。本病在国内极为罕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文献中多数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目前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依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及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来诊断。本文报道1例畸形性骨炎的病例,结合免疫组化更加明确诊断,并通过回顾文献,着重介绍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方法,旨在为畸形性骨炎的研究与诊治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v.32;No.588 906-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肩峰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张澎;井成;谢文鹏;肖毅;

    肩峰骨是发育过程中肩峰骨化中心融合失败而形成的无骨性结合的骨块,总发病率约为7%,主要表现为肩峰处的疼痛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多被误诊为肩峰下撞击症和肩袖损伤。目前临床上肩峰骨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样,但最佳治疗方式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低,且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准确的体格检查、影像学筛查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对尽早恢复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本文从病理与发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保守与手术治疗等方面对肩峰骨的诊疗进行综述,并阐述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期为肩峰骨的个体化、精准化诊疗提供依据。

    2024年10期 v.32;No.588 91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基础研究

  •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白贵文;许世林;王胜;张仲宁;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学方法,筛选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揭示OA的发生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取OA软骨组织数据集,使用RStudio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再将DEGs与SenMayo衰老基因集取交集获得Hub基因,并进行验证,最后用miRNet在线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ceRNA)网络。[结果]数据集GSE169077和GSE114007经差异分析并取交集后共得到DEGs 272个;对DEGs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等条目中;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经筛选及验证,得到了2个Hub基因:IGF1和MMP2;构建ceRNA网络并筛选出3组RNA调控途径: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结论] IGF1和MMP2可作为OA软骨细胞衰老的Hub基因,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可能是调节OA软骨细胞衰老的潜在RNA调控途径。

    2024年10期 v.32;No.588 916-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技术创新

  • 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

    张月雷;王刚;万里甫;邓颖;戴丽周;王凤斌;

    [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 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2024年10期 v.32;No.588 924-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长段粉碎性盖氏骨折

    刘栋;曹录民;王啸;江波;张宇;华俊;

    [目的]介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8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患者14例,采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微创切口入路,自腕横纹水平向近端纵向切开约3.0cm,先在远端桡侧切口腕屈肌桡侧分离,将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桡动脉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用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贴骨膜剥离,建立“肌-骨隧道”后经皮插入合适规格的锁定钢板,复位骨折,三点定位钢板位置,分别拧入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5.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30.3)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0.9)个月。术后6个月Mayo评分:疼痛评分(23.6±2.3)分,满意度评分(23.9±2.1)分,活动范围评分(17.1±4.1)分,握力评分(23.6±3.5)分,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结论]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确切、患肢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

    2024年10期 v.32;No.588 928-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临床研究

  •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联合截骨矫正复杂膝内翻畸形

    徐会法;崔海峰;汤国良;刘峙辰;赵志刚;第五维龙;范宗峙;黄鲁豫;

    [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和股骨远端截骨(distal femoral osteotomy, DFO)矫正青少年膝关节复杂畸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5年7月—2022年6月10例(12膝)患者接受了DFO、HTO联合截骨,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9±10.3)个月。下地行走时间(36.9±18.2) d。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HSS评分[(86.6±5.1),(97.2±1.2), P<0.001]及Lysholm评分[(77.5±15.3),(95.7±2.7), P<0.001]均显著增加,VAS评分[(4.2±1.2),(0.7±0.3), P<0.001]显著降低。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proximal medial tibial angle, MPTA)[(72.3±6.6)°,(85.2±1.9)°, P<0.001]、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mLDFA)[(78.2±5.3)°,(87.4±0.9)°, P<0.001]、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182.8±4.4)°,(176.6±2.1)°, P<0.001]均显著改善。双下肢长度差[(24.6±6.8) mm,(11.9±4.3) mm, P<0.001]和机械轴偏移[(30.9±11.3) mm,(10.4±3.8) mm,P<0.001]显著减少。[结论] DFO、HTO联合截骨有效矫正膝内翻畸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肢长度,短期的随访结果满意。

    2024年10期 v.32;No.588 93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后稳定全膝置换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

    栗磊;苏振炎;张益宏;邱文奎;李晓龙;姬建钧;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S-TKA)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初次TKA患者93例,随机分为先安组47膝和后安组46膝,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先安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后安组[(49.1±3.8) min vs (55.3±4.2) min, P<0.001],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HSS评分、膝ROM均显著改善(P<0.05)。出院时,先安组HSS评分[(75.3±5.9) vs (72.2±5.6), P=0.011]显著优于后安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 m LDFA)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先安组的mLDFA显著大于后安组[(91.1±1.1)°vs (90.6±1.3)°, P=0.011]。[结论]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优先装配衬垫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2024年10期 v.32;No.588 936-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李小娜;马成才;蒋宇;刘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8月100例全麻联合腰丛神经阻滞下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丛神经阻滞,其中,32例采用0.25%罗哌卡因,34例采用0.30%罗哌卡因,另外34例采用0.3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5%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mHg)[(98.8±1.2),(96.4±3.4),(90.4±4.8),(84.8±2.5), P=0.208]和心率(次/min)[(78.5±6.0),(77.4±6.9),(74.7±7.3),(75.2±6.3), P=0.076]均无显著变化,相比之下,0.30%组和0.35%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情况方面,三组术后VAS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镇痛效果较更高浓度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2024年10期 v.32;No.588 94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运用价值

    黄冬华;周建国;吴琼;肖艳平;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恢复路径(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在胸腰椎骨折椎弓钉固定围手术期的运用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3年6月行椎弓钉固定的胸腰椎骨折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40例采用ERAS护理,另外4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围术期资料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ARS组排气时间[(19.4±5.6) h vs (24.2±6.7) h, P<0.001]、下床时间[(22.5±6.2) h vs (27.1±7.8) h, P=0.005]、住院时间[(6.6±2.0) d vs (7.8±2.5) d, P=0.020]、总并发症发生率(5.0%vs 22.5%, P=0.023)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疼痛方面,ERAS组术后2 h、1、3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5 d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ERAS组首次补救镇痛时间[(7.4±2.8) h vs (10.6±3.3) h, P<0.001]、PCA按压次数[(4.6±1.4)次vs (6.0±1.8)次, P<0.001]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 ERAS护理用于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能够促进早期康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

    2024年10期 v.32;No.588 946-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向德剑;王耀斌;耿彬;牛永康;詹红伟;移植;梁晓远;夏亚一;

    [目的]评价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10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106.4±13.6) min,术中出血量(35.3±12.3) ml,断端缺损(5.1±2.1) cm,住院时间平均(11.6±1.3) 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46.1±19.6)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减少[(2.9±0.9),(1.7±0.8),(0.6±0.5), P<0.001],AOFAS评分[(57.4±10.0),(81.1±4.5),(95.1±4.0), P<0.001]、踝ROM [(27.4±3.0)°,(50.3±3.3)°,((56.6±3.5)°, P<0.001]、ATRS评分[(41.1±5.8),(71.6±4.4),(93.3±4.2), P<0.001]均显著增加,三头肌肌力[例, III/IV/V,(7/0/0),(0/2/5),(0/0/7), P<0.001]显著改善。[结论]对于陈旧性跟腱损伤,应用腓骨长肌腱或半腱肌移植修复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24年10期 v.32;No.588 950-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国人全膝置换术股骨远端截骨面解剖参数测量

    杨波;陈明;吴学元;常彦海;雷鹏真;

    [目的]应用三维CT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膝关节股骨远端截骨面解剖形态学参数,为国产人工膝关节股骨假体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3月—2022年10月对187例(男94例,女93例)汉族正常膝关节进行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内外径(medial-lateral, ML)、股骨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AP)、股骨内侧髁宽度(medial condyle width, MCW)、股骨外侧髁宽度(lateral condyle width, LCW)、股骨髁间窝宽度(width of intercondylar fossa, WICF)、股骨髁间窝高度(height of intercondylar fossa, HICF),并计算ML/AP比值,比较各参数性别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股骨远端各解剖数据测量值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股骨远端截骨面测量值中除MCW与WICF (r=0.087, P=0.236)、LCW与WICF (r=0.052, P=0.478)、HICF与ML/AP (r=0.023, P=0.757)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余各测量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股骨远端ML/AP与AP成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AP的增大ML/AP减小。在相同AP值下,男性股骨ML/AP显著大于女性(P<0.05)。[结论]国人股骨远端截骨面男性和女性存在尺寸和形态的差异,在设计股骨假体时,ML/AP应该考虑作为参考设计性别差异性股骨假体。

    2024年10期 v.32;No.588 95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个案报告

  • 马里维和任务中髋臼骨折髋后脱位1例诊疗经过

    康健;闫东辉;张勇;许林;王磊;

    <正>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高速损伤所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能量损伤引起的髋臼骨折也在逐渐增多。髋臼骨折患者中很多都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髋关节脱位。由于髋臼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复杂性,造成此类复合损伤明确分类和手术治疗的困难。联马团维和中国二级医院是联合国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环节,负责东战区维和人员的医疗救治。

    2024年10期 v.32;No.588 958-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